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 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受多重危險因素影響的全身性疾病,其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主要影響骨骼大小、骨量、結構、微結構和骨骼質量。峰值骨量的60%~80%由遺傳因素決定。多種基因的遺傳變異被證實與骨量調節相關。非遺傳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疾病、藥物、跌倒相關因素等。一般來說,危險因素越多,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概率越高。臨床上盡早識別骨質疏松癥及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對于篩查高危人群,早期診治骨質疏松癥,預防骨折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前者主要與非遺傳因素相關,而后者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

(1)不可控因素:

種族(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白種人高于黃種人,黃種人高于黑種人)、高齡、女性絕經、脆性骨折家族史。

(2)可控因素

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體力活動少、吸煙(包括主動吸煙及被動吸煙)、過量飲酒(乙醇攝入量大于等于3單位/天,一個單位相當于8~10g乙醇,相當于285ml啤酒、120ml葡萄酒、30ml烈性酒)、過多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高鈉飲食、體質量過低等。

2)影響骨代謝的疾病

內分泌系統疾病:

1型或2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皮質醇增多癥(又稱庫欣綜合征)、性腺功能減退癥、早絕經(絕經年齡小于40歲)、腺垂體功能減退癥、高泌乳素血癥、神經性厭食、高鈣尿癥、雄激素抵抗綜合征等。

風濕免疫性疾?。?/p>

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等。

胃腸道疾?。?/p>

炎性腸病、胃腸道旁路或其他手術、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胰腺疾病、乳糜瀉、吸收不良等。

血液系統疾病:

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血友病、鐮狀細胞貧血、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癥、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等。

神經肌肉疾?。?/p>

癲癇、卒中、肌萎縮、帕金森病、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等。

其他:

慢性腎臟及心肺疾病、慢性代謝性酸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器官移植術后、結節病、特發性脊柱側凸、腸外營養、淀粉樣變、艾滋病、抑郁癥等。

3)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糖皮質激素(相當于潑尼松>5mg/d,使用時間超過3個月)、抗癲癇藥物、抗驚厥藥物、巴比妥類藥物、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芳香化酶抑制劑、他莫昔芬(絕經前使用)、腫瘤化療藥物、抗排異藥物(如環孢素和他克莫司)、氨甲蝶呤、腸外營養、去甲羥孕酮(絕經前避孕)、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抗病毒藥物、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質子泵抑制劑和過量使用甲狀腺激素等。

充分認識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后,我們就可以對個體進行骨質疏松癥風險評估。目前臨床上比較常用的風險評估的初篩工具為: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骨質疏松風險一分鐘測試題和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一分鐘測試題針對不同性別人群骨質疏松癥可控及不可控危險因素進行簡單病史詢問,從而初步篩查疾病風險。OSTA主要根據年齡和體質量篩查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因其所選的指標過少,所以特異性并不高,需結合其他危險因素進行判斷。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骨折風險預測工具(fracture risk-assessment tool,FRAX?)是根據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及股骨頸骨密度建立的模型,用于評估患者未來10年髖部骨折及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椎體、前臂、髖部或肩部)的概率。

(岳 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洮南市| 泸水县| 梁河县| 沈丘县| 科尔| 沂南县| 长白| 疏勒县| 吉首市| 延川县| 岳西县| 林周县| 祥云县| 木里| 玉林市| 岳普湖县| 三明市| 贵溪市| 铅山县| 江油市| 泾阳县| 宕昌县| 获嘉县| 临邑县| 贵港市| 原阳县| 虹口区| 长乐市| 云阳县| 江永县| 灌阳县| 嘉禾县| 英山县| 东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洛宁县| 普陀区| 兰西县| 乌恰县|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