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質量控制理論與方法
- 姜興宇等
- 1089字
- 2022-05-07 19:04:18
前言
我國作為制造大國,機電產品保有量巨大,而再制造是機電產品資源化循環利用的最佳途徑之一。目前,我國的再制造產業已初具規模,但還未規范化,且沒有大規模地展開,也遠未達到預期的市場前景。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不可否認,再制造的生產運作具有相當難度,且再制造技術的瓶頸是主要原因;而再制造產品質量更是制約再制造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再制造產品質量的控制已成為再制造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直接影響產品的銷售和經濟效益,質量優異的再制造產品可以憑借較低的價格優勢占領用戶市場,實現企業的贏利,并最大化地實現資源的循環使用、回收率及環保。因此,深入研究廢舊機電產品的再制造過程質量的形成規律,構建廢舊機電產品的再制造過程質量模型,并在此基礎上解決復雜的、高度不確定的廢舊機電產品的再制造質量控制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發展再制造工程并推進其產業化發展、構建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相對于傳統產品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廢舊產品再制造的毛坯是廢舊零部件,其原始質量和服役工況直接決定了再制造的可行性。由于廢舊件的原始質量存在較大差異,服役工況也各不相同,從而使廢舊件質量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且傳統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方法已很難適應再制造系統過程。基于此,本書在《中國制造2025專項——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51305279)和遼寧省優秀人才支持計劃(No.LJQ2015078)資助下,以廢舊機床再制造過程為例,重點對廢舊機電產品的可再制造性評估、廢舊機電產品的質量設計、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過程質量控制方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面向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理論與方法。這對于提高再制造產品質量、降低再制造成本、提高再制造系統穩定性及對于我國大力發展再制造工程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本書共分6章,第1章由姜興宇著,第2、第3章由李麗、王松、柳青著,第4、第5章由喬赫廷、王松、柳青著,第6章由王蔚、張凱、任會之共同著,全書由姜興宇、金嘉琦統稿。同時,宋博學、代明明、胡東波等研究生在收集資料、整理書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借鑒了不少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在此謹向文獻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特別感謝沈陽精新再制造有限公司王松總經理、徐芳副總經理和柳青工程師為本書提供了大量再制造實例、工程數據和鼎力支持。同時,感謝東北大學于天彪教授對本書提出的寶貴意見和悉心指導,感謝沈陽工業大學王世杰教授、金嘉琦教授和張新敏教授對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
由于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過程復雜,且涉及多學科交叉與融合,本書中還有許多內容尚需深入細致的研究,加之著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