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在成長:張銀玲的8堂極簡心理課
- 張銀玲
- 1438字
- 2022-02-24 17:03:36
第1章?內在勇氣篇
想好好學習,但注意力總是不集中,該怎么辦
來訪者思思告訴我,她以前的學習成績很好,頗受老師喜歡。可上了高中,她的成績下降得厲害,這讓她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我問她:“當你在準備考試時,你會想到什么?”
她說會想到最好的閨密,她之前的成績一般,但如今卻比自己的要好了。
對思思來說,曾經的學霸光環褪去、不能掌控自己的成績等這些擔憂一直存在于她的潛意識之中。想要解決她的焦慮,就必須消除這種擔憂。
在思思的認知里,閨密的成績不可以超越自己。一旦她的認知被打破,就會產生不安。就像斑馬一樣,如果周圍有獅子,它就無法安心吃草。
斑馬的緊張感有助于它們保護自己不被敵人吃掉。人的焦慮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我們應對當下的困境,可過度的焦慮只會使得我們失去信心。
思思白天不能集中注意力,晚上又常常失眠。這形成了某種惡性循環。
有位心理學家說:“如果改變認知對你來說很難,那么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追求改變和成長的方式是錯誤的,是不符合自我發展規律的。”
換句話說,思思總達不到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因為她的思維方式是錯誤的。她錯在將學習與他人連接在了一起。
思思不接納現狀,或者說不接納一切與目標不相符的狀態或結果。
這是她個人出現問題的根源。
為什么“不接納”就會導致目標很難實現呢?
或許,我們可以用一些與心理學和大腦科學相關的知識來解釋。
很多時候,當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出現時,大腦就會把它看成一種威脅,并由此釋放一系列壓力激素。而這些壓力激素會讓我們產生緊張和焦慮感,并促使大腦想辦法改變此時的狀態,以消除痛苦。
壓力激素和焦慮感當然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適當的壓力激素有助于提高專注力和行動效率。不過,這種壓力激素只會在處理某種特定類型的目標(明確、短期可完成、屬于掌控范圍內的執行類目標)上有效。
舉個例子,假設你要背50個英語單詞。因為你已經有了基礎,對這項任務很熟練,在這時,給你一些壓力,反而有助于提高你的效率,使你更快地達成目標。
但如果這個目標是長期的,或是你掌控不了的,又或是需要大量發散性思考和創造力的,那么壓力激素就會起反作用。
因此,對思思來說,成績的下降打破了自己是完美的這一幻想。
不肯接納挫敗,改變就會變得困難。如果思思想要擺脫注意力不集中的現狀,首先就要處理好心態和情緒問題,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這才是最關鍵的。
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目標。對已經完成的目標,要與從前的自己比,要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心情就會好一些。
少一些患得患失,少一些對自己過高的要求,多給自己一段時間,逐步讓狀態好起來。
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最關鍵的就是手機的影響,所以要控制玩手機的時間。
周末放假時,可以選擇去圖書館閱讀,也可以選擇與家人談笑風生,可以做一頓可口的美食,也可以去戶外郊游……返璞歸真,回歸最簡單、純粹的生活方式,回歸自己的初心,這對身心很有益。
當然,也可以做正念冥想練習。比如,給自己3分鐘不被打擾的時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當你發現自己走神了,就深吸一口氣,同時把注意力帶回來,其他什么也不用想。
不斷重復做練習,直到你走神的次數越來越少,專注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堅持練習,你就能在第一時間內敏銳地覺察出自己的注意力是如何飄走的,并且你的專注力也會得到提升。
對學生來說,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心理壓力太大,學習目的不明確,過度疲勞……但不管是什么因素,都要對內外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學累了就休息,太緊張就去運動放松。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將自己的學習狀態調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