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援指令有些突然,呼吸與重癥醫學科接到的指令很簡單,組建一支重癥救治團隊。從四月初開始,津海醫科大學已經派出了超過九百名醫務人員,而從四月中旬開始,由于重癥患者的增多,國內多所頂尖一流醫院,也是開始派出重癥救治團隊。趙志華接到增援指令到出發,也就三個小時,期間回了一趟家,和兒子叮囑幾句,告訴女兒要聽外公外婆話,回到醫院,和哥哥說了幾句,還在猶豫要不要去消化內科一趟,卻發現,她已經站在了門診樓大廳。
“譚主任,你,來了?”
“嗯,來送送你。”
“這有什么好送的……”話說一半,感覺有些不妥,“嘻嘻嘻,謝謝啦,這么忙還來送我。”
“咋地,你還客套上了,要不是兩年前一起上的仁漢醫院救治一線,我才懶得看你。”
“嘻嘻嘻,沒想到譚主任你還這么念舊啊。”
“年紀不小了,別逞能,該休息的時候一定好好休息。”
“知道了,你也是,你們科室一直都挺忙。”
“津海這邊,有什么需要我做的,盡管開口,只要我能做,我一定幫你。”
“那就麻煩你了,譚主任。”
“我,等你回來。”
這句話,猶如一道閃電,讓他有些不知所措,上了大巴坐上高鐵,在細細品味,總感覺,內心有點軟軟的。
那段時間,忙完手頭的工作,第一件事兒,就是看新聞,看看每天有多少新增患者,有多少重癥患者,四月末,去了一趟他家,他的小女兒依然很黏她,相處多了膽子也大,全程要讓譚阿姨抱著。他的大兒子則是一直在看著書,中間出了書房給自己倒水切水果。兩位老人看到她來也是欣喜不少,五個人一起吃了午飯和晚飯,小女兒也是要送譚阿姨到小區門口,那一刻,她還真的有些羨慕老趙,都是經歷過巨大的不幸,而他,也是有著一份,牽掛。
五月,何莉娟的小女兒出生,因為沒有剖宮產手術指征,她選擇了無痛分娩,當然,無痛分娩并不意味著麻醉包打一切,推出產房的時候,看到妻子的額頭的汗珠還未完全散去,程子翔真的感覺好心疼。握著妻子的手看著嬰兒床里的寶寶,對于小生命的誕生,真的會有一種難言的感動,而何莉娟,看著老公忙前忙后,看著她給寶寶換尿片,看著他每次給寶寶喂母乳給自己打一盆溫水,看著她望著小女兒憨笑,一切真的,她真的好滿足。
譚小蓉也是第一時間來看自己的閨蜜和小寶寶,給小寶寶送了一個大紅包,看著小寶寶趴在她的肩膀上咯咯笑,真的是好羨慕。只是回到停車場,坐在駕駛座拉好安全帶,卻是忍不住趴在方向盤上哭。她也有些疑惑,閨蜜這么開心的事兒,她為什么要哭。
最近科里病人沒這么多,不過也是科里的醫生也是不會有絲毫的懈怠,因為實習計劃的調整,部分課程改為了線上,作為一名臨床待了快二十年的醫生,總是有些不習慣,不過也是盡心盡力去準備。鬧心的事兒有不少,不過也有開心的事兒,跨年前那位促膝長談的學生,經過多輪調劑如愿考入了津海醫科大學,學生也是第一時間微信和她分享了這個好消息,做老師的,也是真的好欣慰。
和老趙幾次視頻聊天,這次他們是與FD大學楓林醫院的重癥醫學團隊合作救治重癥患者,與江漢重癥救治有些不同,這次他們更多的是要關注患者自身基礎病對救治以及患者自身的影響。除了3M的標準印記,也是感覺老趙的頭發白了不少,不過老趙每次和她視頻,總是樂呵呵。老趙也是說,等著支援任務完成后回津海兩人一起喝咖啡,而譚小蓉,也是爽快地答應他。
“譚主任?”
“嗯?”
“謝謝你這段時間去看兩位老人和我的兩個孩子。”
“認識這么多年了,你還跟我客套上了啊,不過實話實說,我和你的小女兒也是挺有緣的啦。”
“無論如何,還是要謝謝你,忙完這段時間我請你吃飯。”
“行啦,都是當年一起上過仁漢醫院救治一線的,客套話就不說了,回來記得給我買個煎餅馃子再來兩個茶葉蛋就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