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項目危機
- 佩佩重生后的悠閑生活
- 上官佩雅
- 2496字
- 2025-08-23 08:29:53
電梯門合攏的瞬間,吳佩佩的手機震動了。不是來電,也不是消息提醒,而是系統自動推送的輿情警報——紅色邊框,三級預警,標題是“星火項目被曝財務造假,投資人緊急撤資”。
她沒急著點開。走廊燈還亮著,她站在原地,把手機翻了個面,屏幕朝下壓在掌心。四天前簽字落筆時的那份平靜,像被風吹散的紙頁,一片都抓不回來。
回到辦公室,她打開電腦,看板系統右上角跳出三條未讀通知。原本標著“進行中”的“品牌聯合宣傳”任務,已被外聯組手動更新為“暫停:合作方要求輿情澄清后重啟”。技術組的小程序開發進度條停在68%,備注寫著:“服務器費用下周到期,是否續費?”
她點開那條引爆話題的帖子。發布賬號是個新注冊的昵稱,頭像空白,簽名欄只有一句:“真相藏在賬本第7頁。”帖子里貼出幾張“內部財務截圖”,表格里赫然寫著“吳佩佩個人賬戶轉入資金28萬元”,落款日期是項目簽約次日。
她放大圖片,手指停在表格右下角。字體是微軟雅黑,而他們真實的財務報表統一用思源黑體。更奇怪的是,截圖里的金額單位用了“萬”作縮寫,但“星火”的系統從不這么寫——他們習慣保留兩位小數,單位標全。
假的。太糙了。
但她沒松口氣。這種程度的偽造,根本不是沖著“揭露”來的,是沖著“砸場子”來的。她立刻拉出核心群,發了條語音:“所有人,今晚八點線上短會,不開攝像頭,只聽指令。”
七點五十八分,六個人準時上線。她沒寒暄,直接共享屏幕,把那幾張截圖投上去。
“看字體,看格式,看數據邏輯。”她說,“這不是內部人泄密,是外面有人想讓我們亂。”
財務組的小王立刻接話:“我們上個月的總支出才十九萬,哪來的二十八萬轉賬?而且所有撥款都是對公直連,根本進不了私人賬戶。”
“對。”吳佩佩點頭,“所以他們不怕我們澄清,就怕我們慌。現在所有對外動作暫停,但內部不停工。技術組繼續優化權限模型,財務組重算三套預算預案,外聯組把過去合作過的品牌反饋數據整理成冊,隨時準備重啟談判。”
群里安靜了幾秒。小李弱弱問:“那……小程序還繼續做嗎?”
“做。”她說,“不但做,還要做得更穩。對手要的是我們停擺,我們轉慢一點,但不能停。”
會議結束,她關掉所有窗口,打開林方對接代表的聊天記錄。對方半小時前發來一條消息:“吳小姐,董事會關注到網絡輿情,二期撥款暫時凍結,待第三方審計完成后再議。”
她盯著那句話看了十秒,翻出《籌備階段協作備忘錄》的電子檔,找到第8條:“若因不可控外部因素導致項目停滯,投資方應啟動應急支持機制,確保試點不中斷。”她截圖,回復:“根據協議第8條,暫停撥付將構成違約。我們會在48小時內提交初步澄清材料,但項目若因此延期,責任由貴方承擔。”
發送后,她靠在椅背上,第一次覺得這間辦公室太安靜了。窗外是城市夜晚的光,樓下的便利店剛換班,新來的店員在整理關東煮的料盤。一切如常,只有她這里,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她打開時空手機,屏幕上的裂紋橫穿攝像頭,像一道干涸的河床。她沒搜“如何應對造謠”,也沒取“危機公關話術大全”。她輸入:“網絡謠言溯源技術手段圖解”。
手機震動了一下,一本深灰色封面的手冊落在桌面上,封面上印著放大鏡與數據流交織的圖案。她翻開,一頁頁看下去。IP地址比對、賬號行為模式分析、代理服務器識別……她對照著手冊,一條條查那些發帖賬號的信息。
六個主要攻擊賬號,注冊時間集中在三天前,全部使用虛擬號碼,IP地址顯示在不同城市,但登錄時間高度重合,發帖間隔精確到秒。更關鍵的是,她發現其中一個賬號曾在半年前參與過對另一家青年創業平臺的圍攻,當時也是以“財務不透明”為由,最終導致項目融資失敗。
她把所有線索整理成一份簡報,標題寫:“攻擊行為具備組織性,目標為瓦解公眾信任,手段模式化。”她存進加密文件夾,又復制一份發到私人郵箱。
凌晨一點十七分,她終于站起來活動身體。咖啡早就涼了,杯底沉淀著一圈深褐色的漬。她走到窗邊,看見樓下便利店的燈突然滅了——不是關店,是跳閘。幾秒后,應急燈亮起,店員拿著手電筒在貨架間走動。
她忽然想到什么,迅速回到電腦前,調出社團內部通訊記錄。過去兩小時,群里消息少得異常。往常這個時候,總有人發點表情包或吐槽加班,今晚卻一片寂靜。
她點開技術組的子群,翻到最底下。小李凌晨十二點發了條消息:“佩佩姐說不停工,那我們是不是該繼續交日報?”
沒人回復。
她沒立刻說話,而是打開上一章技術組提交的權限模型原型圖,截圖,發進群:“這是你們做的,我很清楚。現在我不需要日報,我需要你們相信——我們還在往前走。”
三分鐘后,小李回了一個“好”字。接著,財務組上傳了第一版應急預算表,外聯組開始整理品牌歷史合作清單。
她合上電腦,把那份溯源簡報打印出來,放進文件夾。封面那行小字“讓做好事的人,不再窮忙”已經被磨得有些模糊。她用筆重新描了一遍,力道比平時重。
手機又震了一下。是林方代表的來電。
她接起來,聲音平穩:“說。”
“吳小姐,”對方語氣比白天緩和了些,“我們注意到你們還沒對外發聲。你是打算冷處理?”
“不是冷處理。”她說,“是等證據說話。你們可以暫停撥款,但別指望我們自證清白。真相比解釋更有力量。”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可輿論不會等。”
“那就讓它先吵著。”她站起身,把文件夾夾進包里,“等我們準備好,自然會亮出來。”
掛斷電話,她關燈出門。電梯下行時,她看見自己的倒影映在金屬門上,襯衫領子有點歪,眼下有淡淡的影子,但眼神是亮的。
走出大樓,夜風撲面。她沒打車,沿著人行道慢慢走。路過那家便利店時,發現燈已經修好了,店員正把關東煮重新擺上臺。
她掏出手機,打開看板系統。所有任務卡都還停在“待辦”區,但她悄悄把“品牌宣傳上線”的狀態改成了“暫緩——非終止”。
她輸入備注:“風越大,根越要扎緊。”
走到路口,她停下,從包里抽出那份簡報,翻到最后一頁。她在空白處寫下一行字:“攻擊賬號共用同一代理服務器,IP跳轉路徑一致,曾參與過往同類項目打壓。目標明確,手段熟練——不是偶然,是競爭。”
筆尖頓住。
她抬頭看向馬路對面。一家燈火通明的寫字樓里,某個窗口的投影正播放著一段廣告視頻,畫面中閃過“青年創新聯盟”幾個大字,LOGO是一只展翅的鷹。
她盯著那棟樓看了幾秒,把簡報重新塞進包里。
腳步未停,身影轉入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