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散戶為什么總是虧錢
1.關于散戶炒股的觀點
上一節對中國股市各階層做了一個簡要的分析。很顯然,主力機構處于股市生態鏈的前端,中小散戶處于生態鏈的末端。某種意義上講,中小散戶就是主力機構的狩獵對象。關于股市有個著名的說法:7虧2平1賺,說明至少70%的散戶是虧損的。我們雖然不知道這個統計數據從何而來,有多精確,但無疑大體是正確的,特別是從我們身邊散戶的感悟來看,尤其如此。曾經有一位散戶朋友真誠地跟我說:“我這些年總是虧錢,但又舍不得離開股市,如果誰能告訴我虧錢的原因,并說服我離開股市,我愿意給他付費!”這也是筆者為什么要寫這一節的原因。記得當時一連幾天,心中很是感慨。為此我專門上網了解散戶的心聲,關于散戶炒股,網上有以下觀點。
觀點一:咱們身邊所有和理財有關的,在我看來都是富人對窮人的二次掠奪。包括各個銀行,打著保險、化裝成理財產品以及信托,這個那個,我這年化利率是多少,你等著上當去吧。你看我到銀行,“你好梁先生,您是我們的VIP客戶”,我說對不起,我不是VIP,我就是個P,你把我放了得了,我可不上你的當。社會就是如此,那窮老百姓想掙錢太難,說收藏是老百姓發財門道,那水多深呢,你懂啥呀,你就去收藏去。很多人天天坐那做發財美夢,一個窮老百姓輪不到你發財。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咱們真有點錢哪,往銀行里一存,別看只有3.25%的利率,總比虧本了強。在這個時代,你要記住保本,窮人發不了財。
觀點二:普通人請千萬遠離股市,因為你不可能賺到錢,股市是一個零和游戲,總收益+總損失=0,必然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所謂七虧二平一賺,你憑什么認為你是10%呢?你是資金比別人多,還是消息比機構早,還是知識比金融專業畢業的基金經理強呢?十萬元先虧80%,再賺80%,實際只有3.6萬。總共需要漲400%才回本。可見賺錢之難,損失了金錢,還損失了寶貴的時間。
觀點三: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頭部的參與者才能賺大錢,城市里賺錢的小店,要么有領先眾人的獨門手藝,要么異常的勤奮、熱情。出色的運動員,要么有頑強的天賦,要么有絕對的紀律。投資也是一樣,對于普通散戶,是投資奇才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是,人家送你的“獨孤九劍”你得耐心讀完,你就算是舒馬赫,也得先考個駕照才是,車都不會開,你再有開車的天賦有啥用?所以如果你不打算花費時間去研究自己,不打算下大量的功夫來鉆研,建議不要入市。
觀點四:有的散戶虧錢,是因為頻繁交易,其實是給券商支付大量傭金,給政府交稅而已。太多的人期望高回報。這本是一個正常的道理:我們不會因為自己平時打球就覺得自己可以成為林丹,不會因為熱愛足球就認為自己可以成為羅納爾多,但奇怪的是,因為我是股民,書都不看一本,就覺得自己可以成為巴菲特,甚至覺得巴菲特年化20%多點的收益太低了!我本金少,20%收益,我得啥時候才能財富自由,我得抓漲停,不斷地抓啊,然后……沒過多久,本金虧差不多了。
以上觀點都值得讀者細細思量。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個觀點中的“梁先生”,雖然他沒提股票,實際上呢他的意思也包括股票。雖然態度有點點憤激,但其“悲天憫人”之心躍然紙上。公募一哥王亞偉就曾公開說:散戶就不應該炒股。確實,多數散戶投資者長期下來就是虧損的,但要是看投資者在社區、朋友圈的發言,又發現每個人都那么自信,似乎每個人都是大神,自我感覺和殘酷的現實,就像買家秀和賣家秀那樣天差地別。像梁先生這樣悲天憫人的觀點還有,不過,或許更圓融,更通達。本書第三部分《股市天經》里的王求道,就類似下面這個觀點。
觀點五:粗略地講,股市里,就是主力機構和中小散戶的博弈,很顯然,中小散戶是處于弱勢的一方。為什么老天要制造這樣一個格局:強的更強,弱的更弱?所謂: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體現在哪里呢?郁悶之余,不由聯想起歷史上一次一次的農民起義。可是仔細想想,那些喊著“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揭竿而起的英雄們雖然令人肅然起敬,但就算是實現了“損有余以奉不足”的平均社會,社會進步了嗎?答案不言自明。事實證明,今天再差的人的生活水平,也比從前的地主好。可見,良性競爭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帶來社會的整體進步。
股市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最終惠及全體國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二級市場確實又是群體博弈,遵從自然界的總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結果當然是“強者恒強,優勝劣汰”。如果說“強者恒強,優勝劣汰”不合理,那么請問如果反過來“弱者恒強,劣勝優汰”就合理嗎?恐怕更不合理。哪個更符合天理人情呢?恐怕還是前者。事實上,所有的強者,都曾經是弱者,主力機構的操盤團隊是天生的強者嗎?游資和私募都是天生的強者嗎?股市里的每一個強者,都有“過雪山、草地”的歷史。其實,不管哪個行業,成功永遠屬于那些主動的、勇敢的、不畏艱難的勇士。
股市雖然是零和博弈,但換個角度想,難道不是極富挑戰性、極有意思的智力游戲嗎?如果大家拿點不影響家庭生計的資金玩一玩,股市融資的功能有了,贏的自得其樂,輸的不傷大雅,豈不美哉?國家設立股市的初衷也在于此。但是有些散戶拿著影響家庭生計的全部資金甚至是借錢,來玩自己并不擅長的游戲,那就很不應該了。至于少數有上進心且愛好股票的散戶,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晉級為強者。努力然后有所回報,也是自然之理。
天地萬物,各有其道。知難而退是智者,迎難而上是勇士。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小散戶不一定非要炒股。就算炒股也不一定非自己炒,借力專業機構不比自己做強嗎?如果自己來炒股,完全可以用田忌賽馬的策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但不管是哪種方法,先要用少量的資金來要研究學習,直到建立大概率盈利的交易系統。
至于有些散戶朋友,初入股市,啥也不懂就投入重金瞎搞,既不學習,又不聽勸,固執己見,一意孤行。那就應了一句古話:“良言難勸該死鬼,慈航不渡自絕人”。不過,財富并沒有消失,國家感謝你交稅,證券公司感謝你交傭金,那些曾經是弱者的強者也會感謝你。
2.散戶虧錢原因分析及出路
有則笑話是這樣講的:大家炒股的時候千萬不要慌,我剛開始炒股的時候也是,虧了3000塊錢心里急得不得了,后來我認真觀察大盤走勢,平穩心態,仔細斟酌行情變化,暗中揣摩主力動向,細心抓住每一次抄底的機會,結果經過一年多的犀利操作,終于把本金虧光了!
從這個笑話可以看出,散戶總是操著大盤的心,費盡心思研究主力,但結果做的是賠錢的買賣。天天辛辛苦苦地忙,忙什么呢?辛辛苦苦地忙著給股市送錢,送給誰也不知道,連一個謝字也沒有。
起初,人們參與證券市場,開始的短暫時間其實還可能會謹慎參與,兢兢業業,稍微時間長點,心里面就會悄悄想,不過就那么回事嘛,老股民咋地?哼,還不如我呢。另外,股友們在一起,七嘴八舌,吵吵嚷嚷,人的心理波動必然加劇。看著周圍人的股票不斷上竄,而自己的股票躺起半天不動,心里像貓抓一樣,忍呀忍呀,最后實在忍不住了,一咬牙,一跺腳,“什么破股票,再也不要你了!”就這樣賣出了,追進使自己眼紅耳熱的股票。不兩天,追進的股票吃套,賣掉的狂漲。左臉一個耳光,右臉一個耳光,簡直有點發蒙。這段描述,不是杜撰吧!大多數投資者都有這么一段類似的經歷。網上曾有一個名為“近期炒股經歷的帖子”,大致也是這樣:
看好的不買一直漲。追漲買后,又不漲了。氣憤不過干脆賣了,賣了以后立即又大漲。再買,兩個股中買一個,往往選錯,買的下跌,沒買的大漲。下決心,不搞短線了。可搞長線吧,買了長期不漲。實在是熬不過了,賣了長線還是搞短線,又立即被套。那就等等吧,我靠,一直跌,一直跌,跌得實在受不了了,只好割肉。
這個帖子有點自嘲,似乎老天跟他有仇,從來買不到一只上漲的票,當然有點極端,主要還是有寓教于樂的意思。實際上,散戶買票肯定也會有漲的,這也是股市迷惑人的地方,但最終總是虧損。綜合起來,散戶操作股票有以下行為特點。
①漲了高興,但只要一回調,立即賣出,賺取蠅頭小利。
②被套以后,一直跌,受不了割肉。有拿得住的,一旦快解套立馬就跑。
③天天看消息、選股、交易,不放過任何機會。
④患得患失。總是擔心,不買就漲,不賣會跌。
⑤急躁,天天盯著一只不漲的票,心理極限一般不超過2周。
⑥資金量不大,買的股票不少。賬戶里多數是綠油油的套牢盤。
我們再看一下,主力機構(包括游資和私募)有什么樣的行為特點。
①主力操作某只股票,必須分析有沒有大家認可的主題或題材。
②主力資金一般分為建倉資金、拉升資金、預備資金,跟打仗似的有備而來。
③主力懂得借勢而為。通常表現為:逆勢建倉,借勢洗盤,順勢拉升。
④主力拉升方式各有不同,但針對散戶心理,一般拉到20%左右,就會洗盤。
⑤主力耐心超級好。為了等待時機或洗盤需要,可以“裝死”數月之久。
⑥優秀的游資私募類短線主力更是諳熟“群體心理”,擅長“閃電戰”。
我們從散戶和主力行為特點的比較中看出什么問題呢?主力機構有備而來,步步為營。散戶沖動隨意,毫無章法。一言以蔽之,一個內行,一個外行。主力機構是內行,三思而后行。散戶是外行,憑感覺買賣。“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就像科幻小說《三體》里談到的,高級文明對弱小文明的降維攻擊,不虧才怪!
綜上所述,散戶的操盤技術或者說操盤謀略,明顯弱勢。另外在股市各階層里,從“信息優勢,團隊力量,資金體量,操盤技術”四個方面來看,哪一樣散戶有優勢呢?一樣都沒有啊。就跟下象棋、打擂臺一樣,強弱分明,高下立判。根本不用打,結果就不言自明。只是由于股市是群體博弈,對手盤不像“下棋,打擂”那樣清清楚楚。加上偶爾又能賺點蠅頭小利,于是總給人以幻想。殊不知,散戶在“群狼環伺”的股市里,早已是“未戰先敗”。
但是,我們再仔細推敲下,主力機構是有信息優勢,也不是每個主力都有快人一步的信息優勢,相較絕大多數人,其實信息是基本同步的。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的速度和方式越來越相似,尤其是做短線的,私募游資和一般散戶基本上是同步獲得大量信息,真正拉開差距的其實是解讀信息的能力。團隊分工合作當然確實是優勢,但散戶也可以組隊學習交流,有條件的還可以一起工作。主力資金體量大當然也是優勢,但主力建倉資金太大,也會露出蹤跡,從而為精明散戶打工,所以說,主力主力,其實就是苦力。散戶資金量小,但船小好調頭啊。總之,這些不是散戶虧錢的根本原因。
古人云:“兵在精而不在多”,卻容易忽略它的前一句:“將在謀而不在勇”,這句話才是克敵制勝的關鍵所在。將與兵的關系正如棋手和棋子的關系,古人云:強將手下無弱兵;古人又云: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可見,輸贏的關鍵在棋士如何運籌帷幄。同樣的,這也正是股民和其資金的關系,成敗就看股民如何動作,資金只是“聽命行事”。此時,股民就成了指揮者,所以股民操作股票同樣是在謀而不在勇。由是觀之,操盤謀略或者說操盤技術的巨大差異,這是散戶虧錢最根本的原因。
事實上,多數散戶要么不懂或者零散地知道一些多數派的技術分析知識,主力機構呢?散戶懂的他懂,散戶不懂的他也懂。尤其是主力機構的基金經理,對散戶行為特點和心理了如指掌,而散戶呢,了解主力機構操盤手嗎?從上一節散戶和主力行為特色的比較,也完全可以看出,主力經驗豐富,步步為營。散戶呢,基本是想當然的盲動,毫無章法。
可能有人說,沒有操盤技術可以學習啊。問題來了,中小散戶中除了一部分不愿學習、不愛學習、天性好賭的之外,其余一部分想學而求學無門,難以掌握克敵制勝的少數派知識,并在實戰中不斷優化,建立完備的交易系統。這是散戶總是虧錢的直接原因。
那么,散戶的出路在哪呢?上一節我們把精明的散戶作為一個階層獨立羅列出來,就是是想說明一點,作為廣大中小散戶,出路只有以下四條:
A.成為被獵殺的對象。
B.放棄炒股。
C.晉級成為精明散戶。
D.借力專業機構。
初入股市的讀者朋友,您選擇哪一條呢?
我認為,散戶朋友如果希望自己做股票,就必須要加強學習,晉級為精明散戶。對于股市,盈利的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價值投資,二是價值投機,三是超短中的龍頭戰法。無疑,龍頭戰法效率最高,而難度也最大。而價值投機效率低些,但兼顧了安全,風險較小。本書主要講述龍頭戰法,但相關原理和思想,完全可以用于價值投機及其他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