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不肯罷休
- 三國:我考古我自己
- 龍嗷嗷
- 2017字
- 2022-04-21 14:56:00
“哦?志成有什么說法?”鄭合好奇地問道。
“你們可記得楚陽那句話?”
“哪一句?”眾人問道。
那位“志成”搖頭晃腦地吟誦道。
“這和撫遠只吃兩頓有何關系?”有人繼續問道。
不過也有一些人,面帶思索之色,暗自重復著楚陽這句話。
“大家不用聽志成瞎說,也不要亂想,這只是我自己一個人的習慣。”郭奉孝不等志成繼續說下去,連忙解釋道。
志成卻不肯罷休:“你說吃兩頓是你的習慣,那你一直只穿麻衣芒鞋,又怎么解釋?別說你一個六百石,想要攢錢娶媳婦啊。”
眾人爆發出一陣善意的大笑,郭奉孝也跟著笑了起來,只道:“這當然也是習慣。”
黃力心中若有所思: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哐當”,一聲巨響,楚陽家里的大花瓶砸倒在地,變成了一攤碎片。
“哎喲,我的姑奶奶……”三個奶娘雞飛狗跳地追了上去,把陳好捉拿歸案。
“咯咯咯。”陳好爆發出一陣愉悅的笑聲。
剛滿了周歲的她,已經是陳府的一大災害了。
陳好身體健康,學會走路以后跑得快,力氣大,走到哪兒,往往就會禍害到哪兒。
“主君,是我們沒看好小姐,請主君恕罪。”
奶娘們見到楚陽聞聲前來查看,忙跪在地上求饒道。
一個落地的五尺高陶瓷花瓶,價格十分昂貴。
不過這東西是楚陽自己的陶坊生產的,所以他倒也不怎么心疼,并沒有責怪這些奶娘。
“我女兒真可愛,力氣真大。”楚陽例行地夸獎著女兒。
“爸爸。”陳好看見楚陽,就要從奶娘手中掙脫,想要到楚陽身邊來。
這時候董白也聽到了聲音,出來一看就知道是女兒干的好事,不禁橫眉怒目,轉身就去取了一根藤條出來。
于是楚陽抱著女兒,跟董白在大廳里繞起了圈子。
“咯咯咯。”陳好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她以為這是在做游戲。
董白累了,便扔了藤條,雙手叉腰,站在那里生氣。
“好了阿白,不要生氣了。回頭我讓他們送一個更大的花瓶過來,還是上面有畫的那種。”楚陽安慰道。
現在楚陽的陶坊已經攻克好幾種顏色的釉料,可以在瓷器上做出特定的花色了。
董白皺著眉頭,她可不是為了花瓶生氣,而是被淘氣的女兒氣到了。
“我上次和你說的事,你轉告蔡姑娘了嗎?”楚陽見沒有了危險,就抱著陳好靠近了董白,問道。
董白點了點頭。
陳好在楚陽的懷里掙扎了起來,扭著身子想要投入董白的懷抱,還一邊喊著:“媽媽。”
董白溫柔地接過女兒,看著孩子的笑臉,又是生氣又是開心,忍不住重重地吐了口氣。
“她怎么說?”楚陽問道。
董白再次點了點頭。
“太好了。”楚陽高興地說道,把母女倆一起擁入了懷中。
他之前一直想邀請蔡琰去大漢綜合學校任教,但蔡琰始終不肯答應。
楚陽沒有死心,只是他每天十分繁忙,只有晚上才能回家,也總是見不到蔡琰的面。
于是他寫了好幾封信,不惜搬出蔡邕的名頭,一會兒說惋惜蔡公的一生所學失傳,一會兒說大漢需要蔡琰的才華。
楚陽臉皮極厚,不在意蔡琰一次次地拒絕,這些信他都委托董白轉交。
也不知道是終于被楚陽說動了,還是不耐他的糾纏,現在蔡琰終于答應了楚陽的請求,同意了去大漢綜合學校任教。
董白忽然想起了什么,把女兒往楚陽手里一塞,轉頭去屋里拿出了一封請柬出來。
“哦,原來孟起居然就要結婚了嗎?”
看完請柬,楚陽若有所思的說道。
馬超和張星的婚禮,楚陽肯定還是要給個面子去參加的。
說起來楚陽不久前還參加了羅棟的婚禮。
和婁阿牛不一樣,羅棟在駐守鑄幣廠期間,娶了一位大匠的女兒,那可還是個黃花大閨女。
若是婁阿牛肯等一等,以他今天的地位,娶個完璧之身其實也是很容易的。不過婁阿牛也新納了一房小妾,只是楚陽等人沒有再參加他的婚禮罷了。
馬超歇了快一年,是時候給他找點活干干了。
當然,楚陽也沒有那么喪心病狂,所以決定等馬超娶完媳婦,把今年最后這幾個月過完,等明年開春再派他出去為自己打仗。
當晚楚陽又被董白趕走,要求他去與自己的侍妾努力造人。
這位侍妾名為雙兒,原本就是董白的親信婢女,如果不是身份差別,差不多等于是和董白一起長大的閨蜜了。
楚陽無心追求美色,但奈何當初董白和羅棟達成了共識,認為楚陽需要盡快獲得一個兒子。而這個任務僅靠董白一人,完成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所以聯手把雙兒塞進了楚陽的被窩。
既然吃了肉,那楚陽還是打算負責的。
好在他年輕力壯,更是只需要吃喝就能恢復精力,倒不至于冷落了雙兒。
“主君,你覺得昭姬怎么樣?”
雙兒云鬢散亂,臉頰微紅,滿足地靠在楚陽懷里,突然問了一個離題萬里的問題。
楚陽立刻警惕起來,問道:“是誰讓你問這件事的?”
其實不用問也知道,除了董白不遺余力地想幫楚陽多找幾個,還能有誰有這個膽子?
“這是妾身自己的想法,主君請勿見怪。”雙兒道。
“這件事你們不用想了。蔡姑娘當初是因為被李沽逼婚,才找上門來求我庇護的;若是我自己對她下了手,那和李沽有什么區別?”楚陽倒也沒有生氣,只是和顏悅色地向雙兒分析道。
這些話,她必定也是要轉告董白的。
“要是昭姬自己愿意呢?”雙兒不死心地問道。
“唉,我說你們別給我添麻煩行嗎?”楚陽無奈地嘆道。
次日,楚陽抽出了一天時間,前往北宮官署,處理積壓的公務。
隨著手中幕僚和屬吏漸漸學會了楚陽的辦事風格,其實很多朝中公事,都不再需要楚陽親自過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