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華麗的辭藻
- 三國:我考古我自己
- 龍嗷嗷
- 2052字
- 2022-04-21 14:55:00
“各路軍閥紛紛割據,戰火四起,生靈涂炭,黔首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即使你是豪強之家,也不能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大漢立國四百余年,也曾有過國泰民安的時候。現在,人還是那些人,國還是那個國,可事情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我們是否能改變這一切?”
“人人都說,自己要匡扶漢室,要濟困扶危,要安定天下,可是他們越努力,這個國家就變得越混亂,這是為什么?”
“每一個試圖終結亂世,還天下以太平的人,都會成為喊著同樣口號之人的敵人。”
“我們也一樣,我們試圖真正地結束這一切,我們也會成為他們所有人的敵人……”
很明顯,這是楚陽編寫的,這種行文方式和《漢語》、《歷史》等書一樣,透著一股生怕別人看不懂的味道。
所以對于黃力來說,理解這份宣言還是能做到的。
《大漢復興聯合會宣言》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字,黃力反復看了兩遍,然后陷入了沉思。
復聯的目標很簡單,只有兩條。
一,實現大漢的統一。
二,每個人每天都能吃上三頓飯。
然而想要實現這兩個目標,絕不是輕易的事。
宣言中反復強調了作為復聯成員,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以及需要付出的代價。
黃力并不傻,他相信現在試圖加入復聯的人,絕不是每個人都做好了這種準備,也不是每個人都打算為了實現復聯的目標,而愿意付出一切。
畢竟復聯是楚陽建立的組織。
楚陽是什么人?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楚陽權傾朝野,是現在炙手可熱的大權臣,大漢朝廷的真正主宰者。
甚至你說楚陽隨時都可以取代漢室,自己登基為帝,都會有大把人相信和追隨。
所以雖然宣言強調不能為了升官發財而來,但這根本擋不住那些確實想要升官發財的人試圖加入。
“我不用管其他人,我只要知道自己是愿意照著宣言做的就行了。”黃力下定了決心。
他請教了鄭合,請鄭合指點自己寫了一份“加入大漢復興聯合會申請書”。
根據鄭合的建議,黃力沒有強迫自己去研究那些華麗的辭藻。
他用最簡單直接的語句,表達了自己愿意加入復聯的決心,同時做好了為之犧牲的準備,最后著重提到了自己對復聯的理解。
“我愿意為了國家統一,為了國人都能吃上三頓飯,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與復聯的同仁們一起奮斗。”
申請書在鄭合的引領下,交給了“監察委員會”的干員郭奉孝。
“好的,我會和監委會同仁們對你進行考察的,你繼續正常地生活和學習就行了。”郭奉孝說道。
此時的郭奉孝,一副老成之態,一點也不像個十四歲的少年。
不過這并不奇怪。
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十四歲就是可以娶妻的年紀了。
獻帝也不過才十五歲,但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兒子。
黃力也是十五歲,卻已是一個因傷殘而退伍的軍人。
或許這些十四五歲的少年,在其他年代,還可以繼續任性,繼續享受自己的花樣年華。然而現在在這里,他們已經需要擔負起家國的重任,并且沒有任何人覺得這有什么不對。
他們的身體可能還不夠結實,知識可能還不夠豐富,但無不是飽經滄桑,心理早已成熟,不會再把自己視作小孩。
黃力的同期退伍士卒,其中也有三四個人,申請了加入復聯。
于是無形中,黃力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圈子。
鄭合也喜歡帶著黃力等“預備會員”一起活動,讓他們熟悉復聯的成員,并一起參與復聯的建設和完善。
比如這天晚上,復聯的成員們,按照慣例舉行了“讀書會”,黃力也得以被邀請參與。
其實這個讀書會,嚴格說來,只是眾人對自己學習過的書籍進行的交流,以及探討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大事”,更象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聊天聚會。
到場的約有二十多人,除了十幾名正式的復聯成員,其他還有七八名象黃力一般,申請了還沒被批準的“預備會員”。
眾人先是各自匯報了一番自己學習的進度,對于那些儒家經典,其實也說不出什么見解來,大多是重復一下老師們的觀點。
然后郭奉孝說了一件事,倒是讓眾人有些吃驚:“我打算報名去學習軍事和騎術。”
“你不是已經選修了所有的經文課程嗎?哪還有時間去學那些?”鄭合詫異地問道。
前一段時間,郭奉孝作為老師,居然挨個報了五經的課程,當時就引起過一場小范圍的轟動。
他其實是無需參加選修課的,其他老師也不知道這能不能被允許,于是詢問了陳校長,得到了肯定的答復:“無論師生,只要愿意學,滿足學習的基礎和條件,都可以選修任意課程。”
結果這事還引起了效仿——許褚不顧自己一大把胡子,也報名選修了《漢語》、《算數》、《歷史》和《常識》四門課程。
郭奉孝對鄭合等人道:“時間肯定是有的,我覺得我們也需要一個強壯的身體。而且我最近看到‘六藝’的說法,也提倡在讀書的同時,還要懂得騎射。”
“強壯的身體?哈哈,撫遠,你先習慣吃三頓飯再說吧。就你現在那樣,每天習慣只吃兩頓,怎么能強壯起來?”一位青年士人笑道。
郭奉孝也露出一個微笑,說道:“我出身窮苦,這么多年下來也習慣一日兩餐,一時改不了。再說我這兩頓,已經是能吃飽了,請舉安不要再嘲笑于我。”
這群年輕人,都已經取了字號。
比如郭奉孝,字號就是“撫遠”。
這位被他稱為“舉安”的青年,大名叫做趙泊,是趙謙的孫子,趙道的堂侄。
就連黃力,也在鄭合的建議下,取了一個“奮韜”的字號,只是他現在用起來還有些不習慣,總覺得自己不配似的。
“諸位同仁,你們根本就不懂撫遠的真意。”另一名正式的復聯會員,面帶神秘的微笑,環顧眾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