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威:失敗的漫畫出版商何以成為好萊塢超級英雄
- (美)查理·韋策爾等
- 667字
- 2022-05-06 20:06:05
引言
“我只不過是一個來自布魯克林的小子罷了。”
——美國隊長
要全面了解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1]的成功故事,我們該從何說起呢?大多數人首先會聯想到斯坦·李(Stan Lee),這位性情乖張的老人在漫威影業出品的每部電影中都曾客串演出,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2018年,斯坦·李去世,享年95歲,聞聽悲訊的影迷紛紛悼念哀思。漫威影迷和漫畫迷心知肚明,斯坦·李絕不僅僅是一個喋喋不休的老頭;近80年來,他一直與漫威關系密切。
有人可能會追溯漫威影業的前身——1981年成立的漫威影視公司(Marvel Productions),盡管該公司的成立對當時的好萊塢而言不值一提。
或許我們也可以從漫威影業于2008年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鋼鐵俠》(Iron Man)開始講起。當初幾乎無人預料到《鋼鐵俠》會票房大賣。盡管20多年間,鋼鐵俠這一角色并不受好萊塢待見,盡管編劇們都敬而遠之,盡管主演(指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歷經坎坷,盡管影片導演(指喬恩·費儒,Jon Favreau)此前從未拍攝過大型超級英雄動作片,盡管制片方為籌集資金而焦頭爛額,但《鋼鐵俠》依然一炮而紅。
事實上,如果你真的想了解漫威影業的故事,就需要先了解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而要了解漫威漫畫公司,則必須追根溯源。漫威的故事并非始于某位超級英雄,而是20世紀初一個來自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窮小子,即漫威創始人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漫威影業及其電影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主要得益于漫威塑造的超級英雄類型之豐富、影片角色數量之眾多、英雄人物在共通宇宙中的聯動,以及藝術家與商人通力合作拓展業務的方式,而這一切其實是一個未雨綢繆、水到渠成的過程。我們的故事就從這里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