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別人的企業積累創業經驗
在別人的企業里獲取創業經驗,幾乎是創業者通用的一個辦法。
大部分自主創業的人,幾乎全是白手起家,一寸一尺地自己打江山,漸漸由小到大。無論你現在是否正在工作,有一點你必須記住:靠拿薪水永遠是發不了財的,跳槽是你必須要邁出的一步。
通常要犯過許多錯之后,你才能成為一名優秀創業者。自主創業,沒有充分的資源,基本上不允許出現重大失誤。
《讀者》上刊登了一篇小文章,問80歲老太太,如果能再年輕一次,最想做的是什么?
她的答案是:多犯錯誤。
對于挑戰性很高的工作,尤其是全面推動一項事務的工作,一定要主動請纓,不要害怕,大不了搞砸,丟掉工作。何況,老板總會從中幫助、協調,不會漠不關心,因為損失的是他的錢,他怎么會置之不理呢?
這一點,對你的創業將是多么的重要!
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補充外,還有一個學習與人打交道的問題,包括心理的成熟和風險意識準備。這兩項不像專業知識那樣明確,是人生的基本素養。
這階段,可能會頻繁更換工作,目的在于獲取不足的知識和關系,而非尋找高薪。
不要局限于工資。低一點就低一點,苦一點就苦一點,記住你的明確目標,不要太計較,你付出的勞動會回報到你今后的事業中。
如果你是一位策劃人員,基層經驗不足,就放下身份,到基層去,一方面增加實務經驗,一方面了解下面員工的想法和心理,為今后的管理做好準備。
沒有行業經驗,一開始就借錢上馬,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即使有了一點經驗,如果是一知半解,風險也很高。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天才,無師自通,那我們恭喜你啦,但仍不要拋棄謹慎之心。
一年人行,兩年人門,三年有小成,是一種規律性的表現。在這三步跳當中,你能獲得自己創業的一切經驗、關系、知識、技術、資金、項目。你也會把所有的錯誤在別人的企業示范完。這是你幫別人打工的最大財富。
有明確目標的打工生涯與拿工資混飯吃、隨便找個棲身之地,完全是兩回事。
把自己當成老板一樣地努力工作,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老板。
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了創業,如何做準備。如果你確定要在本行業中創業,目前的工作就是最佳的學習機會。在這里,你將學習到一切你必需的知識。如果正在適合個人創業的小公司、小企業中工作,那是最好不過的了,你可以將所需知識、各個環節全面熟悉,而不會有盲點。你也能面對專業,全面分析研究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確立適合你個人特點的做法。
更為可取的是,老板出錢,就是在為你的成功準備經驗。你有充分的資料和機會來研究行業成敗。這個資訊條件是外面的人永遠得不到的。你是在內部,用一個老板的眼光在研究這些資訊,是在為你自己做創業的實地演習。
惟一遺憾的是,你始終不能真實地站在個人對全體負責的老板角度,全權平衡和處理各項事務、協調各個部門。這一課多半要在自己的事業中去學習了。
正確選擇你的行業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準行業對于創業的你至關重要。你要有獨到的眼光,選擇你熟悉的行業,不要隨波逐流,這樣你就會少走彎路。
這世界上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最難找到的就是適合自己走的那條道。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不能坐等機會,要自己創造條件;拿出成果來,獲得了社會的承認,事情就會好辦一些。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僅要善于觀察世界,善于觀察事物,也要善于觀察自己,了解自己。每個人都應該盡力找到自己最佳位置,找準屬于自己的人生跑道。當你事業受挫了,你不必灰心,也不必喪氣,相信堅強的信念定能點亮成功的燈盞,在總結失敗經驗的基礎上,考慮重新選擇和給自己定位。
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只憑自己一時的興趣和想法,那么定位就很不準確,有很大的盲目性。歌德一度沒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樹立了當畫家的錯誤志向,害得他浪費了十多年的光陰,為此他非常后悔。美國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為短小精悍的女人,結果走了一段彎路。后來幸虧經紀人的引導,她重新根據自己身材嬌小、個性鮮明、演技極富彈性的特點進行了正確的定位,出演《鋼琴課》等影片,一舉奪得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奧斯卡大獎。
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經過重新給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于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
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干的行業,后來果然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從市場需求中創造行業
有志于創業的人,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選擇行業。行業選擇正確與否關系到未來經營的成敗。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善于從市場需求中創造行業是選擇行業的最好方法。
擇行業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事情。理論上講,選擇行業一定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即應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選擇。
明白了可以經營哪些行業以后,便可以進行具體的行業選擇了。
市場的需要與自己的知識、技能、興趣相結合是選行的基本原則。
“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這是企業界的一句箴言,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市場需要什么,不是單純靠理論能解決的問題,還要靠自己去發現。搞清楚什么是人們最需要的,什么是市場最歡迎的,什么是自己最擅長的,什么是自己最容易干的,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作出決策。
不熟不做,選擇行業不能好高騖遠,應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做自己熟悉的事情。
一個擅長飲食業的朋友,總是羨慕他的珠寶界的朋友,認為他們財大氣粗,珠光寶氣,風風光光。于是他決定放棄飲食業,進軍珠寶業。一年后,由于資金周轉問題,他不得不又做回飲食業。
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特殊的本領和特別熟悉的領域,你就應該從日常的衣食住行開始。
吉列剃須刀是世界名牌產品,而他的創始人吉列既不是理發員出身,也沒做過剃刀生意,他發明吉列剃刀完全是從自己的生活需要出發的。在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20世紀人類的重大發明中,吉列剃刀也榜上有名。因為“它改變了世界上將近一半男人處理胡子的方式”。小小剃刀揮舞全球,是因為大家都需要它,盡管它是一種小商品,但需求量很大,市場容量很大。這個例子說明,著重于大多數人需求的投資,會得到好的回報。
創業的關鍵是要善于捕捉市場機會。
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西部興起了淘金熱。列維了解到淘金工人對褲子的抱怨和要求后,按著要求用帆布設計出了褲子,這就是后來的牛仔褲。牛仔褲因為適合了礦工的要求,大受礦工歡迎,以后更是風靡整個世界。列維因此也發了大財,成為服裝界舉足輕重的領袖。
捕捉市場機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誰能正確地把握住不同行業的發展態勢,搶占行業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擁有未來的財富。尋找那些在未來有很大發展前途的產業,對于想創業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經濟時代,專業性不強、簡單重復性的工作會越來越少,專業性強且需要創新精神的工作會迅速增加。
有人在羅馬搞了一間“時間銀行”。這所銀行儲蓄的不是金錢而是服務時間。例如,44歲的安東尼奧是鐵路工人,他會干一手好木匠活,他用自己的手藝為別人做木工,換取對方教他的孩子彈鋼琴和跳舞;41歲的卡爾教陶藝,他的衣服由學生熨燙;15歲的安德列為他的拉丁語教師講授計算機。這樣的時間銀行在意大利有幾百所,僅羅馬就有幾千戶居民是它的客戶。這種看似傳統的“以貨易貨”方式,在新的時代增添了新的內容。
無數的創業機會就在眼前,關鍵是要轉變觀念,學會從市場需求中發現機會,創造行業。可以肯定現有的行業經過創新可以衍生出更多的行業。
把計劃分步進行
相信你已制定了自己宏大的計劃,可你不可能一步達到,你還要制定一些小計劃,分步來完成你的宏大計劃。當你把這些小計劃一步步完成時,你就成功實現了你的宏大的計劃。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后,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這個謎終于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么說的: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分段實現大目標真可謂是經驗之談,這一思想甚至適用于所有的“行業”。
報紙上曾經報道一位擁有100萬美元的富翁,原來卻是一位乞丐。在我們心中難免懷疑:依靠人們施舍一分一毛的人,為何卻擁有如此巨額的存款?事實上,這些存款當然并非憑空得來,而是由一點點小額存款累聚而成。從一分到十元,到千元,到萬元,到百萬元,就這么積聚而成。若想靠乞討很快存滿100萬美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開業時機至關重要
小資本起家必須小心地選擇開業時機,否則失利后便難以翻身。正確分析市場的盛衰,在市場旺盛的時候揚帆起航,在市場衰退的時候發現潛在的商機,這是你成功起家必備的重要條件。
本生意的開張很重要,一旦創業時走錯了路或選錯了時機,失敗了便很難翻身。
開業的時間很重要,挑選什么日子開始施展拳腳呢?這兒說的時間不是指我們一般的查看日歷,求神問卜的擇日。當然,開業時選擇吉日吉時,我們也不妨照俗例進行,以祈求心安理得。不過合適的開業時間是指應在什么時候加人市場競爭和跟客戶交手。
在被問及開業時機時,大部分的人會說:“當然是選市場旺盛,整體經濟上揚的時刻開業原則上,這個選擇是對的,但這不是絕對的。
其一,要看什么行業,譬如香港在1982年是經濟全面走緩的,但在這兩年間的電影娛樂事業卻有蓬勃發展的跡象,一兩家頗富盛名的電影制作公司就是在這期間崛起且站穩陣腳的。因為經濟不景氣,人們心情普遍低落,故而電影成了生活的調劑品,反而大受歡迎。
甚至圖書零售業的資深人員說經濟放緩對圖書業不一定有影響,雖然人們負擔不起,但因前景渺茫,需要尋求精神安慰,于是便買本書,這樣可以享受很多個晚上,真正地修身養性。
在上述情況下,反而是在經濟放緩的環境下把生意做起來了。
這就說明開業時間的選擇,也要視行業性質與市場的反應才能作定奪。不要因循守舊,一成不變。
其二,開業時機的選擇,原則上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為這樣會縮短收回成本的時間C但在市場低潮時開始經營,不一定就是錯誤的抉擇。
這里有一實例,美國百貨業巨子約翰韋特空手變大亨,就是因為他初人商界時,專門挑選經濟不景氣時開業。
經濟放緩,可以爭取到很多極有利的經營條件,包括長達一年的免租期、節省為數不少的裝修費用、上乘的員工素質、偏低的供應貨品合約等,因為人們都在拼命爭取生意的機會,故而降低了要求。
于是約翰韋特就小心地計算成本,將開支控制到最低,以便熬過艱難的市場低潮期,然后他就翹起二郎腿在經濟復蘇階段賺取數倍的利潤。
所以開業期的選擇是一大學問,在惡劣的環境中仍會有生意可為。
美國華爾街證券交易所的國際業務總裁曾有一句佳話:“在美國有史以來經濟最低潮的時期,華爾街內跳樓自殺的人多到使過路人不敢走在街中心,然而,那個時候,仍有大把的交易在進行。”人不可能一分鐘脫離衣食住行,所以一定有生意可做,關鍵在于如何去開創經營而已。
把握好國家政策
有的人因為觸犯國家政策而失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人因為順應國家政策而好運連連,所以你要學后者,及時洞察和把握國家政策動向,你就順應了“天時”,你也會應運而起。
1093年3月,在電視碘鎢燈強光照射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當臺灣女記者問劉永好最關心什么的時候,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關心改革開放的政策。”
熟悉劉永好的人這樣證實他起家的企業戰略:每一步都符合共和國發展的邏輯。而劉本人則在“符合”之前加上“力求”二字,并且坦白地承認:“我摔過跤,交過一大筆學費。”
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弟兄們籌劃著同生產隊聯辦“奇異電子廠”。可是籌集好資金,拿出音響樣品之后,卻被公社干部“槍斃”了:開什么黑店?有這種“公私融合”的政策嗎?盡管三中全會給中國的大政方針調了弦、定了調,但經濟改革之門尚未洞開。你急什么呢?
“此路不通”的路標,就這樣把劉氏兄弟引進了養殖場。今天看來,此舉收獲不只是豐厚的利潤,更重要的是讓劉永好看到摸準政策的重要,“跌回跟頭學了個乖”一一所謂企業家抓住機遇,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善于抓住政策調整的契機。這是企業的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