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不容小噓
- 高手下山闖都市
- 慢吞吞的老六
- 2024字
- 2022-04-09 14:25:10
“砰!”
一伙蒙著面的歹徒闖了進來,領頭的人一腳臨時搭建的營地大門威脅道:“所有人都不許動!把文物都給我交出來!”
所有人都震驚了,工人們只是來打工的,哪里見過這場面紛紛不敢動。
研究人員紛紛跑出來查看都被嚇壞了,程子明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手忙腳亂的說道:“這這是陳情帶著村民來報復想要奪取文物!”
就在所有人都慌了神的危急時刻。
“所有人保護文物!”君悠然護在已經整理好堆放在一起的文物身前大聲說道。
以苗正為首的一批研究員似乎被君悠然瘦弱的肩膀所感染了立馬護在文物身前,即使看著沖過來顯得兇神惡煞的歹徒,一些人的雙腿顫顫巍巍的直發抖。
但還是義無反顧的抄起身邊能用的家伙擋在文物前,因為當他們成為了冬城考古學院的一份子起,在任何情況下保護文物!那就是一種天職。
歹徒都愣住了忍不住面面相覷,他們也沒想到居然還真的有愣頭青,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會想到保護文物。
“都給我上!麻溜的,把文物搶過來。”為首的一人頓時冷冷的下令道,一伙歹徒兇神惡煞的朝著研究員沖了過去。
程子明都被嚇壞了,猛地打顫轉身便跑到研究室里躲了起來瑟瑟發抖,甚至身下都已經滿是泥濘。
還有一批像顧飛一伙的研究員也都紛紛四散而逃躲藏了起來,他們才沒有那么多所謂的正義感,危急關頭保命才是最重要的。
死傷在所難免,或許是一種年少的勇氣被激發了出來,保護古董的研究生們居然還真做好了殊死一搏的準備。
君悠然眼見程子明居然帶著一群人躲到后面去,環顧四周也都找不到陳情的人影,眼里不由得閃過一絲失望,在這種危險的時刻弟弟也躲起來了吧!
那群歹徒先是詫異,但骨子里卻又十分兇狠的拿起刀就要下狠手。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
“砰!”飛來一腳只見站在最后的領頭人直接被踹飛了出去。
陳情手里拎著村口干架神奇大鋤頭直直的沖了進來,身后還跟著大批老當益壯拿著農具的村民將這些歹徒團團圍住:“雙手抱頭不許動。”
闖進來的歹徒也就二三十號人,而村民卻足足有上百號人雖然年紀都普遍偏大,但身上的肌肉和手上的鋤頭卻不容小噓。
歹徒見自家領頭的直接就被陳情一腳踢飛了嗎,還有一言不合就要開干的村民,包括此時攔在眾人面前幾個不要命的大學生,不由得都怯了,紛紛抱頭蹲在地上不敢動作。
村民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繩子上去將這些人五花大綁。
“姐姐你沒事吧!”陳情第一時間便來到姐姐身邊安慰道。
“我我還好。”君悠然放下手上準備扔出去的椅子,眼見局勢突然大變還沒回過神來,顯得有些迷茫的說道。
陳情見姐姐沒有出事,松了一口氣,隨即大步朝著被綁在地上的一名歹徒走去,一把掀開了頭套,正是工地上唯一走后門進來的工人齊石:“齊石!你是不是應該交代一下了!”
“沒想到還真是你壞的事。”齊石臉色顯得有些頹然。
陳情想要抓出工地上的偷竊之人其實也并不算難,因為冬城研究院的研究員本就前途無量,基本上不可能做出這種影響自己一生的事情。
而村民們陳情就更加不信了,本身村民開始就不知道工地具體是什么事情,在工地上都是鐵板一塊組團來的情況下,單獨的個體就有問題。
陳情詢問了村里之前有沒有發生過盜墓的情況,才得知二十年前就來過一伙盜墓賊,當時還挖了村子里的好幾家祖墳,氣的村里滿山去搜愣是沒抓到。
這也就是為什么村民們當初那么厭惡盜墓賊的原因。
陳情三番兩次的約了齊石去吃飯,結果都不愿意,而且上次出了村民的事件后之所以不在動手,實際上就是知道陳情再查所以不想留下任何痕跡,為之后的搶奪做準備。
齊石偷盜文物的藏匿點也被發掘,從他的自述當中也坦白了,因為見工地管理的漏洞非常大,想要偷偷將兩個墓室盜洞打通不想讓事后聯想到是盜墓賊所為的事情全盤托出。
所有人頓時看向陳情的眼光就不同了,而看向程子明等人的臉色則是十分古怪。
沒想到陳情天方夜譚的推理居然完全正確,也確實是因為程子明的監管不力從而誕生的一系列問題。
眾人都不敢相信要是陳情不在場,那將會是什么后果。
程子明等人則是一臉死灰,如果真的按照陳情所說,要是當初發表了論文,等到時候查證,無疑他們就成為了整個冬城研究學院的恥辱,足以讓整個考古界對笑掉大牙。
“弟弟,你什么時候開始注意到事情不對勁的。”事情塵埃落定后,姐弟兩回到房間,君悠然雖然開始毅然決然的選擇組織人手保護文物,但現在也忍不住有些后怕,尤其是陳情出現后。
“我一開始就知道啊!”陳情脫了衣服鉆到睡袋里懶洋洋的說道,這幾天他都靠著自己的手段偷偷跟蹤齊石,幾天幾夜沒合眼可把他給累著了,不然又怎么會確定這伙盜墓賊這時候出手。
君悠然頓時有些無語,她到現在還有些難以置信,但或許有時候就是這樣一旦認準了一個事實跟著走下去,或許就完全不同的想法,那么看待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樣。
天色一大早,程子明團隊的推測完全被推翻。
陳情同樣也拿出了新的證據,小石村的村志包括遺留下的族譜。
要知道像是這種高規格的墓穴而言那都是有前身的,而西市這片地域本身就有一定的年代感,當地的記載往往是最有效的科考實證。
但這一手段卻被程子明的個人騙見直接放棄了。
盜墓賊的供詞足以成為這次考古之行的一次重大的參考依據,兩個墓穴已經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