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碼40億年生命史:從化石到DNA
- (美)尼爾·舒賓?
- 1733字
- 2022-02-22 18:29:35
第2章
胚胎的想法
現代分類學之父卡爾·林奈(1707—1778)一生中研究了成百上千種動植物。他的科學分類中幾乎沒有任何感性因素——僅有一次例外。在林奈研究的數千種動物中,他特別保留了一種動物用于表達輕蔑和嘲笑。孩子們都知道蠑螈是一種長著大眼睛的溫柔動物,有著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四肢和尾巴。但是出于某種未知的原因,林奈認為它們是“骯臟而令人討厭的動物”,因此慶幸“創造者沒有制造太多的蠑螈”。
如果林奈認為蠑螈是造物的底線,那么其他人則將它們視為原始的,甚至是有魔法的生物。從老普林尼到奧古斯丁,哲學家將蠑螈想象成從熔巖、地獄或火焰中誕生的生物。對奧古斯丁而言,蠑螈是有人真的因詛咒而葬身火海的切實證據。奧古斯丁的觀點源于一種說法,即蠑螈能抵抗火焰或從篝火中涌出。這些超能力可能反映出它們的某些生物學特征。正如水族館管理員和蠑螈愛好者所知,一些種類的蠑螈喜歡藏身在腐爛的原木底面。在奧古斯丁的年代,人們撿拾柴火的時候無意間撿到了這些藏著蠑螈的原木。當他們點燃原木后看到蠑螈從里面跑出來時,無疑會驚呼“這是什么邪惡的東西”。
盡管世界上蠑螈的種類相對較少(根據最近的一些估計,大概有500種),但它們與人類的關系遠不止內心的仇恨、詛咒的念頭和火中誕生的生命。它們一直是一種新研究方法的催化劑,而這種方法可以用來理解生命史上的重大轉變。
在19世紀頭10年,動物探險之旅遍及大洲、山脈和叢林。科學家描述了成千上萬種新的礦物、物種和手工藝品。勘探船上通常有一位博物學家,他的工作是收集和研究沿途所遇到的物種、巖石和景觀。能夠對隨探險隊抵達倫敦、巴黎和柏林的碼頭和火車站的標本進行分析并發表結果的人,將名噪一時。
如果說有人生來就是動物學家,那么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教授奧古斯特·杜美瑞(1812—1870)正是這樣一個人。他像他的父親安德烈·杜美瑞一樣,也是博物館的長期教授,熱衷于研究爬行動物和昆蟲。父子倆合作開展研究,并共同在博物館里建立一個動物園。如此一來,除了動物標本之外,他們還能直接觀察活體動物。老杜美瑞借用兒子的解剖描述,發表了頗具影響力的動物界分類觀點。當安德烈于1860年去世后,奧古斯特開始報復式地描述新物種。
1864年1月,奧古斯特·杜美瑞從一個探險隊那里得到了6只蠑螈,他們在探索墨西哥城外的一個湖泊時采集了這些蠑螈。這是一種大型成年蠑螈,與當時已知的任何成年蠑螈都不同,它們有全套的羽狀外鰓,如成簇的羽毛一樣從頭的基部向外伸出。這些生物的背部甚至還有一條脊,一直延伸到鰭狀的尾巴。這些特性明顯意味著:這些成年蠑螈生活在水中,具有鰓和水生生物的體形。
探險家們并不知道蠑螈在阿茲特克文化中歷史悠久。雖然科學界是第一次見到蠑螈,但在墨西哥,蠑螈是人們最喜歡的美食之一,經過烤制之后通常為盛宴和特殊儀式所用。
在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的提示下,奧古斯特認為這些水生兩棲動物可能為魚類如何演化出陸地行走能力提供線索。他將這些新寶貝飼養在他和父親建造的動物園中。幸運的是,其中有雄性也有雌性。大約一年后,奧古斯特讓它們進行交配并產生受精卵。1865年,這些卵孵化出了非常健康的蠑螈幼體。蠑螈很好養,條件合適的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需要不多的食物即可存活。在奧古斯特的飼養下,一切進展順利,因此他也沒怎么關注它們。
那年的下半年,奧古斯特終于想起來去看一眼養蠑螈的圍欄。這一看不要緊,他的第一個想法是一定有人動了他的籠子!因為現在里面出現了兩種蠑螈。首先,里面有原來的蠑螈父母——大型水生有鰓的成年個體。但是,它們旁邊還有另一種蠑螈:這些蠑螈的體型也很大,但看起來完全是陸地生物,沒有鰓,也沒有水生的尾巴,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們可以棲息在水中。通過仔細觀察它們的解剖結構,并與科學文獻中已經描述過的物種進行比較,奧古斯特意識到,這些所謂的新生物早在幾年前就已被科學家命名了。它們具有鈍口螈屬(Ambystoma)的確切特征,是一種廣為人知的陸生蠑螈。

圖2-1 杜美瑞的兩種蠑螈
這兩種蠑螈差別如此之大,以至于根據林奈的分類方案,它們完全可以被歸為兩個不同的屬,而不是種。這就好像奧古斯特把黑猩猩放進籠子,結果第二年發現籠子里大猩猩和黑猩猩其樂融融地住在一起。
一個全新的物種憑空出現了嗎?奧古斯特的籠子里發生了什么重大轉變嗎?這一次,蠑螈又揭示了什么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