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電商主播養成手冊
- 董關鵬等
- 2885字
- 2022-02-25 15:10:31
叢書序
朋友們,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已經到來。
我們怎么樣來定義一個時代?
科學技術、藝術特色、生活方式、經濟模式,甚至價值觀,都可以成為時代標簽。從生產力發展水平這個角度來說,以“移動互聯網”來標記這個時代,絕對毋庸置疑。它既是媒介,也是內容;既是工具,也是理念。它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甚至思維方式,帶給人類社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網絡技術中的5G技術與全媒體應用正在成為當下社會的技術底色,世界的系統性重構正在加速。
隨著全媒體融合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以直播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模式和電商主播為代表的全媒體新職業形態,在國民經濟生產和商業流通領域的比重不斷加大,以電商主播為核心驅動力的全媒體產業鏈不斷清晰。直播電商、短視頻、全域電商運營和數字化運營等行業與業態,對我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均產生了重要影響,為城市品牌傳播、產業優化、企業轉型、鄉村振興、大學生就業創業等方面帶來了新動力和巨大的發展機遇。
全媒體產業鏈的形成并非偶然。我們以電商主播和短視頻為例,從形式上來說,其脫胎于電視購物,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即時性、體驗感和互動感,直播購物恰恰彌補了電視購物的缺點。2016年網絡直播行業進入發展元年。隨后網絡直播行業和短視頻高速發展,大量直播平臺興起,直播群體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究其實質,電商直播與短視頻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經濟、科技、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經濟層面來說,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制造業極度繁榮、社會商品極大豐富是電商直播興起的物質基礎。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為電商直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足量的商品品類與品種。
從社會層面來說,直播電商、短視頻滿足了消費和社交兩個方面的需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物質的消費也有情感的滿足,網絡直播和短視頻在提供豐富優質商品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電商的單向購買、靜默下單模式,它提供了情感交流和人際溝通場景,實現了社交與消費的融合。
與此同時,隨著5G技術和大數據、VR、AR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電商運營與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在不斷加快。信息與智媒時代,媒介與社會深度交融,從技術、藝術、管理、區域等各個維度,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錯與融合境界,推動了電子商務向“品效”合一的全域電商轉化,也推動了傳統行業和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中國傳媒大學培訓學院立足時代,直面互聯網經濟發展現狀,適時推出了“中傳電商與新媒體運營叢書”,包括“電商主播養成”“全域電商運營”“短視頻策劃與創作”,以及“企業的數字化運營”等主題,旨在幫助學員、企業與行業,深入了解時代特征,掌握當下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需要的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抓住發展機遇,創造價值,實現夢想。
什么是傳媒的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呢?一言以蔽之,即順應這個時代的最新要求,運用一切最新的傳媒工具,遵循不斷調整中、變化著的傳播規律,對個人形象、企業文化和產品推廣進行維護與創新的理論與方法。它一定不能僅僅是傳媒專業學生的專利,也不能是只有主播或互聯網營銷專業人士才需要學習的。恰恰相反,它是一種適應性極為廣泛的應用型理論與技能,我們希望它可以啟發、賦能和幫助更多人。這套叢書力求做到寬口徑、多入口,盡可能做到既有專業性,又能服務大眾,普遍適用于不同身份和職業的讀者。傳媒時代,人人都需要學習一點傳媒理論與技術。
傳媒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是提升個人就業和創業能力的好工具。短視頻、新媒體、電商與直播電商、直播藝術與技術等,既是新概念,也是新工具,更是新思路。學習和掌握相應的理論和技能技術,就相當于獲得了信息時代的準入許可,好比一本“駕照”,準許我們入場、上路,讓大家有機會到達任何目的地。在當下的5G技術與全媒體發展時代,在未來以6G、7G或其他的技術為標簽的時代,無論你就讀于何種專業,從事任何職業,擁有何種身份,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傳媒思維、傳媒方法和傳媒素養。人們了解直播思維,學習語言藝術與公眾表達,掌握一定的鏡頭前表現技巧,有助于提升語言、形象、心理、思維、審美等多維度的綜合能力,在求職、就業、創業、管理等多領域占據主動、獲得機遇。
跟隨日新月異的技術與行業發展,學習傳媒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將助力大家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5G技術與全媒體發展加速了知識的更新與迭代,“終身學習”理念正在得到公眾的普遍認可,“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小康社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與互聯網相關的藝術與技術以快速迭代和結構更新為特點,要跟上時代潮流甚至引領潮流,則必須掌握相關的理論與技能。中國傳媒大學培訓學院以“終身學習”理念引領自身教學產品優化和服務創新,著力為學員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選擇,引導、服務公眾全面獲得文化、傳媒、科技、藝術、管理等諸方面的知識和方法,為公眾提供一站式學習服務和成長指導。這套叢書正是“終身學習”理念下的產物,助力企業、高校和個人掌握最先進的傳媒工具、最多元的傳播手段,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和傳播意識,提高學習能力與信息加工能力。
傳媒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有助于各地高校實現專業升級創新。各地高校與高職院校專業的設置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因時、因地、緊跟國際國內人才需求而改變。為社會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掌握一專多能、既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同時具備實踐動手能力的優秀畢業生,是每一所院校的理想。在當下的全媒體融合發展時代,提高傳媒意識、提升媒介素養和高效使用傳媒工具,對于任何領域的人才來說都十分必要。“傳媒+”“直播+”等理念與模式,成為高校專業升級、教學創新的有力推手和有益抓手。
傳媒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有助于城鄉發展和經濟騰飛。在當下的5G技術與全媒體發展時代,經濟發展需要打開新思路,掌握新工具,培養新人才,實現新發展。學習傳媒基本理論與基礎技能,可以更好地順應時代需求,服務于“鄉村振興”和“小康社會”建設,服務于城市品牌傳播、經濟轉型、產業創新,推動城市新生、經濟騰飛。
立足時代,服務社會,力求普遍適用,這既是本叢書的編寫初衷,也是本叢書的目標。我們相信,它將助力人們實現傳媒時代的再“社會化”過程,完成全媒體時代的精英進階,適應并引領時代潮流。
知從何來,所以勇往直前。未來,中國傳媒大學培訓學院將始終以科學化、系統化、社會化為目標,夯實行業培訓、教育智庫和咨詢服務三大主要功能,持續為社會提供新媒體應用、新聞宣傳、公關廣告、輿論引導、企業傳播、國際傳播、戲劇影視、播音主持、傳媒技術、文旅融媒、青少年教育和高校師資培訓等多方面的優質課程及服務,并結合教學實踐與科研,不斷推出各類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理論性與操作性、思想性與指導性于一體的教材與實用手冊。以多維度、多角度審視時代要求與個人需求,以前沿知識技術為原料,以人文關懷為尺度,以拿來即用為標準,精心設計與打磨出版物與課程雙體系,助力社會發展與個人能力提升,并不斷向廣度與深度掘進。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與傳媒界人士和每一位不斷加入其中的新朋友共勉。
董關鵬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傳媒大學培訓學院院長、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全國領導干部媒介素養培訓基地主任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