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山海經(jīng)1:千萬里江山
- 劉興詩著 劉瑤繪
- 1734字
- 2022-06-24 18:11:26
《五臧山經(jīng)》與《南山經(jīng)》
《山海經(jīng)》共有十八卷,從整體上看,是由《山經(jīng)》《海經(jīng)》《大荒經(jīng)》和《海內(nèi)經(jīng)》四部分組成的。其中《山經(jīng)》最有價值,也是《山海經(jīng)》中誕生最早的一部分。它把當(dāng)時人們能認(rèn)識的山,分為南、西、北、東、中五個走向,所以也被稱為《五臧(zàng)山經(jīng)》。現(xiàn)在,很多人還在沿用“五臧山經(jīng)”這個概念。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我讀過《五臧山經(jīng)》”,你要明白,他讀的其實是《山海經(jīng)》中的《山經(jīng)》部分。
《山海經(jīng)》為什么先寫《山經(jīng)》呢?這個很好理解:中華文明誕生在陸地,古人認(rèn)識周圍的環(huán)境時,最先遇到的較大的地理事物,不就是山嗎?
山不僅很難攀登,而且上面有很多當(dāng)時的人不認(rèn)識的動物、植物。此外,山因為海拔較高,山上的氣候變化也很大,一會兒陰,一會兒晴,或者云霧繚繞,或者煙雨迷蒙,看上去神秘莫測的。古人的生產(chǎn)力水平很低,對自然事物的認(rèn)識有限,無法弄清自然現(xiàn)象背后蘊含的科學(xué)道理,只覺得山上有神靈居住,自然很崇拜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山崇拜”,或者說“山信仰”。直到現(xiàn)在,我國還有一些地方流傳著山神的傳說。所以,《山海經(jīng)》可能也蘊含著我國古人對山川的崇拜和信仰哩*。
*據(jù)《山海經(jīng)》的記載,昆侖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神山:“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可見當(dāng)時的人已經(jīng)把這座山神化了。
《山海經(jīng)》中的《山經(jīng)》好不好讀?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好讀。你想啊,《山經(jīng)》中所有的文字加起來,總共才一萬五千多字,大約是一部短篇小說的字?jǐn)?shù),我們要是認(rèn)真讀,很快就能讀完。但是,為什么大家又說“《山海經(jīng)》難讀”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個是《山海經(jīng)》是用古代漢語寫成的,里面有大量的生僻字很多人不認(rèn)識。我隨便列舉幾個,比如“榖(gǔ)”“狌(xīng)”“騩(guī)”“濩(huò)”等,這里面有動物的名字、植物的名字,也有山的名字、水的名字。有些字連我都要查一查字典才認(rèn)識,何況孩子呢?
第二個就是沒有搞清楚《山海經(jīng)》中記載的地理方位。東、西、南、北、中,哪是頭、哪是尾?敘述的原點在哪里、坐標(biāo)在哪里?大家分不清。書中說的“又西七十里”“西南三百八十里”“又西……”“又北……”,把讀者搞糊涂了,他們讀著讀著就亂套了。
所以,我給大家講《山海經(jīng)》,堅持以下基本思路:講好關(guān)鍵的字、詞、句、段,講好地理方位,講好主要的山川河流、礦產(chǎn)資源、動物植物。我相信只有把上述內(nèi)容講好了,你才能很快地了解《山海經(jīng)》這部書。等到以后有機會,你就可以深入地去研究這部書。

言歸正傳,我還是要說一說《山經(jīng)》。《山經(jīng)》把我國古代的山依次分為南、西、北、東、中五個走向(山系)。它把《中山經(jīng)》記載的地區(qū)視為當(dāng)時世界的中心(在今天的山西、河南、陜西等地),四周是由《南山經(jīng)》《西山經(jīng)》《北山經(jīng)》《東山經(jīng)》所記載的地方組成的大陸;大陸四周被海洋包圍,四海之外還有更荒遠的地方。這就是古人心目中的世界(“天下”)。
有的小讀者可能要問:既然古人把中原作為天下的中心,為什么不先寫《中山經(jīng)》,而是以《南山經(jīng)》為首呢?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回答起來也很復(fù)雜。不過,我們可以簡單地這么理解:《山海經(jīng)》最初是有圖的,后人根據(jù)圖對它進行說明和注釋,人們觀圖的先后順序便是撰寫文字的先后順序;在古代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以身體面朝南方、背對北方為尊,所以《山海經(jīng)》先寫《南山經(jīng)》,然后按照順時針的方向,依次寫了《西山經(jīng)》《北山經(jīng)》《東山經(jīng)》,最后為《中山經(jīng)》。
當(dāng)然,也有一些研究者提供了其他的解釋,我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好了,以上我介紹了《五臧山經(jīng)》和《南山經(jīng)》的一些情況,還告訴了大家閱讀《山海經(jīng)》的方法,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神奇的群山之中吧!別忘了,我們是按照《山海經(jīng)》原文記載的次序,依次來介紹這五列大的山系的。

讀山觀海
古人心目中的天地有多大?
《山海經(jīng)》中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這里的“里”是古代的一個長度單位,約合現(xiàn)在的500米。“二萬八千里”和“二萬六千里”換算成現(xiàn)在的長度就是14000千米和13000千米。現(xiàn)在地球南北兩極之間的直線地表距離(也就是經(jīng)線的長度)約為20000千米,以此為參考,可知我國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意識到天地的寬廣博大了!在生產(chǎn)力水平還不發(fā)達的古代,有這樣的認(rèn)識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