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歸來,由于趙霞第二天還有很多的事務要處理,二人相擁吻別。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二天,且不說趙霞依舊忙于酒店的繁雜事務,只說張南著手打造一個虛擬之家。
張南找了一個類似于QQ家園的軟件,下載注冊以后,就可以進入自己的家了。
只是這個家還需要花精力去布置,家電家具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
房子可以選擇別墅或者復式樓,院子里可以栽種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木,改變圍欄的顏色樣式。
張南花了幾個禮拜的時間,擺弄來擺弄去,不斷完善,不斷修改,終于建設完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紫霞家園。
最終一錘定音的,還得是這個家的女主人,所以張南給趙霞發去了進入家里的密碼。
幾個時辰后,張南再次回到紫霞家園時,只見客廳懸掛的一幅《鴛鴦戲水》圖,被趙霞換成了一幅書法作品: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張南噙著淚水,把這幅書法作品看了一遍又一遍,終于壓抑不住爆發的情感,激動的大聲喊道:
“老婆,我愛你!”
激動之余,張南把玄關的那副名喚《玻璃翠》的國畫,也換成了一副書法作品: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一個地久天長,一個海枯石爛。
這展示了紫霞家園濃濃的情、溫馨的愛!
張南看到了趙霞在家里的留言:“親愛的,我很喜歡我們這個家,感謝你的精心妝扮!”
得到認可,滿心歡喜的張南留言道:“老婆,既然你喜歡,在我們家里,就不能叫親愛的了,而應叫‘老公’才是。”
不久,趙霞在家里留言:“老公,聽你的!”
張南留言:“想你的寂寞里,我體會了什么叫孤單,落淚的潸然里,我懂得了什么叫心痛,念你的無助里,我領悟到什么叫心酸。”
趙霞回道:“我心中的愛人啊,你是我三生石上一滴淚,一滴千年的淚,一滴永不干涸的淚,路過前世,淌過今生,流向來世……”
“老公,來世,我定堅守承諾,三生石前,你不來我不走,以圓上天賜予的三生因緣。”
自此之后,紫霞家園處處都彌漫著相濡以沫、一往情深的愛意。
后來,別人總是看見張南一個人對著手機傻笑。
……
二零一七年,春。
太行山。
長平梨花節。
每年一進四月,“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整個梨鄉就沉浸在花海之中!
長平大黃梨,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種植歷史,當地現存百年以上的老黃梨樹有六萬多棵。
打造黃梨產業經濟帶,發展黃梨特色農業文化,就衍生出了“梨花節”。
梨花節是鄉村旅游的特色推薦品牌,是集旅游觀光、商貿展示的一個盛會。
長平梨花節,就在漫山遍野的梨花深處。
張南和趙霞就在現場,不過這次出來,趙霞沒有叫閨蜜一起玩,而是特意帶來了小麗和另外兩個白領。
小麗在心夢酒店可謂是獨當一面,勞苦功高,趙霞這樣安排是信任和鼓勵的雙重嘉獎。
多年來,小麗一直跟著趙霞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因此趙霞對小麗很是倚重。
另外兩個白領自然也是趙霞的左膀右臂,好姐妹了!
四月的梨園,草長鶯飛,遍地嫩綠。
趙霞一行五人,沿著旅游指示方向賞花。
首先穿過一個全部由七彩小風車搭成的拱門,小風車在春風中得意洋洋,開心的旋轉。
梨園的空地上,也是由千萬個小風車拼成的各種歡迎語和吉祥圖案,小孩子們都蹲在地上看的入迷了。
風車巨陣的盡頭,就到了梨園花海。
朵朵雪白的梨花,如團團云絮,漫卷輕飄,在風中舞動。
徜徉在梨園中,花雨紛飛,香風陣陣、一身皆是梨花香。
趙霞和姐妹們穿梭在花叢中,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增添了不少梨園春色。
張南拿著手機,捕捉著一個又一個趙霞梨花帶雨的鏡頭,精心收藏起來,放在了紫霞家園的相片墻上。
看盡人間四月天的繁花似雪,領略了古梨樹的風采,最后一站是梨花節美食廣場。
美食廣場上,攤位林立,擺滿了各種小吃,一排排的小桌小凳,各種特色小吃應有盡有,食品琳瑯滿目,花色品種眾多,讓人應接不暇……
趙霞和姐妹們慢慢的品嘗著,評論著,總之都很喜歡當地的風味。
梨花宴、農產品、上黨八音會、梨鄉曲藝、廣場舞、扭秧歌等節目表演讓張南他們樂不思蜀。
梨花節現場,還有梨膏、梨片兒、梨罐頭、黃梨汁等,大黃梨的深加工產品,頗受歡迎。
尤其是當地的刺芥酸菜,可謂是家家必備的下飯神器。
把刺芥從野地里拔回來,摘下葉子,清洗炒燙一下,放入砂鍋中,再灌入適量晾涼后的面湯即可。
蓋蓋悶三五天后,就是一道絕世美味。
趙霞嘗了嘗刺芥酸菜后,贊不絕口,說這是一種家的味道,愛的味道。
評價如此之高,張南就多買了幾瓶,送給趙霞和姐妹們,讓她們在家也能品嘗到梨花節的美味!
梨花節現場距離張南的大哥家不遠,約有三十余里,既然來了,張南就想去看看。
趙霞似乎覺察到了張南的心思,就說道:
“你有什么心事或者想法就說出來,大家一起幫你分憂解難。”
張南呵呵笑道:
“哪有那么多難事,無非是這兒離大哥家不遠,想去看看而已。”
趙霞很理解的說:
“梨花節也逛的差不多了,時間還早,那就去看看,也不耽誤什么。”
既然趙霞發話了,張南給大哥打了個電話,說一會兒和朋友過去一趟。
掛完電話,一溜煙就到了。
大哥家住在農村老式的四合院里,另外幾家多年前就已搬遷。
古老的門樓,院子里的地磚都起了包漿,有的磚縫里還鉆出一片片嫩草,一看就知道歷經了幾代人的傳承。
趙霞好生羨慕農村的慢時光。
這古老的院落,幾十幾百年來,從未有人打攪過。若在它處,早被拆了蓋樓了。
大哥的兒女都在城里安居樂業,多次請大哥回城里住,都被大哥大嫂斷然拒絕了,說是故土難離,離不開這個破落的小屋小院。
門前的一張小方桌上,已經擺滿了菜肴、水果和點心。
當然,還有酒。
大哥和大嫂還在廚房忙碌著摘菜,洗菜。
因為在梨花節美食廣場已經吃的太飽了,張南和趙霞不停的勸著哥嫂,說酒菜已經不少了,剛吃過,炒多了浪費。
說服哥嫂,張南互相介紹認識了,才坐下來喝著酒閑聊。
張南問道:“大哥,剛才過來看見有一條路正在施工,不知道修的是哪條路。”
大哥笑著說:“明年你們回來的時候就能走那條路了,那是太行一號旅游公路。”
張南若有所思的說道:“聽說過,不過沒有想到這么快就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