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作者名: 劉潤本章字數: 1258字更新時間: 2022-03-07 17:29:07
第2章 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
事實、觀點、立場和信仰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事實和觀點。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
但是細究起來,還可以再細分,至少可以分為四種:事實(Fact)、觀點(Opinion)、立場(Stand)和信仰(Belief)(見圖2-1)。

圖2-1 事實、觀點、立場、信仰
事實
舉個例子,“今天很熱”是不是事實?這不是事實。“今天30攝氏度”才是事實。熱,是你的觀點。
事實,是獨立于人的判斷的客觀存在。現實世界有時復雜到你無法判斷事實。比如,一個豎立的圓柱體,你從上面看,看到的是一個圓形,你從側面看,看到的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再比如,你看一座山,會覺得“橫看成嶺側成峰”。魚在魚缸里看到的事實是這個世界是球面的,但你看到的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總體來說,事實是最不容易產生爭議的客觀存在。我們只能說,我們對事實的了解,還不夠全面。
觀點
觀點,是你對一個事實的看法。觀點和你的關系,比它和事實的關系更加密切。
你覺得30攝氏度熱,是因為你冷。你覺得30攝氏度冷,是因為你熱。你的知識結構、你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觀點。
有人說,互聯網世界為什么有那么多爭論?這是因為人們掌握的信息不同,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只是他們各自扎堆,交集很少,比如,信中醫的和信中醫的“玩”,不信中醫的和不信中醫的“玩”,所以這個世界相安無事。但是,互聯網把這些人全都匯聚在一起,于是彼此視為異類,吵得不可開交,所有人都覺得自己代表的是“事實”。
立場
什么是立場?立場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響的觀點。
有人問你熱不熱,你覺得挺熱的。但如果你在物業公司工作,你一旦承認熱,別人就會要求你給大廈開空調。于是,你一邊冒著汗,一邊說:“我不熱,我就是不熱。”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你能和問你的人有相同的位置和利益,否則,你們是不可能達成共識的。
在辯論場上,這叫“持方”。當你持有正方觀點時,你能面紅耳赤地說服對方,甚至說得自己都相信這個持方觀點了。這時,主持人突然說“交換立場”。雙方都會愣一下,但幾秒鐘后,持有反方觀點的你還是能面紅耳赤地去說服對方,甚至說得好像自己轉而相信這個持方觀點了。
這就是立場——“我們不爭對錯,只爭輸贏”。所以,不要和有立場的人爭對錯。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小孩子才談對錯,成年人只談利益”。為什么?因為小孩子沒有位置和利益。
信仰
信仰,是一套完全自洽的邏輯體系。
你信基督教,我信佛學,他信科學。信仰比立場更厲害。為什么?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沒有立場,都覺得自己信的是“對”的東西。
沒錯。信仰都是對的,因為你無法證明它是錯的。這就是“邏輯自洽”。
一個有判斷力的人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大量邏輯自洽卻互相矛盾的信仰。信仰內邏輯自洽,信仰間互相矛盾。
這時,你只有選擇。一旦選擇,就無法被擊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擊別人的信仰。因為,第一,你不可能獲勝;第二,你會失去這個朋友。
小提示
當一個人持有的不是觀點而是立場時,當一個人“屁股決定腦袋”時,你應該做的事情,是對他說“It’s good for you”(這對你有益)。
反過來,我們也要時刻反省自己:我說的話、我的表述,是事實,是觀點,是立場,還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