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的動力:工業設計標準及其中國策略
- 蘭翠芹
- 1178字
- 2022-05-09 17:58:51
三 “標準”與“標準化”問題研究
我國“標準”與“標準化”問題的相關研究,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推動下,早已形成長期的、深入的專門研究,并且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圍內,標準研究及相關的制度建設工作已歷經多年并仍在不斷發展。針對各種不同的標準價值認識以及相關的柔性政策,中國標準研究中心王金玉等曾明確指出:“基于國際上要求放寬法規限制的發展趨勢,標準已經成為建立社會柔性法則的重要手段。”[23]在文中特別強調:
“過去,許多國家為了實現確保公共安全、生命安全和人身不受傷害的法律目的,根據每個強制性法規分別制定了相應的具體的技術法規,現有的技術法規對技術內容、技術性能等分別做出了具體的規定。然而,近年法律和社會強調自我負責(國外的產品責任法很明確地強調了這一點)、放寬法規限制。因此,有效利用標準,建立柔性規則已成為發展的必然。”
其趨勢是“引用標準作為技術法規的解釋;對于環境保護、安全等新的社會需求領域,不再制定技術法規,而是有效利用標準(例如,ISO14000系列標準、職業安全系列標準)。”[24]
房慶闡述了我國標準化工程的發展歷程,并指出現階段我國存在的標準分類級別為四級,分別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25]。
陸江艷提出,應把“設計標準”定義為現階段標準化工程發展中的新課題[26]。文中圍繞現階段我國設計產業發展中的標準認識、標準制定等問題展開研究,探討了設計標準制定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并列舉國內外相關案例討論了在我國開展“設計標準”研究的意義,對設計標準的類型、結構及其發展等問題也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王繼成闡述了工業設計和標準化的關系[27]。基于工業設計和工業化生產方式的關系,他的研究關注到標準化的美學功能和批量化生產的矛盾。文章認為,工業設計的發展離不開標準化的工業生產方式,標準化是工業設計在當下取得發展的有效手段,如何研究工業設計和標準化的關系成為現代工業設計發展的課題。他提出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應是工業生產方式的準則,工業設計和工業化生產的密切關聯,使得以上三個原則也應該成為工業設計要關注的原則之一。文中引用張段斌、趙玉[28]的觀點指出:
“技術標準是直接用以衡量產品質量的尺度。它對產品的性能、規格以及檢驗方法都做出了統一的技術規定,是產品質量特征的定量表現,是組織工業生產活動,進行質量管理的主要依據。而制定、審批、發布和貫徹實施標準的全部活動過程就稱為標準化。”[29]
作者還在文中探討了“標準化”的美學意義。他認為產品的標準部件整齊劃一的美學韻律構成了產品的技術美。
Robert. Wing在Standards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in engineering design一文中認為,“標準在設計過程中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它提供了多種好處,比如使得設計流程高效的制度性,使人們得到保護的安全性,以及其他的因素”(Standards are absolutely critical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provide many benefits, such as uniformity that makes the design process efficient, and safety which enables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 among other factor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