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八):明帝國與倭寇
- (日)三田村泰助
- 10字
- 2022-05-23 10:41:06
第四章 走向絕對帝制①
大明的國號
中國的國號有各種各樣的由來,但是在國號中寄予建國的使命和理想,這種做法則始自元朝。“元”取自《易經》當中的“乾元”,是“天道”的意思,意味著他們得天道而施行政治。而此前,中國的國號大體上都來自以往的國名或是地名。
明朝又如何呢?很明顯,“明”并非來自地名和國名。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關于這點至今尚無定說,因此這里只能向大家介紹目前被認為最接近事實的解釋。
這是已故的和田清博士和吳晗先生提出的學說(和田清:《明太祖與紅巾賊》〔1923年〕,吳晗:《明教與大明帝國》〔1940年〕)。這兩位東西碩學的研究雖然各有路徑,但卻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結論。他們的意見應該得到重視。
他們認為紅巾軍的教主名叫大小明王,是出自該派的經典《大小明王出世開元經》,因此大明的國號也源自這部經書。吳晗先生還進一步提出,這部經典其實是摩尼教,也就是中國所稱的明教之物。
乍看起來這種說法實在是異想天開,然而其實是有道理的。我們此前說過,摩尼教的教義認為善之光明與惡之黑暗在互相斗爭,在這明暗的混沌當中光明將最終獲得勝利。而教主就是為了給這個世界帶來光明而現身的人物,因此必須遵循嚴格的禁欲主義。
可以想見,僧人朱元璋抱著重整世間的大志投身于紅巾軍,奉戴小明王。小明王去世后,他也繼續信守著傳播光明的使命而登基做了皇帝,飽含著祈愿將國號定為“大明”。這是在預言惡之黑暗世界,也就是元朝一定會被征服。
朱元璋重整世間的信仰恐怕不會輕易改變。在此前討伐張士誠的檄文中,他將紅巾軍定性為邪教,但這是在譴責他們不守戒律的墮落行徑。另外,雖然朱元璋深受儒者的影響,但他個人的信仰卻是另一個問題。事實上,在糟糠之妻馬皇后死后,他不是讓他的兒子們都向僧侶布施為她祈求冥福嗎?像他那樣的英雄人物,全都有堅定不移的信念。
國號這么要緊,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地取一個,其中可是包含著對未來的祈愿。輔佐他的儒者劉基之所以深受信任,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其乃占卜大師。
開國英雄大體都有著神秘主義者的一面。中國的明教徒在生活中嚴格執行“不殺”“不飲”“不葷腥”等戒律,據說破戒的僧侶會被處以吊刑。
朱元璋所提倡的“不殺”主義,以及以樸素、節儉為宗旨的禁欲主義也都是明教的主張。
如果這樣解釋“大明”,那么他們所推行的各種國策之目的也都能很好地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