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工業設計標準研究緣起

二 工業設計標準研究起因

工業設計“標準”及“標準化戰略”研究課題的形成,不僅緣于世界性工業設計發展的趨勢與中國工業設計發展現實的需要,也緣于筆者本人的從業經歷與項目實踐的經驗積累。

筆者自2000年至2010年,在海爾集團創新設計中心長期任職,并擔任中心主管多年。在此期間,海爾作為國內具有重要品牌影響力的家用電器研制與銷售專業機構,對于產品創新及品質提高具有迫切的要求與明確的管理目標。海爾在全國同類企業中具有創新能力方面的明顯優勢,即使在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明星企業,在工業設計研制創新的品質管理及創新機制方面仍然存在眾多空白。關于“設計標準”的制定及標準化實施的概念、意識與制度建設方面是明顯的管理“短板”之一。2010年底,筆者與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有關國內外“設計標準”政策制定、市場推廣及商業應用的基礎理論研究;并在此期間與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溝通工業設計標準項目的立項與推廣,牽頭研發起草國內首份工業設計標準文件《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工業設計評價規則》。作為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頒布及應用推廣,對于中國工業設計的“標準化戰略”推動的總體目標而言,這雖然只是剛剛邁出的一小步,卻是開辟我國標準化體制研究工作更新意識、改變方向、深度應用過程中邁出的一大步,并由此開始了與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合作研究確定首部“國標(GB)”工業設計標準文件的出臺工作,這意味著“工業設計標準”的概念已經正式被我國“標準化委員會”的工作系統承認、接受,并成功納入國家標準化工作進程的系統之中,這對于未來的工業設計標準化戰略推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推動我國相關行業的研究院建立起較為完整、系統的“工業設計標準研究體系”,可以從產品性能、色彩工學、老齡消費品設計等研究需要出發,展開系統配套的“標準化技術指標”基礎研究。即便如此,設計標準推進工作依然存在障礙,其關鍵,無不來自對于“標準”、“標準化”以及“工業設計標準化戰略”的認識差距、基礎空白以及制度化建設的缺失。與工業設計發達國家成熟、配套的工業設計標準研發工作相比,我國的研發工作才剛剛起步,而理論認識的起步以及向國際經驗的學習將是錯綜復雜的起步工作中重要的內容與開端。事實上,在美國、日本、歐洲等設計發達國家及地區,體制完善的工業產品標準及設計標準已經不僅僅是品質優秀的保證,而且成為提升設計師創新能力、市場適應能力以及競爭領先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國際織造產品界卓有影響力的Copper Sole品牌織襪產品,設計師成功地將納米數量級銅離子材料應用于溶劑纖維的形塑過程,利用離子化合物電離過程釋放的電離能量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細菌,以這種材料制成的織襪產品,不僅手感松軟、舒適,完全可以媲美天然棉毛纖維織物,在性能上還可以通過長期持久釋放銅離子電離能量,有效地保護皮膚健康,實現治愈腳部皮膚頑疾功效,從而成為在軍隊、野外工程等特殊需要人群中極受歡迎的新性能產品。在這些新型產品研發過程中,各種專業的、深入到超過肉眼觀察范圍的材料結構細部的性能控制標準、設計標準成為保證產品品質的重要手段,從這一產品的微觀研制方式中也可以看到,目前我國工業設計標準應用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美國著名設計評論家約翰·赫斯科特曾經對設計的定義給出如下解釋:“設計應該成為一個全面塑造和構建人類環境的關鍵性平臺,它能改善人們的生活,增添生活的樂趣。”[1]赫斯科特試圖讓人們更明確地認識到“設計是人類的基本特征之一,對人們的生活起著決定性作用”。[2]但這種“決定性”作用需要相應的品質保證與“標準化”措施才能實現,設計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從上述新材料開發的產品案例中也可見一斑。從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來看,發生于18世紀中期的工業革命,使產品生產的基本方式由憑借“人”的技能轉變為依賴“機器”的性能實施規模化、效率化生產,工業設計面臨著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矛盾與難題。因為“在機械化、大批量生產的特征下,設計面對功能技術、美學以及文化的融合,并沒有建立起制度和體系來。”[3]這里赫斯科特并沒有明確指出工業設計發展所必須要建立的制度與體系的性質與類別,但毫無疑問,檢驗制度、評價制度以及激勵機制正是其中重要的制度體系之一。

工業設計如何與社會創新需求融合發展是發展工業設計的難題。中國發展工業設計同樣需要把“工業設計”創新體系及研發能量當成一種制度來設計,需要解決工業設計和制造業升級發展融合的問題。只有當工業設計真正形成體系化、制度性的產業業態,它的責任與價值、目標與路徑、流程與平臺以及規范與標準等才能真正成為工業設計行業共同努力予以解決和建構的工作方向。

就目前來說,我們過于夸大了工業設計的“形式創新”所可能帶來的價值,關注工業設計的形式創新帶來無限商機的同時,卻忽視了表面的創新被濫用于商業的種種表現。不僅造成生態環境、社會資源的破壞與浪費,也造成消費者無端消耗、無限制浪費以及無節制掠奪資源,同時還造成所謂“創新”產品社會信譽的喪失。1887年,英國國會通過一項法律,強令當時英國進口的德國工業產品必須全部打上“德國制造”的字樣,這意味著當時的德國制品價廉質次、毫無品位,不能與品質優良的英國產品同日而語,因此必須以強制性的法律手段剝奪其與英國產品平等競爭的權利。這種嚴重歧視與不公平對待的手段,對德國制造業是一次羞辱也是一次激勵,所謂知恥而后勇,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德國制造業不斷加強自我更新,加快技術改造,強化相應的激勵機制和保證市場合理競爭的制度性建設。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終于使“德國制造”成為“優良品質”和“一等競爭力”的象征。今天的輿情普遍認為,當下的“中國制造”在許多方面與當年的“德國制造”境遇相似,但有一點不能忽視:徹底的轉折不會自然到來,它必須有一系列的自覺、自省與制度性的建設作為前提,只有經過了從意識到制度的脫胎換骨的改造,才能換來從羞辱到榮耀的歷史翻盤。工業設計標準化戰略正朝著這個方面所必須要完成的諸項長期建設工程中最具有制度意義的關鍵一步努力邁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临湘市| 荣成市| 舒兰市| 霍州市| 青浦区| 宣恩县| 邳州市| 宝清县| 房产| 宁陕县| 东方市| 南江县| 确山县| 云阳县| 嵩明县| 大悟县| 旅游| 三门峡市| 和政县| 饶阳县| 东海县| 梁平县| 独山县| 赤城县| 固始县| 噶尔县| 保定市| 东平县| 化州市| 靖江市| 莱州市| 阳山县| 甘孜| 稷山县| 吉林市| 靖州| 抚顺市| 大安市| 沧州市|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