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八):明帝國與倭寇
- (日)三田村泰助
- 1420字
- 2022-05-23 10:41:00
宗教王國
早已風(fēng)云密布的中原地區(qū)有了紅巾軍振臂一呼,立馬一片大亂。徐州的仁俠芝麻李與之呼應(yīng),發(fā)動了起義,此事之前已經(jīng)提過。而此前潛藏在淮西的僧人彭瑩玉也擁戴湖北東部荊州的徐壽輝起兵。徐壽輝本來是一個布料行商,什么優(yōu)點也沒有,就因為看上去高大偉岸,便被推舉成了首領(lǐng)。
韓氏一派被稱為東路紅巾軍,徐派則是西路紅巾軍。
紅巾軍的起義引發(fā)了下層民眾對元朝統(tǒng)治者的抗?fàn)?。元朝為征討紅巾軍召開了軍事會議,這次會議上,南人(淮水以南的漢人)自不用說,就是長久以來一直追隨元朝的漢人也被疏遠(yuǎn)了。最后元朝向天下發(fā)出命令,讓身在各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全部撤回大都,要將黃河以南的漢人統(tǒng)統(tǒng)逮捕起來。這道命令讓黃河以北的漢人幾乎全都成了紅巾軍的支持者。
就這樣,紅巾軍在彌勒信仰的加持之下,其作為爭取獨立的宗教革命軍的色彩變得更加濃重了。此后其勢力就有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蔓延,如奔騰的駿馬一般橫沖直撞。
元朝派出了討伐大軍,但是百年來的榮華富貴生活讓蒙古將軍墮落了。他們在軍陣中也沉迷酒色,而軍隊則熱衷于掠奪。某位大將在遭受敵襲之后不見了,第二天人們才在戰(zhàn)死者當(dāng)中找到了他的尸體,軍隊管理的混亂程度可想而知。更有甚者,丞相脫脫之弟也先帖木兒率領(lǐng)二十萬精兵帶著大量的軍備和糧草出征,在某個未見敵人的夜晚,卻驚于異響而全軍潰散。也先帖木兒被侍者攔住馬頭,于是便拔刀砍死了侍者,一馬當(dāng)先地逃命去了。堆積得像小山一般的軍備和糧草就這樣原封不動地落入了紅巾軍之手。
至正十五年(1355年),紅巾軍的劉福通將韓山童的遺孤韓林兒從逃亡地迎來,奉為皇帝,以教主名稱其為“小明王”。
他們將國號定為“宋”,年號定為“龍鳳”,并定都在曹操的出生地亳州(安徽省亳州,鹿邑在其西約五十公里處。位于安徽、河南的省界之處)。此前“棒胡”等人在鹿邑橫行肆虐,他們則將鹿邑的太清宮搬過來充當(dāng)了宮殿。另外,素有威信的杜遵道等人做了丞相,而冷酷的實權(quán)者劉福通則在其下做了平章。
紅巾王國就這樣建立了。不過此后很快,教主韓林兒就專信杜遵道一人,因此劉福通便將杜除去了。紅巾軍趕上了好風(fēng)好浪,三年后就進(jìn)駐了宋故都汴京(開封)的舊皇城,享受到了短暫的榮光。
此時龍鳳朝廷的勢力范圍囊括山東、河北、淮西、河南,特別是以山東為據(jù)點的猛將毛貴降伏了元軍,其勢力直逼大都。大為震驚的元廷甚至開始討論遷都。此外,關(guān)先生率領(lǐng)的軍隊從山西越過長城遠(yuǎn)征元上都,焚燒其宮殿,又取道東北長驅(qū)攻向高麗。
在另一邊,興起于湖北的西路紅巾軍南下攻占了湖南,又東進(jìn)奪取了江西,最終進(jìn)入浙江,攻陷了杭州。在那兩年中杭州著名的錢塘江海潮都不見了,這個異變讓人心惶恐不安。
此時西路紅巾軍的首領(lǐng)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為天完,年號為治平。他們定都于蘄水(蘄州),因彌勒信仰而將中央政廳命名為蓮臺省。
在此,我們來看一下東、西紅巾軍用兵的特點,向北進(jìn)軍的東軍以騎兵和游擊戰(zhàn)為特色,而西軍則是依靠長江水軍來壓制江南。
①現(xiàn)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譯注
②《國初群雄事略》卷七:兵不嗜殺,一也;聞善言則拜,二也;儉于自奉,三也;厚給吏祿而奸貪必誅,四也?!g注
③《國初群雄事略》卷七:我諸事無不經(jīng)心,法不輕恕,尚且人瞞我。張九四終歲不出門,不理政事,豈不著人瞞。——譯注
④《國初群雄事略》卷一:朝廷多事,百姓貧苦無告。吾聞潁上香軍起,官軍無如之何。此男子取富貴之秋也!——譯注
⑤《淵穎集》卷五《論倭》:今之倭奴非昔之倭奴也。昔雖至弱,猶敢拒中國之兵,況今之恃險且十此者乎?——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