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孵化:如何識別、挖掘、發展自身潛能
- (英)伊恩·麥克雷等
- 653字
- 2022-05-18 20:05:45
五因素模型:衡量性格的高效手段
心理計量學研究人員使用特質方法,首先確定了人格的三個維度,然后是五個維度,稱為“五因素方法”(FFA)或“五因素模型”(FFM),也簡稱為“大五”。現在,業界已經形成了廣泛共識,認為“大五”是衡量性格的有力手段。研究人員發現,在許多不同語言版本的研究中,都有類似于“大五”的性格因素(Goldberg,1992)。然而,很多研究并沒有涉足性格特質與工作成果之間的關系。對“大五”的批評很激烈,筆者將在本章后面進行介紹,但這些評論并沒有影響“大五”在性格研究領域大行其道。
從一些研究者提出的關于“大五”的言論來看,我們可以使用五個因素(或者說五個維度)來簡約地描述一個人的性格。對于各維度也可以在更詳細的層次上(從構面方面)進行描述。這些性格特質相當穩定:到20多歲的時候,性格就已基本定型。不過,人們普遍認為,通過個人刻意努力,即使不能改變性格,至少能夠改變個人的行為。性格是基于生理構造的,并且有證據表明性格受到遺傳的很大影響。
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預測其行為的有力指標。性格會影響職業、伴侶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因此,了解性格非常重要。
盡管“大五”模型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但它并不完美。杰克·布洛克(Jack Block,2010)總結了“大五”性格模型中尚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他指出了有關“大五”的最新研究應該關注的領域。例如,有關“大五”的描述特征及其發展方式的問題。“大五”模型孤立地看待各特質,但沒有提供將性格作為一個整體系統的,更全面、更動態的理解。如果對“大五”的批評的細節感興趣,強烈建議您閱讀布洛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