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似水流年
- 葉落何方
- 鱸魚愛吃肉
- 3898字
- 2022-04-17 14:59:00
孩子的童年是最珍貴的,也是最容易逝去的。那些光陰,如流水一般,不停地向前流去,仿佛了無痕跡,卻已不是原來的了。葉家的孩子,也如所有的孩子一樣,一天天長大,再回頭,發(fā)現(xiàn)許多經(jīng)歷已成了往事。
就這樣,在光陰的流里,三年的時光飛速而去,小超八歲,小紫云也有六歲了。雖然還會背睡前詩,但已不僅僅是睡前詩了。他們又多了幾項技能,比如閱讀淺易的文學作品,比如會寫較工整的毛筆字,比如會簡單區(qū)分不同的茶品……這些變化,本是日積月累而成,卻回頭看看,仿佛忘記了當初的辛苦,只剩甜美的果實了。
他們成了令很多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同時,葉家夫妻幾乎忘記了,小超還有親生父親的事。但幾乎二字,表明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忘記。尋找的腳步也從未因人的意志而轉(zhuǎn)移。今夜,他們夫妻又要失眠了。
事情源于白天的一個電話。葉家也終于裝了電話。
對這樣現(xiàn)代化的東西,葉遠一向不感冒。他覺得太多的電子東西,容易攪亂人心,無法靜下心來,閱讀,感悟,思考,書寫。這對文化是一種沖擊,也是一種不幸。當別人慢慢帶上BB機,換上越來越大尺寸的彩電時,他一律拒絕。正是因為如此固執(zhí)的堅持,兩個孩子才能有靜靜的成長時光。當然,孩子總是好奇的。他們也會到小胖家,蹭動畫片看。這是葉遠不會阻止的,他覺得偶爾的“放縱”,并不影響孩童發(fā)展的主流。
說到電話,葉遠也不甚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只求快捷,除此之外,別無情味。對于溝通,他也有自己的堅持。倘若能夠面談的,可據(jù)輕重緩急,區(qū)別對待。輕緩的事,便招呼一處,泡一壺清茶,在悠閑的時光里,慢慢聊著;重急的事,便長話短說,迅速結(jié)束。吳桐問他,沒法面談呢。他說,書信是最好的溝通媒介,經(jīng)年的情感,心情的瞬間,事件的始終,全靠一支筆,慢慢地去表達。這是最能盡意的。若有急事呢?吳桐反問道。他琢磨半天,沒有答案,卻不改初見。最終讓他改變注意的,是一次突發(fā)急事。一天半夜,吳母病了,想要聯(lián)系女兒女婿,卻毫無辦法。當他們得知消息后,已是第二天近午了,還是店員特意跑了一趟,才知道的。店員臨走時,說了句“有電話就好了”。葉遠這才有所觸動,覺得電話在關鍵時刻,是能夠救命的。二話不說,照顧吳母病愈后,他立馬裝了電話。
白天的電話是葉方打來的。他告訴葉遠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可能找到小超的父親了。葉方電話里說了很多,大意是這樣的。她的妻子盧迪回家探親,難免走親訪友。有一天,她去拜訪一遠房親戚。為了避免無話可談的尷尬,親戚就拿來舊相冊給她看,順便回憶一下舊時光。翻看舊照片時,她無意間看到一張酷似小超的照片,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了。幾年前,葉遠確實寄過去一張小超和小紫云的合照,她能認出來并不意外。盧迪急急地問這個小男孩是誰。親戚說,這小男孩是他們家遠房親戚的孩子。盧迪激動地拜托親戚一定要好好想想,他叫什么,家住哪兒,反正信息越多越好。她家親戚想了半天,終于記起小男孩叫錢懿。說到名字時,葉方的聲音都在顫抖。葉遠聽到這個名字,心也顫抖得厲害。但還是一個繼續(xù)說下去,一個繼續(xù)聽下去。那家親戚非常遺憾地說,孩子的母親很有本事,做生意發(fā)了財。想著再結(jié)交下去,會有攀附之嫌,就慢慢斷了聯(lián)系。至于住哪,他們早就賣掉舊宅,不知搬哪去了。盧迪拜托親戚幫忙找找看,或許會有結(jié)果。
自放下電話,葉遠一天都心神不定。孩子們拉著他打彈珠玩,他也是心不在焉的。吳桐看出有異,便在夜闌人靜的夜里,傳來孩子們輕微的入眠聲后,才問起緣由。聽丈夫一說,她也心一沉。不愿面對的事,還是要來的。他們愛小超,小紫云一天都離不開哥哥。若是驟然分離,會給一家人帶來怎樣的心靈創(chuàng)傷啊。小超根本不知道還有個親生父親的事,好容易平復的傷痕,又要撕開,太過殘忍了。小紫云呢,她是片刻也離不開哥哥的。他們半夜輾轉(zhuǎn),斟酌再三,還是決定直面一切。葉遠決定,親自去江南走一趟。
但去江南之前,還有一件必須做的事。再過三天,便是山花的忌日。這幾年,葉遠總是會帶小超回去一趟。如今的小超,心智遠勝當年,他準備好了今年要帶的東西,一束春天采摘的干槐花,一張新拍的照片。小紫云也懂了些事,默默地幫小哥哥收拾,特意往他背包里裝了些好吃的和好玩的。好吃的是給山里的姥姥的,好玩的是給哥哥的朋友小虎的。小超摸摸妹妹的頭,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其實,現(xiàn)在的公交可以直接進山,速度提升了不少。他們每次都是當天去當天回的,禮物常常無法親手交過去,只是放在各家門口罷了。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是誰送的。即便如此,小超仿佛把這些當成了儀式。葉遠去的目的,除了緬懷已逝之人,還希望能找尋錢懿的蛛絲馬跡。
從山上回來,天已暗了,零星的雪花在風里飄舞。葉遠帶著小超進門時,地上已鋪了薄薄的一層白色。小紫云本已躺下,聽見聲響,一骨碌爬了起來,光著腳迎了上來。她摸了摸小哥哥的手,連說好冰。吳桐讓他們?nèi)ハ磦€熱水澡,好暖和一下,又叫小紫云快回床上,小心凍感冒了。
很快,兩個孩子都躺在各自暖暖的被窩里。
看他們睡了,葉遠和妻子回屋。熄了燈,兩人又閑聊了一陣。
葉遠說起今天碰到的一件稀奇事。他們到時,天氣陰沉沉的,雪還沒有下。在山花的墳頭,放著一束白色玫瑰花。花是新鮮的,很明顯是有人剛放那兒的。這個人是誰呢?他們很好奇,看看周圍并沒有人。小超篤定是山里的姥姥。葉遠沒有反駁,假裝輕描淡寫地說:“如果是你的親人呢?比如說你還有另外一個爸爸?”小超沉默了一會兒,才搖了搖頭,說著不可能,他的爸爸正躺在媽媽身邊呢。看到孩子臉色有異,便不好再試探下去。吳桐以女人的直覺告訴葉遠,小超或許是有感覺的,雖然他們背著他。
他們說起去江南的事,也是不能再拖了。葉遠打著哈欠,說火車票已經(jīng)訂了,兩天后出發(fā)。吳桐告訴他,張雨一家回老家過年了,等到了江南,先聯(lián)系張雨,再去盧迪的老家。葉遠笑著安慰她,放心吧。
葉遠走后,吳桐便帶著孩子,回了清風胡同。吳桐提前跟母親通了電話,并說起葉遠出門的事。吳母一聽,舉雙手贊成,連催著快點回來,她等不及想見兩個寶貝了。這幾年,她也是疼極了兩個孩子。碰到好吃的好玩的,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他們。對于這個姥姥,小超也是從心底里愛著。
年底的BJ,天空常常陰著,呼呼的北方肆意地刮著。屋內(nèi)卻是暖氣充足,春意融融。吳母看著身邊的兩個孩子,笑出了幾道深深的皺紋,“哎喲喲,小超、小紫云,又見長了。”吳桐淺淺一笑,“可不是嘛,他倆小小的模樣,跟昨兒剛發(fā)生過似的。一眨眼,好幾年過去了。”小紫云不改饞嘴的毛病,一見到姥姥,便黏在身邊,要好吃的。吳母慈愛地笑著,去取早已準備好的零嘴。看到瓜子、花生、山楂糕、奶糖……小紫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先胡亂地抓一把塞到哥哥手里,自己便去吃剩下的一部分。小超反放回去,都留給了小紫云。吳母看到兄妹友愛的樣子,一邊夸贊著,一邊給小超塞滿了一口袋的零食。
小孩的嘴總是饞的。童謠里唱得好: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濃濃的年味,代代相傳。孩子們的歡樂總是相似的。小紫云和小超,自從來了姥姥家,嘴巴都沒有停過。這便是姥姥的味道,滿足,幸福,難忘。
BJ過年,有貼“福”字的傳統(tǒng)。一到年底,各家都要準備福字。有的是自己操筆書寫,有的是找人書寫。福字也有各種字體,各種形狀。有些人比較喜歡“天下第一福”,與厚重的皇城文化相連;有些人喜歡顏柳歐趙的楷書,覺得福字里透著方正與規(guī)矩;有人喜歡書圣的行書,欣賞字里的瀟灑飄逸……不一而足。
吳母既不自己操筆,也不找葉遠代寫。她總是非常虔誠地去附近的白云觀請“福”字。她覺得,只有那里的福字,才帶有靈性,給來年帶來和順安康。說起白云觀,始建于唐,幾經(jīng)磨難,多次重建,像BJ的諸多名勝一樣,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者。白云觀送福字的傳統(tǒng),已無法確切起于何時,在不少老北京人的心目中,好像一直沾著這里的福氣。福字是觀里的道長們書寫,一般是當天書寫,當天送完。當然,并不是每天都有這樣的好運氣。請福字是有特定日期的。
由于名氣大,到了特定的日子,前來請福字的人,絡繹不絕。如果當天請不到,有的還會根據(jù)定下的日期再來。這種虔誠的態(tài)度,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祈求和祝愿。“每人請一張,回家保安康”,中國人很喜歡這種吉祥的心理暗示,吳母便是這虔誠隊伍中的一員。這些年,吳母雖稱不上一帆風順,卻也算遂人心意,便以為有這請福字的功勞。
到了特定的日子,吳母帶著小超和紫云,往白云觀門口趕。一路所見,便有幾分過節(jié)的氣氛了,街上掛上了一些紅燈籠,樹上裝上了小彩燈。路邊有不少賣年貨的街攤,花燈、春聯(lián)、窗花、風車、門神等等,應有盡有。孩子們嘴饞,被畫糖畫的吸引過去。吳母只得停下來,給小紫云要了只蝴蝶,給小超要了個趙云。付過賬,又往前趕路。吳母心里惦記著請福字的事,不覺加快了腳步。孩子們才不關心這個呢,他們更多的是圖熱鬧,摸石猴,打錢眼……隨處走走,便能樂呵半天。于是,在祖孫三人的代溝里,順利來到白云觀,排在了長隊的中間。
隊伍一點點往前挪,不少人已經(jīng)喜氣洋洋地拿著福字,悠悠閑閑地往回走了。在倆孩子有點無聊得不耐煩時,終于輪到了他們。吳母從道長手里,接過福字,連連感謝。小超和小紫云模仿著姥姥的樣子,給道長鞠了躬。道長見到孩子可愛的模樣,沖他們一笑。道觀里又轉(zhuǎn)了一圈,該玩的都玩到了,他們才離開。
不知不覺,已過中午。祖孫三人,早已饑腸轆轆。今天很順利地請到了福字,吳母很是滿意的,說要帶孩子們?nèi)コ院贸缘摹H齻€人商量半天,才決定隨便墊巴一口得了。就近找了家面館,吃飽了,朝家走去。一路上,見到不少喜氣盈盈的人們。
年來了。
葉遠趕在除夕前一天,回到了吳宅。
一家人,團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