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山海經1:千萬里江山
- 劉興詩著 劉瑤繪
- 1527字
- 2022-06-24 18:11:25
誰來講《山海經》最合適?
《山海經》誕生得很早,我們現在直接看原文,除非是專門研究古代漢語的,否則百分之八十的內容看不懂。別說我們看不懂,從漢朝開始,就有很多人看不懂啦。一直到了魏晉時期,一個叫郭璞(pú)*的大學者才對《山海經》進行了全面的解釋,包括標注疑難字的字音、字義,考證書里面出現的一些動物、植物等,編成了一本書——《山海經注》。
*郭璞(276—324),字景純,晉代著名的方士。傳說他擅長占卜,精通天文、歷法、地理。他是我國歷史上較早研究《山海經》的人。
請注意,這本書很重要!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海經》的原文,都是從這本書里提取出來的。
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研究《山海經》的人,大家可以公開地談論、學習《山海經》。但是在古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特別是漢代以后,很多人閉口不談《山海經》。為什么啊?因為孔子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那時的讀書人大多聽孔子的話,很少談論怪異、神秘的事。《山海經》的內容這么古怪,怎么能拿得上臺面呢?要是“我”來談論《山海經》,豈不是有辱“我”的一世清名?
看來,想讓那些正襟(jīn)危坐的老先生來講《山海經》,不行。他們對《山海經》有偏見,沒有看到《山海經》中蘊含著我們祖先總結的一些樸素的自然科學知識。
還有一些人,喜歡拿著“放大鏡”看《山海經》。這類人以清朝的學者為代表。他們重視的是“義理”,把《山海經》考證來考證去,專注于文字的運用和訓詁(gǔ),非常嚴謹。山東人郝懿(yì)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作品叫《山海經箋(jiān)疏》。后人要想在這一領域超過他們,很難。
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研究古代神話的學者,他們都很專業,針對字詞句的解釋、古今地名和物產的對比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他們還引用考古方面的新發現,對我們進一步了解《山海經》很有幫助。我今天來講《山海經》,可以說就建立在這么多學者辛勤勞動的基礎上。
*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號蘭皋,清嘉慶年間進士。清代著名經學家、訓詁學家。代表作有《爾雅義疏》《山海經箋疏》等。

綜合歷朝歷代的研究來看,我覺得《山海經》是一部想象力非常豐富的書,說得通俗一點兒,好像是古代的“科幻地理書”——有一些“科”(有關山川河流的自然科學認識),也有許許多多“幻”(古代勞動人民的幻想)。從這個角度來解讀這部書,沒準兒就對路了。

清刻本《山海經》中的插圖
我是一個地質工作者,是一個科幻作家,同時也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愿意睜開地質工作者的眼睛,我愿意睜開科幻作家的眼睛,發現其中不同尋常的地方,然后向你們講一講這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科幻地理學”作品。這里既有豐富的古代科學知識,也有大膽的、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想象。這是一個大雜燴(huì),也是一個大融合。
不過,《山海經》里的內容太多了,我應該怎么講呢?一、講關鍵內容。涉及古代地理的線索和當今地質地理學發現的部分,包括基本的方位、大山大河、礦產資源以及風土人情等,我都會講一些。這里面有一些是通過古今對比的方式來說的,可以說是有自然科學的影子哩。
二、有趣,有趣,還是有趣。《山海經》里的內容很多,除了怪獸、奇人、異國,還有豐富多彩的神話片段,而這些神話片段構成了我國古代神話的源頭,后世的很多神話都能在《山海經》中找到影子。這一部分,也是我要講的重點。
三、要想了解《山海經》,沒有點兒傳統文化基礎可不行,還得翻閱查找有關的圖書資料。所以,我在講《山海經》的時候,會提到一些典故、文化常識、詩詞歌賦等,不過你放心,這些都不難理解。
四、有的小讀者說:我想讀《山海經》原文!那也沒有問題,我會把《山海經》中經典的句子或者片段,列在我要說的話后面,做一些注釋和導讀,讓你領略古代漢語的魅力。
好了,說得差不多了,咱們現在就開始讀《山海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