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這個月可以完成30萬字的,結果還是給拖拖沓沓,沒有完成。
這個月懈怠,那么懈怠的項目是啥呢?那就是看劇。
《七根心簡》《西出玉門》《藏海傳》《以法之名》,還有電影,哎。
不是說不該看,而且也應該看,因為畢竟是跟著最近的劇或者電影,了解最新的態勢,也是也不對。
文化動態跟社會動態,應該是不一樣的路徑。文化動態很多都是古董的改編,能學到的新知是不是有限?其實就是翻新,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遇和興趣去了解這些。
只要自己不知道的,都可以算新知,那就無所謂是不是古董翻新了。
看的書也是古董,看的影視劇也是古董,到底怎么才掌握最新的態勢呢?這個也是一個技術活,而且很心累的。說到累,又回到了那句話,既然累,就代表不感興趣?還是不對。興趣也是需要培養的。那么問題在哪里?是有沒有時間培養的問題。而且學新知,有用的那類,不是純娛樂心態,就會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反復看和吸收消化,比躺著刷一些所謂的奶頭樂短視頻,一定是要辛苦的。
所以不要以為這種工作累,就不做了。反而是越累越要做,做到不累為止。不然老刷短視頻,可能輕輕松松的幾小時過去了。
所以可能這時候遇到累的東西,是好事哦?還要加把勁。但也得注意健康。
-----------------
現在要真的一天完成4000字,也不是不可以,是有能力做到的。無非是想不想寫。
比如最近有個靈感,就是看《七根心簡》得來的,就是因為某觀眾,接觸這劇開始,隨著劇情的推進,對角色產生了濾鏡,主要是兩個女角色,甚至喜歡上了,又去社交平臺多了解她們,就越發不可收拾,很想跟她們面對面交流,還有那身體交流,所以開始了一段故事。
劇集已經完結了,要怎么把她們湊到一起呢?比如找劇方給她們做一個慶功宴。那劇方憑什么做呢?那就是這觀眾去勸說,勸說不行,就去威脅,比如通過主要負責人的親朋好友啥的,最后達成了慶功宴計劃。
慶功宴當天,需要把兩位女演員拉到一起,還要不被人知道,然后還要拖到一個地方,跟她們一起交流……哈哈,最后還要全身而退?不可能的,要是小說可能還行,但要是拍電影的話,可能過不了,那就還得抓起來,那么是劇方那邊的人,還是兩個藝人的經紀公司找人,還是靠警方?那是懸疑題材?但這觀眾不會要她們的命,對她們也就是身體上的,最終肯定還是沒成功,還被抓了起來,或者還有另外一個故事線,比如因為這事,跟另外一個犯罪項目有了交際,最后觀眾和兩藝人三人聯合破了這個懸案?由壞事變成了好事?
所以要思路打開,很多話題就寫不完,幾千字幾萬字,不是隨隨便便就碼出來了?
-----------------
昨天去看了那部電影,《碟中諜8》。是一部劇情連貫的電影,因為拍了后,還是拍得過程中,發現原先的故事劇本需要拓展,越拍越多,發現一部容量不夠,才逼得改成上下。上部是真的不是很好看的。下部稍微好點的,而且質感也鏡頭效果也是很高級的,就是不敢雇請深度思考。比如智體導致世界末日了,為什么世界幾個大國不聯合起來破解,非得指望幾個人的碟中諜小組?而且故事里邊還說各大國在互相猜忌,不是很懂,可能這么想,要是把故事人物換成我們本國來拍的話,會不會也會凸顯我們,而把其他地方的人當傻子?
還有剪輯雖然是高級的,但是過于讓人腦殼疼,開頭的剪輯片段,加入了以前的系列片段,迅速的切換,一秒鐘切換20-30張那種,配樂也是非常急速昂揚的,非常的高端,可惜就是容易讓眼花和頭疼,有點過于炫技了,當然也沒錯,可能是我的欣賞和個人能力,跟不上吧。
還有一個地方,就是阿湯哥急著去下水道救人的時候,用的跑步,這是蠻費解的。他知道大概距離?覺得跑步比有摩特車快?可能附近沒有摩托車?不會搶?所以給了一個長跑鏡頭,表示他的速度快?純屬是為了展示速度快還是沒有想到用摩托車?
關于智體,還是一個10年前的老代碼那么厲害?能入侵全球核武庫?最后要毀掉它,結果還得自己帶它的源代碼到一個30年前立項的服務器基地,看起來哪里的安保措施不是很高級,輕松就被人控制了。到了哪里后,要源代碼加病毒一起消滅。這里有個問題,就是代碼都智體了,能分布式的到處留下源代碼,怎么可能被病毒殺死?而且沒有特效演繹,怎么殺死的,所以很怪異。
可能是我對源代碼和病毒的了解不夠,沒有理解劇本的深意,后面多了解后,再來看本片,會不會更好點?
觀眾理解電影劇情,不僅僅需要現實基礎,還要有沉浸式的體驗,就是要進入電影的世界,不要完全跟現實匹配,不然很多東西沒法理解。畢竟現實和幻想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考慮現實的情況下,完全來欣賞這電影,我覺得單看制作,的確算視覺大餐。
-----------------
沒想到寫作還真的會后退。不堅持天天寫作,時間久了來寫,會出現那種陌生感。
好比張學友說的,三天不練習唱歌,就感覺不會唱歌了。哪怕路人看不出來,但自己是很清楚的,所以要天天練習。
所以我也得盡快,把去年那種一周寫一萬字的流水賬電影劇情,堅持下來。只有寫的時候,才會使勁聯想一些東西,不然哪怕看得再多內容,也是無法建立聯系的。
也的確只有寫作的時候,能寫出來,還能帶點批判,才是學到點東西,否則學習只有一半。
-----------------
現在感覺看很多文字,有點困難了,是內容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我還在了解。是內容不喜歡,還是作者文筆過于別扭,還是我的理解力退步,還是因為信息太多,無法繼續吸收導致的,或者心理產生了厭惡感,潛意識在反抗,多種原因都可能導致學習的效果打折扣,也跟最近懈怠有關系,畢竟當個看客是真的很輕松。
好比昨晚我為了看楊超越的片段,就拉了下《我的人間煙火》劇集,從20來集,慢慢快進,只看楊超越的部分,算是經過兩小時的努力暫時拉完了。這種看劇方法,到底有啥好處呢?沒有,劇情不完整。所以有機會,還是重新從頭看一遍吧,不是因為喜歡劇集,只是不想錯過楊超越參與的片段。哎,何苦呢?不能為了一點點戲份,就去拉一部40集的長劇,有可能還想去看看小說,也算了解下消防題材的作者怎么寫的?也是了解新知的一個辦法啊。不要抗拒多了解一點點,問題是記不住,那了解有啥用?哈哈哈哈哈!
不是沒用,是當成第一次,后面多看幾個類似的,慢慢就建立了認知體系,后面慢慢加深印象,總會記得的吧?
這么多年的接觸,不就是這么從零開始,慢慢拓展建立起來的,總得有第一次吧,要記住那肯定是需要反復的刷,還得有刻意的心態,不然刷100遍還是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