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旅游“表演”:一場背離本真的打卡秀
- 演相窺真
- 楓香居士
- 6011字
- 2025-07-17 17:00:43
引言
旅游,本應是一場心靈的旅程,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與不同風土人情的深度交融。它讓我們暫時逃離日常的瑣碎,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感受歷史文化的厚重,體驗不同地域的獨特魅力。然而,在當今這個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旅游卻漸漸變了味。越來越多的人在旅途中不再靜下心來觀賞風景、體會風土人情,而是將重點放在了打卡拍照上,忙著證明自己來過,然后迫不及待地將照片發布到朋友圈,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種旅游“表演”現象,正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旅游“表演”的現象剖析
1、打卡景點成主流
在旅游之前,很多人會精心規劃自己的打卡路線,那些在社交媒體上熱門的景點成為了他們的必去之地。無論是標志性的建筑、網紅餐廳,還是小眾但具有話題性的角落,都被列入了打卡清單。他們像完成任務一樣,匆匆趕到這些地方,擺好姿勢,按下快門,然后立刻奔赴下一個打卡點。比如,在某個著名的旅游城市,一條古街因為被一些網紅博主推薦而成為打卡熱門地。每天,成群的游客涌入這條狹窄的街道,他們無暇顧及街邊古色古香的建筑、傳統的手工藝品店以及地道的美食,只是忙著在那些被標注為“最佳拍照點”的地方排隊拍照。街道上到處都是舉著手機、相機的游客,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但這種興奮更多的是來自即將獲得一張可以發朋友圈的照片,而不是對古街文化的欣賞。
2、拍照發圈成目的
拍照發朋友圈似乎成為了旅游的最終目的。游客們在景點停留的時間往往取決于拍照所需的時間。為了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他們會反復調整姿勢、角度,甚至不惜等待光線的最佳時刻。一旦照片拍攝完成,他們會立即進行修圖,精心挑選濾鏡,配上一段看似文藝實則空洞的文案,然后發布到朋友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關注的是照片是否能夠獲得更多的點贊和評論,而不是旅途中真正的感受。例如,在一片美麗的海邊,原本應該是享受海風、聆聽海浪聲、感受大海寧靜的時刻,但很多游客卻忙著在沙灘上擺出各種造型拍照。他們為了拍出一張美美的海景照片,可能會忽略腳下細膩的沙子、遠處海鳥的飛翔以及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當照片發布到朋友圈后,他們會不時地查看手機,期待著朋友們的點贊和評論。如果獲得了大量的點贊和好評,他們會感到滿足;如果反響平平,他們可能會感到失落。
3、忽視風景與體驗
在追求打卡拍照的過程中,游客們往往忽視了真正的風景和風土人情。他們沒有時間去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傳統,也沒有機會與當地人進行交流。以一次鄉村旅游為例,游客們可能會前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村落打卡。他們在村口的標志性建筑前拍了幾張照片后,就離開了。他們沒有走進村子里,去參觀古老的廟宇、傳統的民居,也沒有與村民聊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故事。他們錯過了鄉村的寧靜之美、淳樸的民風以及獨特的農耕文化。這種對風景和體驗的忽視,使得旅游變得空洞而膚淺,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
二、旅游“表演”產生的原因
1、社交媒體的影響
社交媒體是導致旅游“表演”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社交媒體成為了人們展示自己生活的重要平臺。每個人都希望在朋友圈中塑造一個美好的形象,獲得他人的認可和關注。旅游照片作為一種直觀的展示方式,成為了人們炫耀自己生活豐富多彩的工具。社交媒體上的旅游打卡文化也在不斷地強化這種行為。各種旅游攻略、打卡指南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它們向人們展示了那些熱門的景點和拍照方式,讓人們覺得如果不去這些地方打卡拍照,就不算真正的旅游。此外,社交媒體上的點贊、評論和分享功能,也讓人們產生了一種競爭心理。為了獲得更多的社交認可,人們會不斷地追求更獨特、更吸引人的打卡照片。
2、快節奏生活的壓力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深度旅游。因此,他們選擇了一種更為便捷的旅游方式——打卡式旅游。這種旅游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多個景點的打卡,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一種旅游的成就感。同時,這種快節奏的旅游方式也符合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即追求效率和即時滿足。人們希望在旅游中快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和心理上的滿足,而拍照發朋友圈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
3、虛榮心的作祟
虛榮心也是導致旅游“表演”現象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通過外在的物質和經歷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旅游作為一種高端的消費和體驗,成為了人們展示自己經濟實力和生活品質的方式之一。通過在朋友圈發布旅游照片,人們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世面。這種展示可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讓他們在社交圈子中獲得一種優越感。此外,一些人還會通過與他人的旅游照片進行比較,來滿足自己的競爭心理。如果自己的旅游照片比別人的更精美、更獨特,他們會感到自豪;反之,則會感到失落。
三、旅游“表演”的負面影響
1、對個人旅游體驗的損害
旅游“表演”使得個人的旅游體驗變得膚淺和空洞。由于過于關注打卡拍照,游客們錯過了很多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他們沒有時間去感受風景的美麗、文化的魅力,也沒有機會與當地人建立聯系。這種旅游方式讓旅游變成了一種形式,而不是一種內心的體驗。例如,一個人去了一個美麗的山區旅游,他在山頂拍了幾張照片后就匆匆下山了。他沒有欣賞到山間的云霧繚繞、溪流潺潺,也沒有體驗到登山過程中的艱辛與快樂。當他回到家后,除了幾張照片,他對這次旅游的記憶非常模糊。這種旅游體驗不僅沒有讓他得到放松和成長,反而讓他感到疲憊和空虛。
2、對旅游地文化的破壞
大量游客的打卡式旅游也對旅游地的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過度的游客流量使得一些旅游地不堪重負,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氛圍。例如,一些小眾的旅游景點因為被社交媒體曝光而成為打卡熱門地后,游客數量急劇增加。這些游客的涌入可能會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傳統的生活方式受到影響。同時,為了迎合游客的打卡需求,一些旅游地可能會進行過度的商業化開發,破壞了原有的文化風貌。比如,一些古老的村落為了吸引游客,修建了大量的現代化建筑和娛樂設施,使得原本古樸的村落變得面目全非。
3、對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
旅游“表演”現象的盛行也對社會風氣產生了不良影響。它助長了一種虛榮、浮躁的社會風氣,讓人們更加注重外在的表現而忽視了內在的修養。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人們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去真正地感受生活、體驗美好。同時,這種現象也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旅游的誤解,認為旅游就是一種打卡拍照的行為,而忽略了旅游的本質。例如,一些年輕人受到社交媒體上旅游打卡文化的影響,在旅游時只關注打卡拍照,而對旅游的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可能會在旅游結束后,感到迷茫和空虛,因為他們沒有從旅游中獲得真正的收獲。
四、回歸旅游本真的途徑
1、調整旅游心態
要改變旅游“表演”的現象,首先需要調整旅游心態。我們應該認識到,旅游的目的是為了放松身心、增長見識、豐富人生體驗,而不是為了在朋友圈炫耀。在旅游前,我們可以摒棄打卡清單,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來選擇目的地和旅游方式。在旅途中,我們要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風景的美麗、文化的魅力。比如,當我們到達一個新的地方時,可以先花一些時間去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傳統,然后再去游覽景點。在景點中,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欣賞風景,與當地人交流,而不是急于拍照發朋友圈。
2、減少對社交媒體的依賴
我們應該減少對社交媒體的依賴,不要讓它成為我們旅游的主導。在旅游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關閉社交媒體,專注于眼前的風景和體驗。當我們真正感受到旅途中的美好時,再用相機記錄下來,但不要將拍照發朋友圈作為旅游的重點。例如,我們可以在旅游結束后,整理照片,寫一篇旅游日記,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不是在旅途中忙著發朋友圈。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加專注于旅游本身,還可以讓我們在回憶旅游時,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旅途中的點點滴滴。
3、深入體驗當地文化
深入體驗當地文化是回歸旅游本真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參加一些當地的文化活動,如傳統節日慶典、手工藝制作課程、民俗表演等。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與當地人建立起更深厚的聯系。
在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小鎮,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豐收節。游客們可以參與到節日的籌備和慶祝活動中,與當地人一起采摘果實、制作傳統美食、演奏民間樂器。在這個過程中,游客們不僅能夠品嘗到地道的美食,還能感受到當地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豐收的喜悅。通過與當地人的交流和互動,游客們能夠了解到小鎮的歷史變遷、傳統習俗和家族故事,這些寶貴的經歷遠比一張打卡照片更有意義。
此外,學習當地的手工藝也是一種深入體驗文化的方式。許多地方都有獨特的手工藝傳統,如木雕、陶藝、刺繡等。游客們可以參加手工藝制作課程,在當地工匠的指導下,親手制作一件屬于自己的手工藝品。在這個過程中,游客們能夠了解到手工藝的制作過程和文化內涵,感受到工匠們的匠心精神。同時,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品也成為了旅游的珍貴紀念品,讓游客們在回憶旅游時,能夠想起那段美好的時光。
4、倡導可持續旅游
可持續旅游是一種對環境、社會和文化負責的旅游方式。它強調在旅游過程中保護自然環境、尊重當地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倡導可持續旅游可以有效地減少旅游“表演”現象的發生,讓旅游更加健康、有意義。
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我們可以優先選擇那些注重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的地方。這些地方通常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來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如限制游客數量、推廣環保旅游方式、加強文化保護和傳承等。例如,一些自然保護區會設置游客容量限制,確保游客數量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過大的壓力。同時,它們還會提供環保旅游項目,如徒步旅行、生態攝影等,讓游客們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增強環保意識。
在旅游過程中,我們也應該遵守當地的環保規定,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我們可以選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等環保出行方式,減少碳排放。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不隨意破壞植被、亂扔垃圾。在與當地人交流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文化差異,不做出不適當的行為。例如,在一些宗教場所,我們應該遵守宗教規定,穿著得體,不大聲喧嘩。
5、旅游教育的重要性
旅游教育對于改變旅游“表演”現象、回歸旅游本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旅游教育,我們可以讓人們了解旅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培養人們正確的旅游觀念和行為習慣。
學校和社會應該加強旅游教育,將旅游知識納入教育體系。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可以開設旅游相關的課程,如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倫理等,讓學生們了解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旅游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們親身體驗旅游的魅力,培養他們的旅游興趣和能力。
在社會教育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如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正確的旅游觀念和行為習慣。我們可以制作一些旅游宣傳片、紀錄片等,展示旅游的美好和意義,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旅游價值觀。同時,我們還可以開展旅游公益活動,如旅游志愿者服務、旅游環保宣傳等,讓人們在實踐中體驗旅游的責任和義務。
6、科技助力旅游本真回歸
科技的發展也可以為旅游本真的回歸提供支持。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我們可以讓游客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歷史,增強旅游體驗的真實性和趣味性。
7、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
(AR)技術可以為游客們提供沉浸式的旅游體驗。通過VR設備,游客們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場景、自然景觀和文化活動。例如,在參觀博物館時,游客們可以戴上VR設備,穿越到古代,與歷史人物進行互動,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和過程。AR技術則可以將虛擬信息與現實場景相結合,為游客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旅游信息。例如,在游覽古建筑時,游客們可以通過手機上的AR應用程序,了解古建筑的歷史背景、建筑結構和文化內涵。
此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為游客們提供個性化的旅游推薦和服務。通過分析游客的興趣愛好、旅游歷史和消費習慣等數據,旅游平臺可以為游客們推薦符合他們需求的旅游目的地、景點和活動。同時,人工智能客服可以為游客們提供實時的旅游咨詢和幫助,解決他們在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8、家庭與團體旅游的引導作用
家庭旅游和團體旅游在引導人們回歸旅游本真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家庭旅游中,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旅游觀念,讓他們學會欣賞風景、體驗文化、尊重他人。
在家庭旅游過程中,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旅游計劃,讓孩子參與到旅游決策中來。他們可以讓孩子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歷史,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游覽景點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觀察風景、感受文化,與孩子一起討論旅游中的所見所聞。例如,在參觀歷史古跡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述歷史故事,讓孩子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性。同時,父母還可以鼓勵孩子與當地人交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文化包容心。
團體旅游也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共同體驗旅游本真的機會。在團體旅游中,成員們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旅游體驗,共同感受旅游的樂趣。旅游組織者可以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旅游活動,如團隊合作游戲、文化交流活動等,讓成員們在活動中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同時也能更加深入地體驗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風情。
9、旅游行業的自我革新
旅游行業自身的革新對于改變旅游“表演”現象也至關重要。旅游企業和從業者應該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注重旅游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引導游客回歸旅游本真。
旅游企業可以開發更多具有深度體驗和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例如,推出文化探秘游、生態探險游、鄉村生活體驗游等特色旅游產品,讓游客們在旅游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和自然環境。同時,旅游企業還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旅游服務,根據游客的需求和興趣,為他們量身定制旅游方案。
旅游從業者也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服務水平。導游作為旅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具備豐富的知識和良好的溝通能力。他們可以在導游過程中,向游客們介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歷史,引導游客們欣賞風景、體驗文化。同時,導游還可以關注游客的需求和感受,及時為游客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結語
旅游“表演”現象是當今社會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不良現象,它背離了旅游的本真意義,對個人、社會和文化都產生了負面影響。要改變這種現象,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調整旅游心態、減少對社交媒體的依賴、深入體驗當地文化、倡導可持續旅游、加強旅游教育、利用科技手段、發揮家庭與團體旅游的引導作用以及推動旅游行業的自我革新。
讓我們一起努力,回歸旅游本真,用心去感受每一次旅行的美好,讓旅游成為我們心靈的滋養和人生的財富。當我們不再為了打卡而旅游,而是為了探索、為了體驗、為了成長而踏上旅途時,我們將會發現,旅游的真正魅力在于那些與風景、文化和人相遇的瞬間,在于那些深入內心的感動和思考。讓我們放下手機,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去觸摸歷史的痕跡,去感受不同文化的溫度,讓旅游成為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