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血管病心理康復手冊:心情好、睡眠好、恢復快
- 王春雪主編
- 693字
- 2022-04-21 17:36:05
9 腦血管病常用的必要檢查有哪些
腦血管病的檢查通常是篩查、評估病因和危險因素,具體的檢查項目因人而異,常用的檢查項目如下。
頭部CT/MRI(磁共振):
此項檢查旨在了解大腦內部結構和血管情況。
經顱多普勒彩色超聲(TCD):
此項檢查旨在了解血流的速度及頻譜的形態,判斷是否有狹窄,明確血管的代償情況、是否有微栓子脫落或其他異常的血流信號。
頸動脈、椎動脈及鎖骨下動脈彩超:
這些腦外血管是腦內血管的“上游”,和腦內血管關系密切,通向大腦內部,為大腦提供血液和營養。此項檢查旨在了解大腦外部血管的形態,判斷其是否有狹窄、斑塊并了解其血流情況。
更精確的血管評估(CTA、MRA、DSA、CTP):
為了更清晰地顯示血管情況和病變血管的代償情況,需要使用不同的檢查手段進行評估。有些檢查需要注射藥物或有微小的創傷和痛苦,具有一定的風險,是否需要做這些檢查,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患者是否有碘、海鮮或其他造影劑過敏史,是否有腎臟疾病、是否服用二甲雙胍以及近期是否做過其他造影檢查。
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心電圖或24小時長程心電監測:
心臟疾病是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針對心臟結構和心臟節律的檢查對腦血管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在診斷遇到困難時,患者可能需要反復進行上述檢查,甚至進行更長時間的心臟節律監測。需要及時提供給醫生以下信息:患者是否服用影響心臟節律的藥物、體內是否置入起搏器等。
除此之外,一些常規的血液及生化檢查也是非常必要的。針對一些特殊的情況,還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血液檢查和基因檢查。如果能夠提供患者以往的血液檢查結果,將有助于醫生比較指標的變化,調整治療方案,也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抽血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