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座談會如期舉行,當天村民們全都匯聚到了小廣場,因為人太多,以至于現場安排每家每戶只能派出一位代表坐在前排。
都是自己村里的熟人,因此也沒有什么復雜流程,支書簡單介紹了幾句,座談會便開始了。
現場人多嘴雜,好在這些情況他們已經提前考慮到。按照原定計劃,三百多位代表被劃分成十個組,每組提交自己的建議,然后由會場主持人逐條宣布,各組討論然后以組為單位對這些建議進行表決。
對于表決通過的合理建議,予以保留,對原有規章覺得不合理的,也可以予以修改,根據今天會議結果,制定第二版規章制度,然后再進行第二輪公示。
當會議進行到一半時,他兩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扶貧辦的主任。原來是主任聽說他們村今天召開座談會,特意過來看一下現場情況。
支書準備暫停會議對中途來的主任進行歡迎,主任趕緊擺手,示意老支書不要這么做。
主任過來主要是擔心現場可能會因為人數過多比較混亂,來了之后看到現場雖然有些嘈雜,但亂中有序會議進程按計劃進行,于是也就放心離開,他還要到附近的其他村子去看看情況。
村民們熱情高漲,以至于會議持續了整整一天,不過這些都是預想之中的事,于是中午暫時休會兩小時回去吃飯,下午兩點繼續。
當晚,他兩便整理出了第二版規章制度,次日新稿便覆蓋在原有的第一版制度上進行公示。
在經過幾輪公示和討論,合作社最終版的規章確定下來之際,村里迎來了第二個好消息,縣里的測繪人員來了,這意味著施工隊開始為村里修路做起了準備。
這對村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祖祖輩輩走過的泥濘小道即將成為歷史,這種新的、好的變化使得村民們更有奔頭,激起了他們對美好生活更強烈的追求。
彼時,身在其中的人們還沒有察覺到,這個古老的小山村身上開始展現出一種活力,或者說是新的精神風貌。
施工隊進駐之后,合作社也掛牌成立,正好這時還沒到蘋果苗移栽的時候,合作社做出了他們的第一個集體決策。
合作社研究認為,路是自己的,他們也要幫助施工隊,雖然沒有資金,技術一般,但是可以出力。會做飯的給送飯,幫助搬石頭的搬石頭。
當讓村民們參與合作社的建立,調動起積極性之后,他們開始把村子里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
施工隊也很驚奇,他們在那么多地方干過活,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形。
人多力量大,于是村里的路,比計劃時間提前了一半修成。當縣里得知此事之后,決定將因為節省工期省下的修路款撥給合作社,以此進行表彰和鼓勵。
縣里的主任親自申請下來進行慰問、發放資金,主任如愿的見到了兩個年輕人,緊緊握他兩的手。
同樣的,主任也見到了村里新的精神風貌。
如果說村民們參與合作社建立是這種風貌的萌芽,那么經歷這一次合作修路之后,村民們的集體意識徹底覺醒了。
雖然在物質上,小山村的變化僅僅是多了一條新路,但是主任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讓他很自信的得出結論,過去那個貧窮的小山村已經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