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肺康復一體化的臨床實踐
- 陳桂英 王旭 韓開宇主編
- 1137字
- 2022-04-22 17:14:54
序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主要原因,而長期占據全球和我國死因首位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長期以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側重于疾病的治療,而輕視疾病的預防和康復,造成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近幾年,我國心臟康復工作終于走出多年的低谷,步入快速發展期。從全國僅有不到10家心臟康復中心,已發展到目前的二百余家。雖然我國心臟康復發展起步晚,但起點高,充分學習并借鑒了發達國家開展心臟康復的經驗,從一開始就充分強調康復與二級預防的整合化一,并不失時機地向一級預防拓展。我國心臟康復與二級預防設計和實施的5個處方包括藥物、運動、營養、心理(包括睡眠管理)和戒煙限酒,建立患者隨訪機制,組建“過好支架人生俱樂部”,發動患者主動參與到自身慢性病管理中來,從根本上轉變了廣大醫務人員“重治輕防”的傳統觀念、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和碎片化的醫學服務模式,以患者為中心,把生物技術、身心醫學與行為干預結合起來,形成以人為本的全面、全程管理服務與關愛的全新醫學模式,完全適用于心血管疾病與其他慢性病的一級預防乃至零級預防。
但困擾我國的慢性疾病除了心血管疾病外,還有肺部疾病、腎臟疾病等,它們同樣影響著我國國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心肺運動生理學的最基礎理論是心、肺與骨骼肌3個齒輪的協調互動,三者缺一不可,心與肺在康復中密不可分。心肺疾病是運動受限的主要原因,心肺疾病同樣存在很多共同點,二者有很多共同的危險因素。以吸煙為例,在全球,吸煙所致死亡占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的10%。特別要關注的是,45歲以下年輕人群中約35%的心血管病死因歸于吸煙。在年輕人群心肌梗死發病危險因素中,權重最大的是吸煙。煙草是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死亡(包括猝死)年輕化的第一位危險因素。對于不吸煙人群,尤其是女性,二手煙會顯著增加她們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只要在公共場所減少二手煙暴露,一年就可看到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明顯下降,死亡率降低30%~40%。吸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的影響更是眾所周知。所以沒有真正的控煙,就談不上慢性病控制。吸煙,包括吸二手煙是所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若控煙到位,所有慢性病控制共同獲益。作為心血管疾病和肺臟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在控煙行動中可以把心臟康復和肺康復結合起來。陳桂英團隊一直致力于心肺康復的整合管理和推廣,并在這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學術經驗和臨床經驗,他們將自己多年來心肺康復一體化的經驗進行整理和分享,有益于全國心肺康復的開展和推廣。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心肺領域的學者們有機會探索、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心肺一體化的臟器康復模式和體系,樹立大康復和大健康的概念,在心肺疾病患者獲益的同時,也有益于健康人群及醫養結合的老年人養護管理,走出一條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的成功之路。
胡大一
2019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