“這個菜名是個故事呢!”
蘇旺看安康好奇,心里又對這種老掉牙的故事耳熟能詳,還略有些得瑟。這一哭菜就他們福山村福和村周圍的一片地長,出了童水鎮,再往東三四里地就瞧不見了。雖然不知道那些富庶地方長不長,但根據來往的走江湖賣藝雜耍把戲的人說,這一哭菜還真在外地沒有見過。
蘇旺把故事娓娓道來“從前,福山村里有一個少年郎,聽說是逃荒到這里的,無親無故沒有資財,差點被人騙做了戲子。
福山村人心善,時時看顧他一二,那時到處收成不好,可那少年饑一頓飽一頓竟然沒有餓死,還在書館里找了個活計做。
后來村里有一富戶,家里的長孫子看他不慣,正巧又是書館里讀書的學生,就出壞主意誣陷他垂涎師母,還壞了小姐的清白。那先生雖然有學問,可聽說這件事勃然大怒,哪里還有甚么理智。當時就把少年臭揍一頓,將他攆出書館。
那少年蒙受不白之冤,無人收留,名聲又壞了。無奈在福山村西邊的大山腳下搭一個草屋住宿。山上多有豺狼虎豹,夜夜嗷叫不止。
接連幾年,福山村糧食接連豐收。各家各戶都攢了銀子。
有一日,無甚稀奇的日子突然來了一個道士,那道士是奉皇命來尋訪仙家的,看福山村風水好就住了幾日。一日夜里,那道士聽到有獸鳴音清越,出來一看,到了山腳下就看那草屋竟然燃著巨火,火勢濤濤似有蔓延之意。大驚之下,叫了隨從的官員來看,就見形容舉止自然風流的清俊少年踏火而出,不知所蹤。而留下的草屋第二日竟然毫發無損。就連里面的床鋪舊衣都還在。隨行官員不知這人是妖是仙,即刻命令下屬快馬加鞭趕回皇城報信。那晚之后,少年不見蹤跡,尋了三月也杳無音信。
時值皇帝修道興趣最濃之時,各地廣建道場,到處尋找得道修行之士,這福山村既見妖仙當然有不少溜須拍馬的小人希望抓住線索,有功而盡享榮華。小小的童水鎮被翻了個底朝天,而福山村那個害了妖仙的先生自然被揪了出來。尋仙無果后,小人將那先生綁到了山腳草屋前,用鞭子將他打的遍體鱗傷。那拿鞭的小人手重,又錯估了先生雖長的壯,卻體質軟弱,早感風寒,一頓鞭子下去先生竟死了。后來那先生的娘子痛哭一頓,收拾了行李與一兒一女離開童水鎮不知去了哪里。
自那之后,山里溪水的下游就長了幾顆小草,再過幾月,山坡上到處都是這種草。那也不知道誰出的主意就叫它一哭草。畢竟先生的娘子只哭了一次,聊以慰藉,就用這個命名吧。”
安康聽了這個故事,久久不能言語。半晌,拿過一哭菜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
“想不到,這一哭菜的名字是這么來的。”
蘇旺笑笑“這草本先沒人吃,都用來喂鴨子,是村長發現開水燙熟可以去除苦澀,奶奶巧手烹調才叫了菜。”
“是嗎,那今天姑姑就嘗嘗干娘的手藝。”安康擇菜,用水沖刷一哭菜的根部,把它洗的干干凈凈。
心里有些事情,沒有問蘇旺。想不到這里竟然有尋仙訪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