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星上,一處超大型地下實驗室里:
培養皿里面是各種回收到的完整的敵人尸體。
研究院士們在解剖撕裂者,噴吐者和突襲者的尸體研究時,發現它們的結構符合人類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
發現它們為了節約能量,可以自動控制能量的轉換率來達到爆發的效果。
同樣,研究院士在它們的體內發現一種生物濃縮液,而且這種液體的能量濃度非常的高;
更關鍵的是他們發現這些生物的能量利用率非常的高,達到了驚人的75%的充分利用率。
剩下的與其說是浪費,不如說是在合成這種生物的表面護甲,實現自動修復的能力。
院士們發現更多的,則是大量混雜在一起的各種破碎的基因編碼,仿佛這些生物的基因突變破碎后揉捏在一起。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付出慘烈代價后回收到的石像的尸體里,發現了動力供能系統。
有了參照物后,果然在撕裂者等敵人的尸體里發現了它們的供能系統。
看到這如同樹根一樣的網,有些人陷入了癡迷;
畢竟這對于他們某些人來說,真的是一件極美的藝術品。
在研究院士和各科院士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制造出了屬于人類自己的供能系統。
限于技術問題,導致現在人類暫時不能把它縮小,但依舊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但有了新的更好的動力系統,重裝步兵計劃可以更換性能更好的獲得強大的功能。
安裝了這個動力系統后,可以帶動更加厚重的護甲,獲得更強負載能力搬運彈藥。
原本十米高的重裝步兵,現如今可以推倒圖紙重新設計出新的更強的十幾米的機甲單位。
那些因動力系統不足而削減的地方,如今可以徹底完美的保護好了,甚至整體護甲還加厚了。
小口徑的機炮雖然對付超重甲單位還差了不少,但是其完全可以和輕坦克角力。
就連里面的駕駛員,都能感覺得到安全感。
為了駕駛員的安全著想,雖然沒有逃生通道,但內部存放著不少自救醫療設備;
縱使真需要逃生了,這個機甲可以舍棄多余的一切掛件換取速度帶著駕駛員逃生。
伴隨新動力系統而一同出現的,是仿制異族的高濃度濃縮合成能量液。
這種能量液比傳統使用的等體積的燃料多50%以上的能量。
最關鍵的是這種能量液產生的污染物和毒性都只占傳統燃料的一半不到,健康又環保。
而且這種能量液還能充當混合燃料的中間調和劑,使得混合動力系統機械磨損降低。
有了新的效果更好的燃料后,載具的發動機都可以更新換成動力更強的發動機了。
可以說,這種燃料的出現,徹底改寫了人類的燃料使用重心。
同樣,人類根據石像的外甲板的解析,成功的仿制出新的高硬度護甲插板。
人類通過基因的解析,逆向突破了解異族的文字和科技。
除此之外,人類許多武器設計的不合理之處也一一顯現,讓許多的戰士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一些細小的細節之處因沒有及時修正,以及沒有考慮戰場的區別而忽略的東西...
之前在海星內戰時,都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和機器人,很少有人會上戰場了;
可是如今依舊大量投放武裝機器人,反而導致大量的武裝機器人被敵人入侵改造。
等人類反應過來時,人類的好幾處倉庫淪陷,好幾個據點被敵人占領。
無奈人類只能派遣部隊鎮守,檢查防止敵人入侵,并不停搭建新的據點和基地。
搭建的礦場里,那些礦工大多都是勞改犯,每天安排等量的工作量和足夠的休息時間。
由于空氣中存在大量有毒物質,使得人類必須穿戴密封的裝備避免與空氣接觸。
而每個據點的空氣凈化器的運行需要大量的燃料需要開采出來,逼得勞改犯為了活著必須工作。
(被安排過來的勞改犯都是海星不穩定因素,而且對社會威脅性極大,經常會鬧事越獄。)
一旦72小時的緩沖期內沒有補充燃料,那么凈化器就會停止運行,里面的犯人就會慢慢中毒;
一旦6小時內再沒有補充燃料,那么所有的犯人都會毒發身亡。
而這,也剛好篩選出那些值得救援的,因為他們開采出來的燃料足夠堅持到救援到來。
那些不值得救援的,則會因為沒有給凈化器補充燃料而導致接觸有毒氣體。
加上這種毒素很強,可以有效削弱那些強壯犯人的精力,失去暴亂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