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節 馬克思恩格斯經典理論研究

相比于哲學和社會學,當前經濟學領域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理論的研究,尤其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MEGA2)的研究是相當滯后的,這一點沒有因為《資本論》研究第三次高潮的到來而有實質性改變。盡管如此,2019年在馬克思恩格斯經典理論研究方面依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一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的研究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ARX/ENGELS GESAMTAUSGABE)第二版(MEGA2)以其“全面性、完整性、客觀性、過程性”著稱,為徹底重新思考馬克思思想的整體性提供了可能,但是經濟學界對此的研究成果并不多。除了這個研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外,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這個研究意義不大,中央編譯局的工作更加專業。從本文作者之一的感受來看,它的意義還是非常大的。舉例而言,如果沒有歷史考證,我們很難得出上文所講的在《資本論》序言關于研究對象表述的verh?ltnisse應該翻譯成“條件”而不是“關系”的結論。同樣,我們也很難發現,編輯對《德意志意識形態》手稿進行了大量的剪接組合和加工處理,以至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費爾巴哈章”被稱作“偽書和贗品”并不為過。[45]

對于歷史考證版MEGA2,在經濟學領域,徐洋做了大量的研究。通過考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所收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第ⅹⅦ、ⅹⅧ筆記本的編輯工作,徐洋發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版)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中文第1版)對待馬克思原稿中的所謂計算“錯誤”的處理方式存在差異。[46]通過考察《資本論》第二冊編輯稿的產生經過,從文本選擇和篇章結構方面構建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第二冊各篇的主要過程,從文字和表述的改動方面展示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進行修改的幾種類型,可以比較全面地呈現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工作。[47]徐洋還詳細考證了《資本論》及其手稿在中國的翻譯以及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和中文第二版的發表過程中經歷的艱難曲折而輝煌的歷史。[48]

2019年,徐洋詳細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的情況。它收錄了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最為權威和完備的版本,目前已經出齊,收錄了1857年之后馬克思恩格斯與《資本論》相關的全部著作和手稿。通過這一部分,可以發現,馬克思在1867年出版《資本論》第一卷之后,繼續致力于對該卷的修訂和相關問題的研究,在此過程中為該卷留下了幾份手稿和相關材料。這些文獻盡管一般說來規模不大,但是對深入理解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法,對于了解《資本論》創作史和傳播史具有重要意義。在這部分中,也可以看到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卷各版修訂過程中留下的若干手稿。[49]

郭冠清長期致力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2)研究,他以MEGA2為基礎對政治經濟學的三大核心命題唯物史觀、勞動價值論、研究對象進行了考證。在2019年發表的《從經濟學的價值屬性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家主體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探索》(與劉學梅合作)中,在涉及一些認識分歧的問題上,也以MEGA2為基礎進行了考證。[50]

二 勞動價值論等經典理論研究

對于馬克思恩格斯經典理論研究,除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和上文已列的社會再生產、經濟周期外,近年來在價值轉形、所有制、地租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進展。

近半個世紀以來,圍繞薩繆爾森對于勞動價值論的攻擊,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進行了不斷的研究,但就本文作者掌握的文獻看,迄今為止還沒有對薩繆爾森“橡皮理論”做出完整解釋,因為薩繆爾森攻擊的不僅是“價值轉形”問題是否成立,而且更重要的是,《資本論》第一卷的“勞動價值論”根本沒有必要。魏旭的研究從“歷史過程與邏輯過程統一”的視角對價值轉形問題進行了多方面探索。在魏旭看來,價值轉形不僅是一個價值向生產價格轉化的邏輯過程,而且是一個包含社會生產發展演化的價值轉形條件生成的歷史過程。要科學地把握價值轉形理論,必須回到社會經濟系統及各要素的生成歷史,回到馬克思經濟學體系構建中所遵循的歷史方式與邏輯方式相統一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理解價值轉形為什么是一個自洽的科學的論斷,進而消除各種紛爭。[51]趙磊沒有從數學上對價值轉形問題進行論證,而是從邏輯上進行了研究。他發現,馬克思關于價值轉形的邏輯起點,并不是始于《資本論》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雖然馬克思專門討論了市場價值向生產價格的變化,但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的價值轉形始于《資本論》第三卷。問題的關鍵在于,市場價值并非價值轉形的邏輯起點,勞動才是價值轉形的邏輯起點。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隨著價值形式、資本、剩余價值等范疇的出現和演化,馬克思為我們揭示了價值轉形的發生過程;在《資本論》第二卷中,從資本循環與周轉到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馬克思為我們揭示價值轉形的深化過程;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隨著市場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及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馬克思為我們揭示了價值轉形的定型過程。[52]

在所有制問題上的突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胡家勇研究發現,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所有制結構的變遷是以允許個體經濟的存在和發展為發端的,一旦打開所有制結構這個缺口,所有制結構便獲得了自我演進的內生動力,并成為推動中國所有制理論發展的現實基礎。[53]2019年,葛揚和尹紫翔對新中國70年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革的歷程進行了回顧,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生產資料的所有制結構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進行了調整,滿足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進入新時代,為了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發展,我們繼續深化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革,將發展混合所有制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主要實現形式。[54]

在詮釋中國地方政府在經濟增長和創新中的作用方面,孟捷和吳豐華的研究頗具啟發意義。與財政聯邦主義理論和晉升錦標賽理論對地方政府行為和動機模式的理解不同,他們認為中國地方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生經濟體,具有獨特的經濟動機和行為模式。中國地方政府作為制度-壟斷租金的獲得者,同時也是制度-壟斷租金的生產性使用者和分配者,并因之嵌入了原本由企業之間的競爭所帶來的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過程,形成了中國經濟特有的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雙重結構,從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造就了世所罕見的高投資率,推動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孟捷和吳豐華的研究,不僅承續了既有文獻中將地方政府的經濟動機歸于租金,又將土地財政視為地方政府利用租金開展戰略投資的觀點,而且嘗試在一個馬克思主義分析框架內進一步發展這一觀點。[55]


[1] 王立勝、張馳:《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家主體性》,《經濟縱橫》2019年第7期。

[2] 周紹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生性國家理論》,《經濟縱橫》2019年第7期。

[3] 郭冠清:《從經濟學的價值屬性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家主體性》,《經濟縱橫》2019年第7期。

[4] 胡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國家主體性的歷史邏輯與思想史基礎》,《經濟縱橫》2019年第7期。

[5] 周文、包煒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國家利益問題》,《經濟縱橫》2019年第7期。

[6] 于春海:《貿易赤字、債務可持續性與美國的貿易政策行為》,《政治經濟學評論》2019年第4期。

[7] 謝地、張鞏:《國際貿易和國家利益沖突:中美貿易戰的多重博弈與中國的出路》,《政治經濟學評論》2019年第4期。

[8] 宋憲萍、康萌:《美國發起貿易爭端的緣起反思》,《當代經濟研究》2019年第9期。

[9] 楊慧玲、甘路有:《國際壟斷資本積累邏輯中的美國對華“貿易爭端”》,《政治經濟學評論》2019年第2期。

[10] 黎峰、曹曉蕾、陳思萌:《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制造供應鏈的影響及應對》,《經濟學家》2019年第9期。

[11] 姚枝仲:《中美經貿沖突中的規則之爭》,《當代經濟研究》2019年第10期。

[12] 吳易風:《馬克思的經濟增長理論模型》,《經濟研究》2007年第9期。

[13] 李幫喜、劉充、趙峰、黃陽華:《生產結構、收入分配與宏觀效率——一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框架與經驗研究》,《經濟研究》2019年第3期。

[14] 喬曉楠、張月瑩、吳雨婷:《世界再生產體系研究:理論模型與經驗證據》,《世界經濟》2019年第5期。

[15] 劉鳳義、劉子嘉:《論勞動力再生產中集體消費的共享屬性》,《政治經濟學評論》2019年第5期。

[16] 馬慎蕭:《勞動力再生產的金融化——資本的金融掠奪》,《政治經濟學評論》2019年第2期。

[17] 景維民、裴偉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力再生產過程中的共享問題研究》,《人文雜志》2019年第12期。

[18] 以篇名為“經濟危機”或“經濟周期”在知網中檢索,可以檢索到4150篇2016~2019年的文獻。

[19] 胡樂明:《科學理解和闡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年第2期。

[20] 胡樂明、劉剛、高桂愛:《經濟長波的歷史界分與解析框架:唯物史觀視角下的新拓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9年第5期。

[21] 方敏、莊麟升、胡濤:《消費不足論:基于馬克思再生產模型和斯威齊模型的討論》,《經濟科學》2016年第4期。

[22] 馮金華、孟捷:《投資品部類的自主積累和增長在何種條件下是可能的——基于馬克思再生產圖式的考察》,《中國經濟問題》2019年第4期。

[23] 楊新銘:《數字經濟:傳統經濟深度轉型的經濟學邏輯》,《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24] 裴長洪、倪江飛、李越:《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財貿經濟》2018年第9期。

[25] 謝富勝、吳越、王生升:《平臺經濟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12期。

[26] 胡磊:《網絡平臺經濟中“去勞動關系化”的動因及治理》,《理論月刊》2019年第9期。

[27] 馬文武、杜輝:《貧困瞄準機制演化視角的中國農村反貧困實踐:1978~2018》,《當代經濟研究》2019年第5期。

[28] 鄧金錢、李雪嬌:《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扶貧開發實踐與理論創新研究》,《經濟學家》2019年第2期。

[29] 楊春學、郭冠清、謝志剛:《計劃與市場:誰是配置資源機制的最佳選擇——對思想史爭論的考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30] 謝伏瞻:《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視角》,《經濟研究》2019年第9期。

[31] 方福前:《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何和如何借用西方經濟學》,《經濟研究》2019年第5期。

[32] 洪銀興:《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的體系構建和研究重點》,《政治經濟學評論》2019年第6期。

[33] 劉謙、裴小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核心理論定位研究》,《經濟學家》2019年第1期。

[34] 劉學梅、郭冠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探索》,《經濟學家》2019年第12期。

[35] 轉引自郭冠清《學貫中西 堅持馬克思主義——吳易風學術思想評介》,《當代經濟研究》2019年第9期。

[36] 劉學梅、郭冠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探索》,《經濟學家》2019年第12期。

[37] 李名學:《正確理解馬克思關于政治經濟學對象的論述——對〈資本論〉序言中一段話的理解》,《經濟研究》1982年第7期。

[38] 郭冠清:《回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核心命題的重新解讀(下)——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MEGA2)為基礎》,《經濟學動態》2015年第8期。

[39] 習近平明確指出“馬克思的《資本論》所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參見習近平《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再認識》,《東南學術》2001年第4期。

[40] 注意對于唯物史觀、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列寧曾做過內在一致性的表述,這里不做論證。

[41] 吳宣恭:《論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生產方式范疇》,《當代經濟研究》2013年第3期。

[42] 郭冠清:《回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核心命題的重新解讀(上)——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MEGA2)為基礎》,《經濟學動態》2015年第5期。

[43] 郭冠清:《從經濟學的價值屬性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家主體性》,《經濟縱橫》2019第7期。

[44] 王瑤、郭冠清、黃志剛:《新中國70年黨的領導集體對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探索》,《上海經濟研究》2019年第12期。

[45] 1965年,廣松涉在季刊《唯物論研究》發表了《〈德意志意識形態〉編輯上的問題》的論文,稱“現行版《德意志意識形態》事實上等于偽書”。本文作者之一郭冠清的考證發現,編輯對手稿進行了大量的剪接組合和加工處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費爾巴哈章”就是偽書和贗品。這一觀點將在郭冠清的《〈德意志意識形態〉(I.費爾巴哈)編譯上的缺陷與影響分析:一個基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1和MEGA2的考察》一文中進行論證。

[46] 徐洋:《馬克思1861—1863年手稿第ⅹⅦ、ⅹⅧ筆記本若干計算問題——兼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與俄文版的差異》,《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6年第3期。

[47] 徐洋:《恩格斯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編輯工作——基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的考察》,《山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1期。

[48] 徐洋:《〈資本論〉及其手稿編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的情況分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年第3期。

[49] 徐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中的〈資本論〉第一卷文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9年第4期。

[50] 近幾年的研究成果《回到馬克思:對生產力——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原理重新解讀——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MEGA2)為基礎》《〈德意志意識形態〉(I.費爾巴哈)編譯上的缺陷與影響分析:一個基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MEGA1和MEGA2的考察》《回到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三大核心范疇重新解讀——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二版(MEGA2)為基礎》將陸續見刊。

[51] 魏旭:《馬克思價值轉形問題再研究——歷史過程與邏輯過程統一的視角》,《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8年第5期。

[52] 趙磊:《馬克思的“價值轉形”始于何時?——以〈勞動價值論與資本主義經濟中的非均衡和不確定性〉為例》,《黨政研究》2019年第5期。

[53] 胡家勇:《改革開放40年中國所有制理論的創新和發展》,《中州學刊》2018年第5期。

[54] 葛揚、尹紫翔:《70年所有制改革:實踐歷程、理論基礎與未來方向》,《經濟縱橫》2019年第10期。

[55] 孟捷、吳豐華:《制度-壟斷地租與中國地方政府競爭:一個馬克思主義分析框架》,《開放時代》2020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武安市| 太和县| 门头沟区| 察雅县| 浏阳市| 衡阳县| 阿城市| 崇义县| 江都市| 五原县| 疏附县| 东兰县| 武邑县| 甘泉县| 阿克陶县| 南开区| 赤壁市| 云和县| 泗洪县| 淄博市| 汉川市| 辽中县| 封丘县| 荆门市| 塔城市| 永胜县| 元氏县| 开化县| 嘉兴市| 丹东市| 乌拉特中旗| 乌鲁木齐市| 伊金霍洛旗| 中方县| 丹棱县| 汤原县| 马公市| 醴陵市| 忻城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