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靈決者計劃】游戲規則①
- 靈決者計劃
- 葬白貓
- 3478字
- 2022-05-17 11:04:29
經大多數書友的強烈建議,阿貓在這里細細講一下【靈決者計劃】這個書中的TCG集換式卡牌游戲的詳細規則,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直接開始吧!
(ps:下列規則為書中規則,并不是現實的TCG游戲規則,現實游戲規則不會出現“靈決者”或者“靈決者手鐲”等字樣)
一.游戲準備
雙方需要準備一個靈決者手鐲,簡稱【靈鐲】,作為自己的啟動器,在游戲開始前,雙方的靈鐲互相進行小面積的觸碰,便可以立刻建立雙方的游戲鏈接。(在靈海大賽篇之中,主角等人的靈鐲在抽取編號的時候便已經持續連接比賽系統,所以不用執行連接操作)
靈鐲擁有存放卡組,擬真卡組,連接使用者意識和腦神經之后將卡片及其內容在靈決者視界之中幻化,構筑卡組,創造卡牌等等能力,一般的,想要順利地進行一場游戲,靈決者需要預先構筑,準備一個40-50張牌組成的卡組,可以是效果混組(如靈決者系列的泛用卡),也可以是系列主題組成的卡組(如正文出現的淺淵系列,天凱系列,超律系列等)。
準備好卡組之后,玩家便可以開始自己的靈決者對局。
二.行動點AP
【靈決者計劃】唯一一種數值資源,便是靈決者的【行動點】也被叫做【AP】點。
行動點,是整個游戲的主要驅動,整個游戲的所有行動的執行都離不開行動點的這一概念。單個行動點可以但不限于使用于以下場景:
①從卡組抽1張牌;
②召喚一個隨從卡;
③翻轉一張卡片成為【靈能因子】置入戰區。
④使用一張靈術卡;
⑤使用一張領域卡;
⑥使用【行動①】效果
⑦【轉換①】轉換召喚隨從卡
⑧改變隨從卡的狀態
⑨隨從卡的進攻。
以上便是基本的,行動點(AP)可以做的事情,所以行動點基本上可以說是靈決者在自己的回合之中的活動次數。
行動點如何獲???這很簡單,在每個玩家回合的開始,若你的行動力低于5,則回復到5,注意,是回復,不是獲取,也就是說,行動點并不能積攢,必須要當個回合用完,或者留一點點在對手的回合發動一些效果(這個在接下來的環節會說)。沒有用完的AP點不會消失,但是會影響你新一輪獲取AP點的數量,也就是說,如果你的AP點數為4,你留到了下一個回合,那你在回合開始的時候就只會獲得1點AP值了。(當然,如果你留6及以上,你下個回合開始就還是6及以上,只不過,誰會留著6點ap呢?這不是凈虧5ap嗎?)
三.卡片種類及用法。
【靈決者計劃】的卡片一共有三種,分別是靈者隨從卡,靈能法術卡以及領域物品卡三種。
1.靈者隨從卡(隨從卡)
靈者隨從卡,也就是正文之中的隨從卡,是幫助靈決者進行戰斗、保護靈決者的卡片,這種卡片一共有幾個模塊,分別是“因子模塊”“面板模塊”以及“效果模塊”。
“因子模塊”是一個最重要的模塊,其所涉及到的便是文中常提到的【靈能因子】。
【靈能因子】,是游戲中非常泛用的一種資源,一般用來對【因子隨從卡】的召喚?!眷`能因子】的獲取方法也是十分簡單,只需要將手牌中的一張牌進行翻轉,放置到自己的戰區之中,這張背面朝上的卡片便被視為一個【靈能因子】。
隨從卡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隨從卡】,另外一種就是【因子隨從卡】。區別就是【普通隨從卡】如果沒有其他限制,可以直接從手牌消耗1點行動點(AP)直接打出,而【因子隨從卡】則需要消耗【因子x】中x個【靈能因子】外加一點ap才可以從手牌中打出。
舉個例子,如正文中提到的《淺淵新生龍》,便是一張【因子隨從卡】,它除了需要消耗1ap以外,還需要場上存在一個【靈能因子】,并把那個【靈能因子】送去墓區才能夠從手牌中打出。
第二個模塊是【面板模塊】,面板模塊包括兩個部分,其中一個是該卡的兩個基本屬性,即進攻值(AT)和抵抗力(SP)。
進攻值表示的是該隨從卡的攻擊力,也就是該卡進行攻擊之后會造成多少傷害。隨從卡除了對對方靈決者直接造成傷害以外,還可以在隨從卡之間的戰斗中造成傷害。通過進攻所造成的傷害被稱之為【戰斗傷害】,通過進攻破壞隨從的舉動被稱為【戰斗破壞】,也就是俗稱的“戰破”。
抵抗力(SP)表示的是該隨從卡在一個回合中能夠承受的傷害總值,舉個例子,如正文之中的《天凱劍士》,他的面板是【AT:5/SP:5】,意思就是他的每一次攻擊所造成的傷害是5點,并且他每一個回合最多可以承受5點傷害。
也就是說,假設你用三個AT為2的隨從卡進攻他,那他就會因為抵抗力數值不足以抵抗6點傷害而被戰斗破壞。
注意,5是指最高承受值,也就是說,只要≥5,就會被破壞,不用一定要超過5。
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抵抗力數值指的是每一個回合,舉個例子,還是剛剛的AT值為2的隨從卡進攻S抵抗值為5的隨從卡,如果進攻后回合結束,那么到下一個回合,這個只剩下3的抵抗值會重新恢復到5,也就是說,這個抵抗值跟生命值并不相同,只是說明了其一個回合之中可以抗多少點傷害而已。
這是隨從卡【面板模塊】的其中一個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個隨從卡在沒有特殊效果加持之下,初登場的那個回合是不能進行攻擊行動的,這個過程被稱為【登場緩沖】。同時,在沒有特殊效果的加持之下,每一張隨從卡每回合都只能進行一次攻擊。
接下來是第二個部分,【特征】。隨從卡全部都擁有特征,特征是可以判斷這張隨從卡的歸屬的一種方式,可以理解為是隨從卡的標簽(TAG),具體的體現,一般是在卡片的正下方以【中括號】的形式標識出來。特征一般是隨從卡的種族,系列,前綴名,歸屬或者是分布(有些隨從卡可能是某個族群生物)。
這便是隨從卡的【面板模塊】,接下來是隨從卡的重點,也就是【效果模塊】。
效果模塊分為2個部分,分別是【常規效果】和【特性效果】。
【常規效果】一般有【持續】,【啟咒】,【亡咒】,【開幕】,【終章】,【觸發】,【行動x】,【召喚前提】等等。
①【持續】表示該隨從卡在場時會一直存在的效果,可以是持續一直生效的效果,也可以是主動技能,一般的,主動發動的效果基本上都會帶有【一回合一次】的字段,言下之意就是一回合只能夠發動一次。
②【啟咒】表示的是該隨從卡在從手牌中以消耗AP點(效果減免消耗的也算)的召喚行動所進入戰區時所發動的效果,是登場時的效果。注意,無特殊情況下,一定要是從手牌的召喚行動,從墓區或者卡組置入戰區的不能發動此效果。(ps,因效果從手牌置入戰區的也不發動,一定要是從手牌召喚)
③【亡咒】表示的是該隨從卡從場上被破壞后送入墓區的時候發動的效果。注意,非特殊情況下一定是從戰區中被【破壞】并且送入【墓區】才能發動。
④【開幕】和【終章】,分別是回合開始時和回合結束時所發動的效果,是場上的固定時段自動激發的效果。
⑤【觸發】則是滿足了【觸發】后標明的條件的情況時被動發動的效果,如正文中《雪靈少女》的【觸發】效果就是當她的①②效果同時被使用之后,她就會觸發【觸發】效果,將自己翻轉變成【靈能因子】。
⑥【行動x】的效果則是表示,該詞條后面所表述的主動效果需要消耗x點行動點才能發動。一般來說,這種需要行動點才能激發的效果往往都很強。
⑦【召喚前提】則是這張卡要進行召喚行動召喚需要滿足這個詞條后面所表述的要求才能進行召喚。
這便是“常規效果”的詞條,接下來是【特性效果】。
特性,一般只用【中括號】+名詞進行表示,特性其實就是隨從卡所具有的被動技能,一般的,這些被動技能有如下這些:
1.【先鋒】(該隨從卡在登場的那個回合可以進行攻擊)
2.【守護】(該隨從卡即使處于戰斗狀態,對手也必須先攻擊此卡)
3.【光盾】(該隨從卡一回合可以免疫一次進攻。)
4.【迅捷】(該隨從卡進攻時不消耗行動力)
5.【雙刃】(該隨從卡一回合可以發動兩次攻擊)
6.【毒刃】(該隨從卡進行攻擊或反擊時,無視其SP值并將其破壞)
7.【御空】(該隨從卡可以無視防御狀態與具有【守護】特性的隨從卡進行攻擊)
8.【重生】(該隨從卡在被破壞時可以重新回到場上,并失去這個特性。)
9.【轉換X:xxx】(CA)(括號內容不進效果欄)(該sc卡可以通過發動該效果返回手牌,之后將帶有其特性中所描述的“xxx”卡名的sc卡不消耗行動力置入戰場。x為其所因發動效果而消耗的行動力點數(AP))
10.【傾靈】(該卡片在場上同時也視為1個單位的【靈能因子】)
11.【虛體】(該sc卡不能被攻擊行動指定,不能進入防御狀態。)
12.【堅守】(該sc卡不能進行攻擊行動。)
13.【不滅】(該sc卡不能被戰斗破壞,不能進入防御狀態。)
14.【噬法】(該sc卡不會受到效果傷害。)
15.【命運】(括號內容不進效果欄)(此卡從卡組中因直接抽卡行動被抽取至手牌時發動的效果。)
16.【復原】(該sc卡從手牌打出時恢復1點AP值)
17.【召喚前提】(括號內容不進效果欄)(該sc卡召喚登場的前提條件)
18.【戰場唯一】(此卡在己方戰區中同編號卡片只能存在1張)
19.【卡組唯一】(此卡在己方卡組構筑中只能存在1張)
目前為止,正文中并沒有全部提到,大家可以期待后續的特性出現。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