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運作方式
- (美)馬倫·霍格蘭 伯特·竇德生
- 783字
- 2022-04-21 11:15:11
15. 生命在合作的主題下競爭
“融入”的策略
1.每種生物的行為都符合自身利益。
2.生物界通過合作而運轉。
這兩種說法看上去可能有些相互矛盾,但實際并非如此。生物都要為自己謀利益,而不是自我毀滅。8當自私的行為趨向極致,通常會出現嚴重的反噬。處在統領地位的動物如果過于頻繁地戰斗,很可能會受傷。寄生蟲如果殺死其寄主,就可能無處可去。這些自掘墳墓的策略通常會在進化路上被淘汰掉;從長遠來看,大多數生物往往還是采取某種形式的“和睦相處”。
從近處看,世界似乎充滿了競爭。但如果把距離拉遠一點,生物合作的方方面面就會顯現出來。百萬顆精子互不相讓,卻只有一個能和卵子結合,這看起來就是一場贏家通吃的比賽。由于制造精子的成本很低,生物體便有能力制造很多,以確保至少一個精子成功與卵子結合。我們不必為那999 999個失敗者哭泣。它們處于一個以確保受精成功為目的的系統之中,毫無疑問它們都盡職盡力了。同樣的邏輯也適用于捕食者和獵物的關系。通常捕食者只能捉到獵物中最小、最弱或最不健康的個體,這樣就留下了更適應環境的成員生存和繁殖。從個體層面上看,這確實是你死我活的競爭,但在種群層面,這是合作的表現。(雖然我們不認為生物個體能夠從群體角度思考。)
植物和動物的進化起始于細菌界里狩獵者/獵物之間的和平免戰協議。葉綠體(植物細胞中的制糖組件)和線粒體(動物細胞中的耗糖組件)的祖先最初就像捕獵者一般。9它們入侵比它們大得多的細菌,利用卻并不摧毀這些主人。這種“有限掠奪”是在進化過程中反復出現的主題,而在其中我們也能看到生物合作的開端。隨著時間的推移,宿主變得更能容忍入侵者,甚至兩者開始分享對方的代謝產物。最終,他們成為完完全全的共生體,即彼此的生存對對方都至關重要。這種漸進式的合作,為更高級的生命形式拉開了帷幕。正如生物學家劉易斯·托馬斯所言,這樣的過程說明了:不是“好人沒好報”,而是“好人更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