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就是財務管理:世界500強CFO的獨家分享
- 溫兆文
- 815字
- 2022-03-02 17:36:52
1 財務認知篇
強調社會效益的企業可以不賺錢嗎?
提問: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國有企業,主要負責政府安排的各項公用工程項目。最近公司來的一個總經理在會議上說,國有企業不要以營利為目的,我們的任務是把上級布置的任務做好,即使不賺錢甚至賠錢也可以。可是上級部門每年給我們下達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盈利指標。經營者說可以賠錢,上級部門卻要求必須盈利。請問老師,強調社會效益的企業可以不賺錢嗎?財務管理者應該怎么思考這個問題呢?
老師點評
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拋開“國有”這兩個字,先談談“企業”。我國古文化中,并沒有“企業”一詞,如其他一些現在已經廣泛使用的社會科學詞匯,如干部等,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企業”一詞對應的英語是“enterprise”,由兩個部分構成,“enter”和“prise”,前者具有“進入”的含義,后者則有“回報”的意思,兩個部分結合在一起,表示“獲取回報的工具”。從字面上看,“企業”是指為獲取回報而從事某項事業。我認為也可以將“企業”解釋為“企圖成就一番事業”。
或許有一些正在創立企業的人會說:“我才不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我就是想賺錢。”其實賺錢跟成就事業并沒有沖突。成就事業是過程,賺錢是結果。事業有大有小,但賺錢不分多少,不賠錢就是勝利。企業都是為賺錢而生的。但是,國有企業負責人說:“我們辦企業的目的不是賺錢,是為人民服務,我們追求社會效益。”事實上,為人民服務也需要用錢。假如用幾億元修了一段鐵路,造福了沿途的人民,但這件事沒有賺錢,請問你還能在其他急需鐵路的地方修嗎?修不了,因為修上一段路你沒有賺錢,別的地方的路也沒有錢修了。
不管是什么樣的所有制企業,從經濟和發展等角度來看,只要稱為“企業”,賺錢都是永恒的主題。
根據以上理解,我們就很容易回答上面的問題。首先,國有企業總經理公開宣揚“不以營利為目的”是不對的。這違背了企業的本質和使命,企業的使命就是賺錢。這也違背了“總經理”的使命,即帶領企業賺錢。
記住,賺錢是企業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