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小時經濟學
- (日)根井雅弘
- 965字
- 2022-03-03 14:32:48
經濟飛躍式發展為學術創造條件
在夢中,經太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
街上行人的講話像是英語,但仔細聽又不怎么能聽懂。
真的是英語嗎?
如果這里真是英國,總該有倫敦塔和西敏寺吧?找半天也沒看見。
也許這里不是倫敦呢。
有個商販在說詹姆士·瓦特(1736—1819)的事兒,講述他是如何得到校方的特許,在格拉斯哥大學校園內擁有自己的工作室的。
詹姆士·瓦特!
這人應該就是在后來成功改良蒸汽機構造,并點燃工業革命導火索的那個瓦特吧!
亞當·斯密的介紹書中寫道,他和瓦特在格拉斯哥大學曾有一段同校時光。
經太回想了一下自己在世界史中學到的東西。
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紡紗機、阿克萊特的水力紡紗機、克朗普頓的騾子紡紗機等,從18世紀后半期開始,發明創造層出不窮,再加上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和瓦特改良蒸汽機,紡織工業的生產效率從此有了飛躍式的發展。
斯密于1790年去世,當然不會知道之后的機械化大工業的發達,以及進入19世紀后的各種故事(例如史蒂芬孫的蒸汽機車、美國人富爾頓的蒸汽船試制)。
但無論如何,斯密生活的英國在當時已稱得上是工業革命的一盞明燈。
說到英國,經太突然意識到格拉斯哥在蘇格蘭。
為謹慎起見,又回想了一下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合并的時間,是在1707年。從那時起,已經是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了(下文除了有必要區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地方,一律統稱“英國”)。
1723年6月5日,斯密出生于蘇格蘭東海岸的一個叫寇克卡迪的村莊,是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合并后出生的。然而在合并之前畢竟是兩個國家,難免有一些摩擦。在那之后也發生了詹姆士黨叛亂(1715年和1745年),圖謀復辟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
蘇格蘭的中部平原(lowland)和北部高地(highland)之間,原本就存在貧富差異,即使和英格蘭合并后,這個問題依然懸而未決,來自高地的不滿最終導致了叛亂的爆發。
如果合并只帶來了負面效果,那么這個合并定然也不會長久。借由合并,蘇格蘭也開始參加北美和西印度等地的殖民地貿易。
格拉斯哥和周邊地帶也逐漸享受到其所帶來的利益。
這樣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自由和進步的氛圍,也帶來了學術的發展。
斯密的傳記和介紹里寫道,像道德哲學這種思考在商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社會里的人性和道德面貌的學問,它的起源就是蘇格蘭的這個時期。
研究這些問題的人,被稱作“蘇格蘭啟蒙思想家”。比如斯密的老師弗蘭西斯·哈奇森、大衛·休謨、威廉·羅伯特等,斯密本人也是這個譜系中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