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再精簡一點,可行性報告不需要那么多修飾詞,簡明扼要的表明觀點就夠了!”他看著十多頁的方案書看的頭痛。
方案書不是給村民們看的,不需要給他們看過于復雜的計劃,只需要告訴他們投入和產出就夠了。
他和她這些天并不是閑逛,他兩想要說服專業的人,就需要數據支撐。他們需要估算可用來種植蘋果的土地面積,需要對土壤進行檢測,還有闡述地理位置、運輸條件等等。
對他們兩個人而言,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第一稿:十五頁;第二稿:十三頁;第三稿:十二頁……
終于,方案書被整理成了八頁。
如果整個項目可以完成,那么將會有多方受益,既然利益共享、那么也應該風險共擔。這個小山村有自己的優勢,既然村民們承受不了這么大的風險,那么就將風險轉嫁到整個受益鏈條上的所有人。
苗木商,化肥、農藥商,果販,村民,甚至于說是政府,都會因為項目促成而受益。如果通過談判協調各方利益,將風險分攤到各方都能夠接受的地步,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村民們的疑慮。
不過在這幾方里,能夠給予幫助最大的,應該是政府了。商人那邊,也只能是通過規模效應去議價,最多是再給予部分賒賬額度。
在完成方案書的那個夜晚,他腦海里不自覺的蹦出來這樣一句話:有困難,找政府。
當見到那位扶貧辦的主任時,他兩很難將他和一般縣里的干部聯系起來。戴著個大黑框眼鏡,穿著一件發黃的白襯衫,整個人黑瘦,穿著一雙布鞋,褲腿子上還有未干的泥點。
出乎意料的是,他兩剛說明來意,還未拿出方案書,這位主任就笑著說道:“我知道你們。”
他兩覺得奇怪,他們雖然前段時間經常往縣里跑,但是一次也沒有來過扶貧辦,面前這位從未見過的主任,居然主動提及知道他兩?
見他兩一臉詫異,主任開口解釋道:“雖然沒正式見過,但是我聽其他幾個村子的書記說起過你們。你兩可是名人,那幾個支書都知道有兩個年輕人在到處取經。”
“還有幾個村子,因為你們沒去參觀,還覺得是他們沒干好,還在納悶為什么你們不去學習呢!”為了緩解兩人的拘謹,這位主任主動開起了玩笑,這也使得房間內的氣氛稍稍活潑了起來。
“老前輩們都非常優秀,是我們時間安排不過來,以后有機會,我們一定再去學習學習。”
“當時聽他們說起兩位返鄉帶領村民致富的大學生時,我就想見你們,可惜一直沒遇上。你們經常往那些村子跑,我們也經常去,沒想到硬是今天才見面。”
主任看著兩人,目光熱情而又真切,“年輕人,你們很好。我們國家能發展到今天,就是因為每一代都能有你們這樣優秀而又甘于奉獻的年輕人。我代表家鄉人民歡迎你們回來,感謝你們回來!”
他和她都被面前這位親切的主任夸的有點不好意思,于是開口提及今天的來意岔開話題。
“你們放心,我們就是解決困難的,只要能解決,我們一定盡全力幫助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