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中期,法國巴黎是歐洲油畫的中心。這個時候的繪畫風格是以學院派的新古典主義為主導。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巴黎作為藝術中心達到了鼎盛時期,十九世紀后半葉到二十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代表人物莫奈、馬奈、畢沙羅、勞特累克、雷諾阿、梵高、高更、西斯萊、德加、科羅、莫里索、巴齊約以及保羅.塞尚等。
在眾多的印象派畫家中,馬奈是最與眾不同的人物。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他家境富裕,兒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生活成長環境優渥。他父親是法國內務部的法官,母親是外交官的女兒。最初他父親反對他成為畫家,但1850年還是送他去古蒂的畫室學習繪畫。馬奈一直都在巴黎生活,只是很短的時間居住在巴黎周邊,1883年4月30日馬奈死于梅毒和風濕病,死后葬在巴黎的帕西墓地。
1848年馬奈作為水手抵達南美洲,1849年馬奈回到巴黎。1850-1856年馬奈在托馬斯.古蒂(Thomas.Couture)的畫室和美術學院學習繪畫。馬奈在古蒂的畫室學習繪畫以后確定了自己的繪畫理念。后來,他還參觀了荷蘭、德國和意大利博物館,細心揣摩大師們的繪畫作品。馬奈非常的喜歡西班牙藝術,也深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這些藝術形式都對馬奈的繪畫和創作理念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馬奈很善于畫人像,著名的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吹笛的少年》、《奧林匹亞》、《埃米里.左拉》和《陽臺》等作品。馬奈的畫風顛覆了以往的學院派寫實的畫風,創作題材廣泛其表現人物的手法細膩,場面處理手法新穎。擺脫保守的繪畫方式和題材,作品爭議性大。馬奈很顯然擺脫了舊的思想觀念,表現出新時代的氣息,他的繪畫風格與眾不同,更多的是表現出對生活的炙熱情感和對時代的表現。
馬奈在巴黎結識塞尚、雷諾阿、莫奈和德加等人并和他們成為朋友,塞尚、莫奈和雷諾阿等人也成為他的追隨者。馬奈的繪畫思想影響了這些追隨者,他們一直都認為馬奈是印象派的奠基人,但是有意思的是馬奈自己并不這么認為,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畫展。雖然馬奈不承認自己屬于印象派,但是人們從來都沒有忘記他對繪畫藝術的貢獻。
1863年,馬奈以他的《草地上的午餐》震驚了法國公眾這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面里全裸的女子和兩位衣冠楚楚的紳士坐在草地上一起吃午餐,右邊坐著的男子手拿拐棍,正和左側的男子說話,不遠處有一個半裸的女子在池塘里洗頭發。
在這幅作品中馬奈用色細心,試圖表現出畫面靚麗的感覺,從前景衣物色彩的變化、裸女膚色與男士衣裝色彩的相互襯托中看出來,明暗交錯顯然已注意到光的變化。這幅作品中最明顯的是畫面中沒有近景和遠景之分,擯棄了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畫面中在池塘中洗浴的婦女采用了近景的方式表現出來,人物形象進行了放大,背景模糊不清,細節被簡化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傳統的透視法。另外,畫面的明暗陰影處理上方向也不一致,這些都遭到了當時的評論家的批評。
這幅作品介乎于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之間。它被視為印象派畫作的先驅。馬奈的這幅作品打破了當時的繪畫理念和范式,這種畫風體現了馬奈不羈的性格和反叛精神,顛覆人們以往對繪畫作品的認識。他脫離了當時學院派繪畫的準則,該作品不是新古典主義式的社會或政治意義上寫實繪畫,這幅作品是馬奈和學院派繪畫堅決分離的宣言,它是馬奈主張藝術家個人自由的聲明。
《草地上的午餐》打破了西方傳統的構圖與透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馬奈采用了多視點透視的方法進行創作如同東方的散點透視。馬奈的繪畫作品打破了傳統的透視規律,他的時空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他的畫面中沒有一個視點處在超級地位上。畫面中裁剪掉多余的空間,使得空間壓縮把三維空間壓縮為二維空間。同時體現了光影效果。
這幅作品體現了馬奈的時空觀,受十九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畫家的繪畫理念發生了轉變。十九世紀西方的工業革命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照相機的發明,火車的發明,科學家對光的研究與認識使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影響著藝術家對傳統藝術的思考。馬奈、莫奈和塞尚等藝術家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他們敢于打破傳統觀念,勇于探索,使得藝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1862年馬奈的另一幅作品《杜伊勒里花園的音樂會》再一次體現馬奈的時空觀,畫面中沒有焦點,畫面中沒有中心人物,樹干彎曲,人們分散在林間空地上,沒有透視關系,畫面平鋪直敘,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空間變化。觀者不能感受到畫面的立體空間。這幅作品改變了人們的空間意識。
馬奈畫中杜伊勒里花園坐落于巴黎的塞納河邊,從盧浮宮地鐵站出來穿越盧浮宮的廣場就能走到杜伊勒里花園了。杜伊勒里花園是杜伊勒里宮(Palais des Tuileries)的一部分,曾是法國的王宮,位于巴黎塞納河右岸。
1564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遺孀卡特琳·德·美第奇在盧浮宮西面約250米遠的地方建杜伊勒里宮。杜伊勒里(tuileries)在法語中是石灰窯、磚瓦廠的意思,于1871年被焚毀。
公園建于1644年,是法國皇家園藝設計師勒·諾特爾的作品。這是一座典型的法式園林,公園規劃整齊,布局對稱,中間有一個噴泉水池,夏天經常有人坐在水池邊曬太陽,公園所有的樹木都修剪的方方正正,花草整齊的排列在院中。這里沒有中國園林的曲徑通幽,峰回路轉,公園的規劃簡單而直白。
公園內收藏了百余件世界著名雕塑家的近百件雕塑作品,有羅丹、馬約爾至20世紀60年代以及當今全球頂尖雕塑家的作品。這座公園免費向公眾開放,在這里有時候也會舉辦一些活動。
站在杜伊勒里公園可以看都塞納河對岸的奧賽博物館,橘園博物館就在杜伊勒里公園的南面,塞納河岸邊,那里也收藏有許多的藝術品。
馬奈主要是在巴黎生活,他周圍有很多的朋友,如作家左拉、詩人波特萊爾、政治家克萊蒙梭和畫家塞尚、雷諾阿等人。馬奈為人慷慨經常資助畫家朋友,在莫奈困難的時候他曾經慷慨解囊。
馬奈經常去咖啡館喝咖啡,也在咖啡館和朋友們聚會。如果有機會大家到巴黎旅行可以去馬奈曾經去過的咖啡館喝咖啡,一處是意大利人街上(Bouleovarde de Italiens)的Cafe de Bade,另一處Cafe Guerbois在現在的Avenue de Clichy大街上,還有一處在 Cafe Nouvelle Athenes在Place Pignolles。
馬奈對十九世紀巴黎社會生活進行了仔細的觀察,他畫的很多作品反映了當時巴黎的社會生活如:《啤酒館的服務員》、《畫室的早餐》、《富里-白熱爾的酒吧》和《杜伊勒里花園的音樂會》等作品。
馬奈的繪畫作品,許多是基于他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這些作品可以稱得上是現場寫生。他畫自己的生活和那些令人愉快的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咖啡館當時成了上流社會的交際場所,他觀察這里的人們以咖啡館為主題畫了很多的作品。如:《在咖啡館》、《托爾托尼的咖啡館》、《咖啡館的音樂會》和《法國歌劇院街的咖啡館》等。他畫咖啡館的場景描繪人們在咖啡館里喝啤酒、聽音樂、調情、閱讀或休閑娛樂。
1881-1882年在病中的馬奈畫了《富里-白熱爾的酒吧》這幅作品,畫中一位年輕的酒吧女招待面無表情的站在吧臺后面,她的身后有一面鏡子,鏡子里映出了酒吧的場景,畫面中沒有天花板也沒有地面,鏡子里的人物似乎很遙遠,給人以空間大而深遠的感覺,房間里的吊燈懸浮在空中,同時女招待的背影印在鏡子里似乎又不合邏輯,正面的女招待卻有著向右側身的背影正與一位男士交談,這與女招待的正面站立的形象相矛盾,男士在正面的畫面中消失了,反應出畫面在空間上的矛盾,似乎人物處在不同的時空里,但畫家卻把他們統一在一個畫面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馬奈的繪畫作品用不同的視點表現人物,對空間進行了壓縮,把三維空間消減成二維空間,讓畫面產生了空間的矛盾,使觀者產生了是錯覺。
馬奈的作品相對與學院派的完美而細膩的畫風來說,他的粗獷的繪畫風格與多視點的時空觀,當時被人們認為太粗制濫造。他用黑色的線條勾畫人物的輪廓,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引起人們的注意。馬奈的繪畫風格是對學院派繪畫的一個巨大挑戰。
印象主義畫展從1874年到1886年共舉行了8次。分別在1874、1876、1877、1879、1880、1881、1882和1886年。除了第一、第四和第八次外,均使用“印象主義”一詞作為展覽名稱。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其影響力遍及歐洲并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家包括:馬奈、莫奈、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內的畫家們不僅性格迥異,各有天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具有不同的藝術觀念和藝術表現形式,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