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幼保健機構兒童營養與體格生長門診服務指南(試行)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組織編寫
- 1700字
- 2022-04-22 16:11:10
第一節 門診服務與設置
一、門診服務
1.內容
(1)為兒童家庭提供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平衡膳食的咨詢與指導;利用宣傳展板、知識講座、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兒童營養保健知識宣傳。
(2)對營養高風險的兒童,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食物過敏等特殊兒童,提供篩查、評估、綜合干預指導。
(3)對患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超重及肥胖、缺鐵性貧血、營養性佝僂病等營養性疾病兒童提供診斷及鑒別診斷和干預指導,對營養性疾病程度達中度以上的兒童實行專案管理或登記管理,并追蹤隨訪。
(4)收集、分析兒童營養門診相關數據和信息。
2.流程
(1)對就診兒童接診登記,詢問病史,實施體格檢查和體格生長評價,對兒童的營養狀況進行初步評判。
(2)發現異常,進一步實施膳食調查、飲食行為和喂養環境評價等,根據需要進行相關輔助檢查,明確診斷。
(3)對檢查結果未見異常的兒童給予健康指導和定期體檢;對有營養風險或飲食行為問題的兒童給予喂養指導、行為干預,并隨訪評估;對營養性疾病兒童提供鑒別診斷和專科治療,并進行登記管理或專案管理;對存在器質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危險信號的兒童進行轉診或會診,并隨訪(圖1-1)。

圖1-1 門診服務流程
3.診療與管理記錄
(1)門診記錄表單:
包括門診登記表、專案管理檔案、知情同意書、輔助檢查申請及報告單、轉會診登記表、隨訪登記表等。各種記錄應當及時、完整、準確、規范,資料定期歸檔整理,可實施電子化管理。
(2)營養評價結果:
描述和評價兒童當前的營養狀況、膳食情況、飲食行為,以及與營養相關的身體活動和睡眠情況等。
內容可包括:體格生長評價;能量和營養素的日攝入量、宏量營養素所占總能量比、一日三餐能量分配比例、優質蛋白占一日總蛋白百分比;喂養/飲食行為、兒童家長喂養互動關系、飲食環境,身體活動水平和運動功能狀態、睡眠狀況,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指標等。
(3)營養指導處方:
根據兒童膳食、飲食行為習慣和家庭飲食環境存在的問題,制訂個性化干預指導目標和具體方法。目標與方法可分階段制訂,根據兒童個體的實際情況考慮可行性,制訂方案,定期隨訪;針對各項問題的嚴重程度和主次排序,循序漸進,跟進效果,調整方案,逐步改善。
內容可包括:膳食教育和指導、食譜舉例、營養補充劑指導、家庭養育和飲食行為干預指導、身體活動和運動指導、對家長的安撫教育和信心支持等。
二、人員配備與資質
應配備至少1名臨床執業醫師,可配備1名營養師/營養技師、1名公共衛生執業醫師、1名執業護士。所有人員應當具備兒童保健與兒科的專業基本知識與技能,并定期接受兒童營養與喂養、營養性疾病防治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
三、門診設施設備
1.房屋設施
門診應配備診室1間、營養評估室1間,每間不少于10m2;可設置喂養觀察室、營養健康教育室;可與其他門診共用體格測量室和哺乳室。診室配備制冷、取暖設備,如空調、取暖器,以及軟墊治療桌等。
可在候診處設置宣傳欄,存放兒童營養與喂養健康宣教資料,供家長瀏覽和取閱;配置屏幕滾動播放健康知識宣傳;可提供物品寄存、兒童玩具、嬰兒車等其他服務;設置醒目的指示牌,指示標識系統規范,字體和顏色不宜花哨,應便于識別。
2.設備
(1)體格測量設備:包括兒童檢查床、杠桿式或電子兒童體重秤、臥式量床、身高測量儀、無伸縮性軟尺等。
(2)膳食調查設備:食物模型、食物圖譜或照片、常用的食物餐具和量具(碗、盤、杯、勺等)、食物成分表、食物名稱表、常見食品包裝信息、模具陳列柜等。
(3)兒童飲食行為和家庭喂養環境相關評估工具。
(4)電腦和營養評估相關信息軟件。
(5)相關設備:血常規、血生化、輔助檢查等相關檢測設備。
四、門診管理
兒童營養門診應遵守醫療一般規章制度和全院共同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本專科門診相關規范和制度,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及安全。內容可包括:
1.基本崗位職責
體格檢查、營養評估與咨詢指導、健康教育、隨訪等崗位職責。
2.診療常規/規范
兒童喂養與營養咨詢指導常規、兒童營養性疾病篩查常規、兒童營養性疾病診療常規、主要設備操作規范等。
3.管理制度
工作制度、質量控制制度、健康教育制度、設備管理制度、院內和轄區轉會診制度、隨訪制度、培訓工作制度、基層指導工作制度、信息資料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