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雙燈
一
都說靜海縣西南那邊,地里不是土,全是火藥面子。把那干結在地皮上白花花的火硝刮下來,摻上硫黃木炭,就是炸藥。再加上鹽堿,土里的火性太大、太強、太壯,莊稼不生,野草長不到三寸就枯死;逢到大旱時節,烈日暴曬,大開洼地無緣無故自個兒會冒起黑煙來……可有一種灌木狀叢生的堿蓬,俗稱紅柳,卻成片成片硬活下來,有時候不知為什么,一下子全死了,死時變得通紅通紅,像一團團熱辣辣的火苗。在夕照里望去,靜靜的,亮亮的,好像地里的火藥全都狂燒起來。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火藥吃火藥,自來不少村子,家家戶戶都是制造鞭炮煙花的小作坊,屋里院里總放著一點就炸的火藥盆子,一不留神就屋頂上天、血肉橫飛;土匪、游勇、雜牌軍常竄到這里來,不搶糧食,專搶火藥,弄不對勁兒就藥炸人亡。那么此地人的性子又是怎樣?是急是緩是韌是烈?拿人們常用的話說便是:點著一根藥信子瞧瞧。
牛寶,人稱“賣缸魚的牛寶”,今年二十三,陳官屯人。他祖宗神道,名字起得像算命一般準,牛寶二字就是他的一切。先說牛,他渾身牛一般壯實的肉,一雙總睜得圓圓、似乎眨也不眨的牛眼,還有股牛勁,牛脾氣,頭上沒角卻好頂牛,舌頭比牛舌還硬,不會巧說話;再說寶,他天生一雙寶手,雖長得短粗厚硬,手掌像肉餅子,卻從楊柳青外婆家學來一手好畫,專畫大年貼在水缸上求福求貴的缸魚:一條肥鯉揚頭擺尾,配上蓮蓬荷花,連年有余呀!那紅魚綠水,金蓮粉荷,一看照眼,圖樣出得富態,版線刻得活泛,顏色上得亮堂,畫缸魚的人多的是,可這喜慶興旺的勁兒誰也學不來。年年臘月大集上,不少人專等著“賣缸魚”的牛寶來。一露面,全出手,臘月里攢的錢,夠一年四季零花。真像是手里捏個寶,想什么變什么。
臘月十四這天,靜海縣城的大集已經很有年味了。牛寶肩扛三百張缸魚到集上,找一塊人流往返的地界兒,站不多時候,賣個干凈,別無他事,便輕輕爽爽去往頂西邊的炮市看熱鬧。
這里的炮市,天下少有。原本是條河,年年秋后河水干涸,三九天河泥凍硬,這河床便成了賣鞭炮的集市。牛寶最愛看這陣勢,遠近各村趕來一車車鞭炮,都停在兩岸河堤上,車上鞭炮用大紅棉被蒙蓋嚴實,怕引上火。牲口的眼睛一律使紅布遮住,耳朵使紅布堵上,怕給炮聲嚇驚。為什么使紅色的布?造鞭炮的都是鋌而走險,災禍四伏,據說紅色避邪。人們拿著自家制造的鞭炮,走下堤坡,到河床上去放,相互爭強斗勝,哪家的鞭炮出眾,自然招引很多人來買。這一截子差不多二里長的河床里,濃煙裹眼,煙硝嗆鼻,連天炮響震得耳朵生疼。這股子火爆兇猛的勁兒,叫牛寶看得快活,不覺下了堤坡,但還沒到鞭炮陣的中央,滿腦袋就全是鞭炮屑兒了。
把事情挑出頭來的是這女人。這女人一下子跳進牛寶的眼睛里。怎么能說是這女人跳進他眼里?她還離著遠呢!可世上好看的女子,都不是你瞧見的,而是她自己招災惹事活靈靈跳到你眼里來的。她頂大二十出頭,頭上扎塊大紅布頭巾,兩鬢各耷拉下一片黑發,像是烏鴉的翅膀,把她那張有紅有白鮮活透亮的小鼓臉兒夾在當中。她人在那么遠,牛寶怎么能看得這般清楚?魂兒給勾了去唄!漸會兒,才看明白,北邊堤坡一棵歪脖老柳樹下,停著一輛驢車,她坐在蒙著大紅棉被滿滿一車鞭炮上。倚車站著兩個小子,一個大,一個小,各執一根放鞭用的長竹竿子,這兩個小子什么模樣,牛寶滿沒瞧見。
他像駕了云,雙腳由得也由不得自己,幻幻糊糊一步步朝那女人走去。看這女人像看花,愈近愈好看,那眉眼五官,畫也畫不出這般美,而且清清楚楚,白處雪白,黑處烏黑,紅處鮮紅,像羊腸子湯那樣又鮮又沖……忽然,一桿竹竿橫在他身前,牛寶怔住才看清,原來就是站在那女人車前的小子,年齡較大的一個,十八九年歲,圓頭圓腦,四方厚嘴,肥嘟嘟的嘴巴子凍得像唱戲打臉涂了胭脂,倒是虎虎實實樣子,只可惜長了一雙單眼皮。這圓頭小子問道:“你是買炮的,還是賣炮的?”口氣很不客氣。
牛寶正要回話的當口,從這小子肩頭剛好與那女人眼對眼,只覺得兩個深幽幽、晃著天光的井眼對著自己,弄不好就要一頭栽進去。心里一恍惚,說出的話便岔出道兒去。
“賣炮的,干啥?”
他哪賣過炮,為什么偏偏這樣說?這話一錯,可就把自己送上絕路了。
圓頭小子說:“這邊是俺們蔡家賣鞭炮的地界兒。你要來買炮,俺不攔你;你要賣炮,對不住!你先放一掛叫俺們瞧瞧,要是比俺們強,這地界兒就歸你了。”說罷,嘴唇朝天噘,不信天下還有老大,也不信還有老二。
牛寶涌上來一股勁。說不清是叫這小子的傲氣激的,還是叫那女人的美色擠的。反正他頂上牛。聽完圓頭小子的話,撥頭就走,到那邊炮市中央,在嗆鼻震耳的濃煙烈炮中轉了兩圈,尋到一家賣鞭的,個大,賊響,掏錢買了四掛,都是千頭大查鞭,還高價把人家放鞭使的大竹竿也買下來,返回到這圓頭小子面前,閑話不會講,剝開大紅包紙,挑起一掛就放,一陣火閃煙騰,聲如炸雷,噼噼啪啪連珠般響起來,真是好鞭!惹得不少人圍上來并紛紛喝彩叫好。可這掛鞭放完,圓頭小子站在原地并沒動,嘴仍噘著,一臉不屑的神氣。牛寶一瞅他繞在竿子上的一掛鞭,差點沒笑出聲來;這掛硬紙卷的小鋼鞭,分外細小,像是豆芽菜,而自己的大查鞭卻同小指頭粗,擺在一起,只怕那小鋼鞭像一堆耗子屎啦。想必是這圓頭小子心虛不敢比試,故作高傲,再不端端架子還不倒下來?明擺著對方叫自己比趴下了!抬眼瞧那女人,越發興奮起來,把余下三掛大查鞭扎成一束,使竿子高高挑起,拿火一點,三掛齊響,聲音翻番,成百上千小爆竹噴火刺煙,紛紛炸落下來,好似一陣恣肆的彈雨。牛寶不懂放鞭炮的門道,竿子舉得過直,許多爆竹就落到他頭上肩上手上,還有幾個從領口掉進衣服,在前胸后背炸了,這一炸,尤其透過火光硝煙看見那女人正在笑他,立時撒起歡來,粗聲吆喊,尖聲歡叫,似唱非唱,腿又蹦,肩又擺,手中的竹竿子像是醉漢的腰,東搖西晃,甩得爆竹四下散落,逼得圍觀的人叫著笑著往后退,有人認出賣缸魚的牛寶,不知他遇上喜還是撞上邪,跑到這里來瞎鬧,耍活寶。
就這時候,空中一聲“啪”!清脆至極,像是清晨車把式將那帶露水的鞭子,在涼冽的空氣里麻利地一抖。
牛寶沒弄明白這聲音打哪兒來,跟著就聽這鞭子在半空中“啪啪”抽打起來,愈打愈緊愈密,聲音毫不粘連,每一響都異常清晰、干脆、剛烈,上下左右,響在何處都一清二楚。牛寶這才瞅見,原來是圓頭小子把他那掛小鋼鞭點響了。奇了!他這鞭怎么聲聲都像是鉆到耳朵里炸,直要把耳膜炸裂?這炸聲還把三掛大查鞭的響聲從耳朵里趕了出來,趕到外邊,變得像拍打棉襖或吹破豬尿泡的那種悶響,完全成了圓頭小子那小鋼鞭的陪襯了。真奇了!他豆芽菜似的小鞭,哪來如此大的炸勁兒?當兩人竿子上的鞭炮全放凈,對面站著,牛寶瞪大眼發傻,圓頭小子指指地面,牛寶一瞅更是驚訝。圓頭小子身周一片炸得粉粉碎的鞭炮屑兒,像是籮過,細如粉末,足見炸藥的勁力;自己四周卻有許多爆竹根本沒炸開,到處是燒凈了火藥黑乎乎的紙筒子,圍觀的人給他起哄,喝倒彩,這算栽到家了。他抬頭硬叫自己向歪脖柳樹下邊望去,那女人也在嘿嘿笑話他。這笑比任何人嘲弄挖苦都叫他難堪。他要是土行孫,當即就扎進地里。羞惱之下,把竹竿子一扔,朝圓頭小子說:
“十八號大集,咱再到這兒見!”
“干啥等到十八,”圓頭小子神氣活現地說,“你要不服,帶著好貨去獨流鎮找俺們,那兒后天就是集!”
周圍一片叫好,此地人就喜歡這種帶勁的話。
二
轉過兩天,牛寶在獨流鎮的炮市上拉開陣勢。
獨流鎮的炮市與靜海縣城不同。十來畝平平坦坦一塊場子,四外圍著泥坯壘的一道墻,多處坍塌,任人跨出跨進;地上光禿禿,只是戳著高高矮矮許多拴牲口的木樁,平時這是買賣牲口的地界兒。可一入臘月,賣花炮的漸漸擠進來,鞭炮一響,牲口嚇走了,自然而然改做臨時的炮市。
今兒牛寶好精神。一身嶄新的棉襖棉褲,烏鞋凈襪,腦袋一早洗過,此刻太陽一照,墨黑油亮。賣炮的人從沒有這般打扮,煙熏火燎,鞭炸炮崩,衣衫多是舊破與糊洞。牛寶平時最不愛新衣,這樣一身全新,架架楞楞,生生板板,像是相親來的。他身邊站著一個蒼白消瘦的小子,帶著病象,一雙小眼倒是亮亮閃閃,十二分的精神。這人是他堂弟,名喚竇哥,專門折騰花炮的小販。昨天牛寶請他買來一批上好鞭炮。竇哥既鉆錢眼,也講義氣,買賣道上很有情面,這批鞭炮是他打沿兒莊“萬家雷”家里買出來的。這“萬家雷”不單名滿靜海,還在天津衛宮前大街和北平的廠甸設炮攤,掛字號,有幾分名氣。人說“萬家雷”能開山打洞,裝進大炮膛里當炮彈使。
牛寶連夜把鞭炮上凡有“萬家雷”的戳記都扯下來,換上紅紙,臨時使塊杜梨木刻條大鯉魚蓋上去。自打靜海造炮千八百年來,還沒見過這字號。轉天滿滿裝一小車,運到集上,車上車下擺得漂漂亮亮;大掛的萬頭雷子鞭,一包三尺多高,立在車上,像半扇豬,極是氣派。牛寶和竇哥各拿一根大竹竿,足足兩丈長,左右一站,好比守陣門的兩員武將。
對面是圓頭小子,手握長竿,挑一掛紅紙大鞭,橫刀立馬站在前頭。后邊是裝滿鞭炮的驢車,那女人面雕泥塑般坐在車上。車前,除去那年齡小的小子,還多出一個黑瘦瘦的男子。他們腰上全扎一條避邪用的紅布腰帶。炮市上的人看這陣勢,知道要比炮,都圍了上來。
竇哥一瞅對方,眼珠驚得差點沒掉在地上,扭臉對牛寶低聲說:
“牛寶哥,你咋跟他們斗上氣兒了?人家是文安縣蔡家呵!在天津衛‘蔡家鞭’和‘萬家雷’齊名,前二年蔡家老大給火藥炸死,蔡家人不大往咱靜海這邊來了,‘蔡家鞭’也見不著了。哎,你瞧,坐在車上那俊俏人就是蔡家大媳婦,名叫春枝,方圓百里,打燈籠也難找著這么俊的人兒!可惜守了寡!這圓腦袋小子是蔡三,倚車站著的是蔡家老二和老四,都是放炮的好手。咱的炮再好,也放不過人家,更別說人家‘蔡家鞭’了!”
牛寶聽了,腦袋里只多了春枝,根本沒有“蔡家鞭”,還要多問,可不容他說話,圓頭圓腦的蔡三已經將竹竿子使勁劃起圈兒來,直把拴在竿尖上的那掛鞭甩成一條直線,在空中嗚嗚響。賣鞭的人都這么做,顯示自己編炮使的麻繩結實不斷。跟著,蔡三又變了手法,耍起花活,叫手中的竿子轉起來,半圈緊,半圈松,一緊一松,有張有弛,那鞭就忽彎忽直,忽剛忽柔,蛇舞龍飛,十分好看,還沒點炮,就引得人們叫好。隨后,竹竿往地上“噔”地一戳,鞭炮垂下來,點著就炸,聲音比上次那小鋼鞭響幾倍,震得周圍一些拉車的牲口慌慌挪動身子和腿,受不住,要跑。
牛寶挑起一掛雷子鞭也點響,“萬家雷”名不虛傳,個個爆竹都像炸雷,帶著一股烈性與豪氣,只比蔡家的大鞭強,絕不比蔡家弱,也招來一陣喝好。
兩邊就緊緊較上勁兒。
只見蔡三往右邊一閃,小小蔡四從車子那兒走來,手提一掛巨型大鞭,每只都有黃瓜一般粗,總共十二只,像是提著一串長茄子,引得人們喊怪叫奇。蔡四身小,雖然斜向上舉,最下邊的一只大鞭依然嚓嚓蹭地。牛寶頭次瞧見這般大的鞭。竇哥告訴他:“這叫‘一步一響’,走一步,炸一個,這是蔡家鞭的看家貨,已經多年見不到,你一聽就知道了。”他掏錢給了身邊一個熟人,嘀咕些話,然后對牛寶說:“我叫人去買他幾掛,有幾掛這鞭當幌子,今年多賺一倍錢。”
蔡四走到場子中央,蔡三幫他點著藥信子,大鞭炸天,響聲像打炮,震得看熱鬧的人不單堵耳朵,還閉眼。小小蔡四卻毫不為之所動,炮炸身邊,濃煙蔽體,他卻像提著籠子遛鳥,從容又清閑,叫人佩服蔡家人鞭炮這行真有功底。
蔡四穩穩當當走了十二步,一停,手里的大鞭剛好放完。一時不少人涌上來,爭買大鞭。竇哥揚手大叫:“別急,還有更好的家伙哪!”他從車上抱下來一個天下少見的大雷子炮,立在地上,一尺多高,快要齊到膝蓋,小胳膊粗,藥信子像根麻繩,大紅紙筒,上邊蓋的戳記是條墨線大魚。
“娘喲!這不是炸城池子用的吧!”有人驚叫道。
“你瞧炮上那條魚,挺像是牛寶的缸魚,哎,那壯小子是牛寶吧,他咋改行賣起炮來了?”
人們議論著。
春枝在車上,仍舊像娘娘廟里的泥像,端坐不動,只是眼睫毛偶爾驚戰一下,那是聽到人們議論時的反應,這反應卻不為任何人發現。
牛寶拿香點著大雷子炮,轟地炸開,煙騰火起,聲如天塌地陷,近前的人濺了一身黃土,沒人叫,都呆了,像是出了大事。連牛寶都發蒙,一時竟不知發生什么意外。面皮生疼,是大炮炸開氣浪拍打的。唯有蔡家人眼皮眨也沒眨,但這一炸,卻使春枝對眼前的事全然明了了。
隨后兩邊各逞其能,蔡家人放炮似有用不盡的花樣,可牛寶一招不會,新棉襖叫炮打煳了兩大片,一只耳朵打紅了,差點丟人現眼,多虧竇哥常年販炮,見多識廣,會使小伎倆,支應著局面,但要不是“萬家雷”貨真價實,東西地道,也早叫蔡家打趴下了。看來,真東西沒虧吃,此亦萬事之理。
蔡家老二放“二踢腳”的本事,叫人贊嘆不已。他打開兩把“二踢腳”,一個個插在紅布腰帶上,站在場子中央,先照尋常手法放上天空。蔡家鞭好,炮一樣是頭等;這“二踢腳”飛得高,炸得脆,高空一炸,碎屑飛散,像是打中一只鳥,羽毛迸開,飄飄飛去。他這樣一連放三個,便換了手法,把“二踢腳”倒拿手里,點著藥信子,先叫下邊一響在手上炸了,再用力拋上天空,炸上邊一響。想叫它在哪兒炸就在哪兒炸。圓頭圓腦的蔡三在兩丈開外舉起一掛鞭,蔡二看準,點著“二踢腳”,炸掉一響后,把余下一響拋過去,正好在那掛鞭下端炸開,當即引著那鞭,噼噼啪啪響起來,更引得周圍一個滿堂彩。這蔡老二得好卻不罷手,更演出一手絕活。他像剛才那樣倒拿“二踢腳”,炸掉下邊一響后,卻不拋出手,而是交給另一只手,抓住炸開的下半截,叫上邊一響在另一只手上炸。兩響不離手,一手一響,這招極是危險,換手慢了,就把手炸傷。但他黑瘦瘦緊繃繃的臉上老練而自信,動作從容又嫻熟,好像玩一條魚。
牛寶見對方壓住自己,心里著急。
竇哥說:“在天津衛大街上擺炮攤,不叫你亂放‘二踢腳’,怕引著房子,崩著人,‘二踢腳’就這樣拿在手里,放給人看。蔡老大,就是那女人死了的爺們兒,還有手活兒更絕,他把大雷子夾在手指頭縫里,一個指縫夾一個,兩手總共夾八個,平舉著,八個藥信子先后點著,哪個快炸,松開哪個。叫雷子掉下來炸,可又不能碰地,碰地會彈起來崩著人。這火候拿不準,手指頭就炸飛了。如今蔡老大一死,沒人敢耍這手活了。哎,牛寶哥,你咋直眼了?”
牛寶聽著這話,眼盯著春枝,腦袋里轟地涌出個念頭,他對竇哥說:
“你給俺把大雷子夾在手指頭縫里,俺試試。”
“你瘋啦,這手活是拿空炮筒子練出來的,咋能使真的試?炸壞手,你使啥畫缸魚,俺不干!”竇哥說。
牛寶不理他,從車上取些大雷子,一個個夾在手指縫里,平舉雙臂,瞪大眼,用一種命令口氣對竇哥說:“點上!”
竇哥見事不好,想扔下香頭跑掉。
誰知牛寶這么一來,蔡家哥仨如同中了槍彈,怔住。春枝臉色十分難看,像是鬧心口疼;蔡三紅著臉喊道:“這小子當俺們蔡家沒人,欺侮俺們嫂子,拼啦!”哥仨瘋了似的沖過來。還有蔡家同鄉和要好的也一齊擁上。
牛寶還沒弄懂這緣故,就給蔡家人摁在地上,竇哥也被揪扯住。對方喊著要把雷子插進他們屁眼兒點上,竇哥嚇得叫救命求饒,想解釋,卻不知牛寶與蔡家究竟什么仇。牛寶給十來只大手死死摁著,摁得愈死,他犟勁愈大,用力一掙,腦袋剛抬起來,嘴巴反被壓下來,在凍硬的地皮上蹭破,火辣辣的疼痛,蔡老三問他要干啥,他火在身體里撞,嘴更笨,索性大叫:
“俺想做你哥,俺想做蔡老大!”
這話叫在場的人全傻了!傻子也沒有這么說話的。蔡家哥仨氣得發狂,把他拉起來,用幾十掛大鞭把他渾身上下纏起來,要炸他。牛寶使勁使得脖子腦門全是青筋,叫著:
“點火,點火呀!死活我是你哥啦!”
蔡三攥著一把香火,指著牛寶說:“你欺人太甚,俺豁出去吃官司,坐大牢,今兒也要把你點了,大伙閃開,我個人做事個人當——”說著就要沖上去點。
“慢著。”忽然響起一個清亮的聲音。
牛寶瞧見春枝竟站在他身前,一手攔著蔡三,面朝自己。這張臉就是在楊柳青年畫《美人圖》上也找不著,可此刻滿面愁容,兩眼亮晃晃,厚厚包著淚水,像是委屈極了。在牛寶驚訝中,春枝說:“你不好好賣你的‘缸魚’,弄來這些‘萬家雷’來鬧啥?你要再來攪擾俺,俺就親手點這鞭!”然后對蔡家哥仨說,“回家!”一扭身,一大片眼淚全甩在牛寶當胸上。牛寶覺得,像是一排槍子打在自己身上。
春枝和蔡家人去了,渾身纏著大鞭的牛寶,像那拴牲口的木樁,直呆呆戳在那兒。
三
如果牛寶不去沿兒莊,他和春枝這段糾纏也就此罷了。自己一時迷糊、冒傻、犯渾,把人家好好一個女人逼成那份可憐相。究竟春枝因何這般痛苦不堪,他琢磨不透。眼盯著濺在他棉衣上春枝的淚痕,后悔到頭,不住地罵自己,最后把剩下的半車鞭炮堆在大開洼里點了,炸成火海雷天,惹得鄰村人敲鑼報警,以為誰家造炮,中了邪火,炸了窩。
轉過兩天,竇哥提著兩瓶老白干,一包天津衛大德祥的雞蛋糕來找他,要一同去沿兒莊謝謝人家姓萬的,不管牛寶自己的事如何,人家“萬家雷”真給使勁兒,那巨型的大雷子炮是萬老爺子特意做的,真叫激動人心!這事關著竇哥生意道兒上的情面義氣,牛寶便隨竇哥來到沿兒莊。
沿兒莊人上至七老八十,下至童男童女,倘若不會造炮,非殘即傻。尤其在這臘月里,家家院子的樹杈上、衣竿上、屋檐下,都晾滿整掛整掛沉甸甸的大鞭,好比秋后拿線串成串兒、曬在屋外的大辣椒;墻頭擺滿捆成盤的雷子兩響,像是碼起來的大南瓜,極是好看。那些進村出村的大車裝滿花炮,蒙上大紅棉被,在冰天雪地里更是惹眼。這臘月的鞭炮之鄉雖然十二分的熱鬧,卻聽不到一聲炮響。靜得絕對,靜得離奇,靜得叫人揪心。
牛寶萬萬想不到,這位跟火藥打一輩子交道的萬老爺子,竟然膽小如鼠。三九寒冬,屋里和屋外一般冷,炕不生火,灶不燒柴,茶碗里水全結成冰,唯有說話時從嘴里冒出點熱氣。牛寶和竇哥一進門,萬老爺子就嘀咕他們身上有沒有鐵器、抽煙打火的家伙,鞋底釘沒釘“橘子瓣兒”?還非叫他倆抬腳亮鞋底,看清楚才放心。竇哥假裝不高興地說:
“萬老爺子每次都這么折騰我,下次我得光屁股來了。”
“別怪我疑神疑鬼。火是我們這行的災。我不認字,我爹說災字就是下邊一個‘火’字,上邊三個火苗。所以俺們非到做飯時才生火,煙也不抽,家里除去做飯的鍋,不準使一點鐵器。那九十堡的‘炮打燈’楊四,就是稱火藥時,秤砣掉在地上,迸出火星子,把一桶火藥引炸,炸得楊四沒有尸首,秤砣飛出半里多地。火這東西不知打哪來的,有時兩家隔一道墻,這家點煙,火竟能穿墻過去,把那家屋里的鞭炮引著,火可邪啦……”萬老爺子說到這兒,兩眼發直,像是見到鬼,“哎,竇哥,你可小心點桌上那盆火藥!”
待竇哥把“萬家雷”前天在獨流鎮顯威風的情景,一說一吹一捧,萬老爺子才松開面皮,滿臉直垂的皺紋也打彎了,齜開一嘴黃牙笑了。這兒井水鹽堿也大,人牙焦黃。他神情得意地問道:
“俺那大活咋樣?”
“還用說。生把土地炸個大坑,人說再炸就炸出個井來了。是不是這么說的,牛寶哥?”竇哥朝牛寶擠擠眼,叫他幫腔,哄萬老爺子高興。
牛寶嘴拙,找不著話說,只傻笑,點頭。
萬老爺子越發得意,笑瞇瞇再問:
“你們跟誰家比炮?”
“俺們咋能拿您的‘萬家雷’去跟無名小輩比試,那不成請關老爺和小兵小卒比高低了?對手是文安縣‘蔡家鞭’蔡家,行吧?”
“噢?”萬老爺子驚訝得很,他說,“蔡老大一死,都說蔡家關門不造炮,掛在天津衛的牌匾都摘了,怎么又出頭露面,是不是假冒?”
“咋能假冒呢?蔡家四個大活人都在場呀!”
“咋四個?”
“蔡家老二、老三、老四,哥仨……”
“對呀,才三個,咋四個呢?”
“還有人家蔡老大的那俊媳婦春枝呢。春枝她——”竇哥說到春枝,看牛寶直了眼,便趕緊停住口。
“竇哥,你嘴動,胳膊別亂動,小心俺那火藥盆子!”萬老爺子叫道。然后嘆口氣說:“春枝那孩子命夠苦,三個跟她貼近的男人全給炸死了——她爹,她公公,她爺們兒!俺說她是火命!是火!是災!”
牛寶聽得驚異不已,他死也想聽明白;竇哥完全清楚牛寶的心思,何況他自己也想知道這聞所未聞的事,便死乞白賴,東繞西套,終于從萬老爺子肚里掏出下邊的話:
“哎,竇哥,俺當你萬事通呢,你咋不知春枝姓楊,她爹就是九十堡‘炮打燈’楊四呵。還是大清時候,天津衛炮市上就有句話,是‘蔡家鞭,萬家雷,楊家的炮打燈’,這都是上兩輩人創的牌子,到今兒全是百年老炮了。那時,因為楊家是本縣人,跟俺們萬家熟識,蔡家遠在文安,相互只知其名罷了。到了俺們這輩,楊家跟蔡家認識了,很要好,兩家給春枝和蔡老大定了娃娃親。可春枝十歲就死了媽,跟她爹相依為命過日子。后來孩子們長大,該成親了,蔡家老頭子就去找楊四商量嫁娶的日子,楊四怕春枝走了,一個人受不住孤單,非要蔡老大倒插門。其實蔡家有四個兒子,少一個在身邊怕啥?蔡家老頭子偏不肯,談崩了,都上了火氣,蔡家老頭子回家喝悶酒,一頭醉倒,睡成爛泥巴,忘了熱炕上還烤著幾十掛受了潮的大鞭呢!一下烤過了勁兒,炮炸火起,怪的是四個大小伙子愣沒打火里弄出他們爹,活活燒死。蔡家人恨死楊四,沒人提那婚事。過兩年,哎,就是俺剛頭說過的——楊四同村人來找他借點火藥,提著桿秤來稱分量。造炮的人弄火藥絕不準使鐵器,勺用木勺,鏟用木鏟,他怎么忘了秤砣是鐵疙瘩呢!秤桿一斜,秤砣砸在石頭上,火星子迸進火藥里,生把人炸得凈光光,連根骨頭也沒找到,你們說奇不奇?好好一個人,像是變成一股煙,影都沒留下,這是遭了啥罪?啥災?楊家只剩下春枝孤孤單單一個閨女。那蔡老大來向她求婚,她不肯,不知因為她爹欠著蔡家一條命,還是怕一走,‘炮打燈’楊家的根兒就此絕了?蔡老大打小跟春枝要好,知道這閨女的性子比火藥還強,他竟造了一百個‘炮打雙燈’去到楊家門口放。意思是你楊家祖業給我蔡老大接過來了,絕斷不了根脈。蔡老大是造炮好手,更是放炮好手,他把‘炮打雙燈’一個個立在手掌上托著放。凡是打上天的炮,頭一響都得用‘豎藥’,只往高處躥,不往橫處炸。頂多覺出點坐力來,絕不會傷手。這又表示,他蔡老大已經把楊家的‘炮打燈’學到家了。一百個放完,春枝流著淚出屋,二話沒說,跟他去了文安……哎,竇哥,這些事你咋會不知道呢?”
“只只片片聽見過,可各村各莊造花炮的年年出事,年年死人,哪會連成您這么長的故事!”竇哥說,“俺倒聽人說過蔡老大的死,他是惹了大仙吧?”
“說是也是。春枝嫁到蔡家第二年,也是年根底下,她做了一盤‘炮打燈’,打算三十夜里自己放,祭祖唄!她剩下一捧炸藥沒處放,就使高麗紙包個包兒,塞到雞窩后邊夾縫里。這地方平時絕沒人去碰,最保險,誰知夜里鬧黃鼠狼鉆進雞窩后邊夾縫里,這也奇了,它上房翻墻,跑哪兒去不成,偏扎到火藥包上,蔡老大拿棍子一捅,嘿,正好,‘轟’地生把蔡老大炸得人飛起來,撞在屋檐上,再摔下來,成了血人……唉,怎么這樣巧,又都巧到春枝一個人身上?也是命唄!出殯那天,春枝把自己編了十天十夜的兩掛大鞭,足有幾十萬頭,掛在大門兩邊老樹上,放起來足足響了整整一夜,直叫整個村的人聽著聽著,都聽哭了……”
牛寶聽到這里,忽地翻身趴在地上,給萬老爺子叩頭。萬老爺子蒙了,忙彎腰攙扶,說道:
“俺哪句話傷著你了,快起來,快起來,告訴俺,俺賠不是!”
牛寶卻不起身,腦門撞地,冬冬山響,然后抬起淚花花的臉說:“您得教俺造‘炮打燈’,您得教俺造‘炮打燈’,您得教俺造‘炮打燈’……”反反復復只這一句話。
萬老爺子更糊涂了,竇哥心里卻很明白,他害怕牛寶再去惹事,但牛寶犟上勁兒的事,愈攔愈壞,因此他非但沒有勸阻,反也趴在地上給萬老爺子叩頭說:
“您成全俺哥哥吧!”
這句話像是在萬老爺子腦袋里點盞燈。萬老爺子先是驚訝,隨后搖著頭低聲說:
“要說春枝是個好閨女,懂事明理,知情講義,可惜她天生是火命,是災禍!你去問問文安縣的光棍,還有人敢娶她做老婆嗎?聽俺一句吧,老弟!你只要一沾她,災禍就撲上身,快快絕了這念頭!”
牛寶額頭頂著地,一動不動,說話的聲音便又悶又重:“俺、俺死活要當蔡老大。”他不會再多說一句。
鄉里人之間并不靠說,哼哼兩聲,誰都能知道誰的意思。萬老爺子嘆口長氣,無奈地說道:“都是命里有呵!好,都起來吧,俺教!”他屁股沒離凳子,一轉,旁邊就是一頭吊在房梁上的趕版。他使這趕版一下一個,趕出四五十個炮筒子交給牛寶。然后把桌上的火藥盒子和幾個料碗端過來說:“一硝、二磺、三木炭,火藥就這三樣東西。你要想往天上打,少放磺,多放炭,這叫豎藥;你要想往橫處炸,多放磺,少放炭,這叫橫藥。‘炮打燈’是把燈往天上送,下邊一響必得用豎藥。聽明白了?硫黃好買,縣城里鋪子就賣,木炭你自己會燒?”
“俺畫樣子就拿木炭起稿。把柳樹枝用泥封在洋鐵罐里燒,行不?”牛寶說。
“這可不行!造炮的木炭不能使柳枝,只能用青麻稈。”
“麻稈倒有,可硝到哪兒去弄?”
“堿河邊有的是,白花花一片片。人說文安任丘那邊地上的硝更好,是火硝。”竇哥插嘴說。
“使那硝造炮,還不如放屁響。俺告你們個絕密。你們要是說給外人,俺就使炮炸了你們——”萬老爺子湊過織滿皺紋的老臉,表情神秘,壓低嗓音說,“你們就到俺家對面那茅廁后的墻上去刮。”
“那是尿硝呵!”竇哥說。
“誰說不是。這村里人身上全是硝,尿出來的尿燙手,結成的尿硝才有勁兒哪!我家的不行,人老了,沒火力。對面崔家五個小子,個個像小牛,那硝面子才是好東西。”萬老爺子說,“這硝弄回去,可不能直接使,先用鍋熬,熬成水,潑在木炭上,晾干壓成粉再摻硫黃。記著,一份硝炭,一份半硫黃。‘炮打燈’使豎藥,還得多放硝炭!”
“那打到天上的燈,咋做法?”牛寶問。
萬老爺子說:“這東西叫明子,你不會配,俺送你些吧。”他從身后拿出兩個瓦壇子,里邊裝著黃豆大小、藥丸似的東西,各拿出幾十粒,分別使紅綠紙包上。“這紅紙包的,打到天上就是紅燈,綠紙包的打到天上是綠燈。‘炮打燈’有很多樣兒,有一響一燈,有兩響七燈,欲稱‘炮打七燈’,可燈色都是黃色的。唯有這‘炮打雙燈’,一紅一綠,打到天上才好看哪!聽俺爺爺說,大清時候,男的向女的求婚,就在人家房前放這炮。當年蔡老大在楊家房前放‘炮打雙燈’,多半就是這意思。”
牛寶呼啦一聲又趴地上,給萬老爺子連磕響頭,像是遇到救命大恩人。他動作太猛,差點把桌上火藥盆子撞下來,幸虧竇哥眼疾手快抱住了。
待牛寶與竇哥千恩萬謝告辭回去,萬老爺子一人嘆息、搖頭,還狠狠砸了自己幾拳,好像自己傷天害理、送人上西天了。
牛寶和竇哥出來就繞到對面茅廁后邊。一看沿墻根白白的,果然都是尿硝,又厚又硬,使瓦片刮下來,晶瑩閃亮。兩人正刮得帶勁,有個孩子喊:“有人偷硝了。”嚇得他倆趕緊使帽頭兜上硝面子,慌張逃出村,再逃回家。
牛寶照萬老爺子的法兒,買料、配料、裝活,他平日里干活認真,可此時腦袋著魔了,總一閃一閃老年間求婚使的那一雙雙紅燈綠燈,稀里糊涂弄不清硝炭同硫黃,該是哪多哪少,裝了一半,便不敢再裝。傍晚時候,竇哥來了,兩人一說,竇哥笑道:
“你腦袋里凈是那春枝啦,咋弄不清呢?‘炮打燈’使豎藥往天上打唄,多摻些木炭不就行了!”牛寶往藥里又加些木炭。兩人在房后空地上試了兩個,真鼓搗成啦!一響過后,打炮筒里飛出兩條亮線,一紅一綠,直上天空,老高老高,跟著變成一紅一綠兩盞燈,極亮極艷,照得天都暗了。竇哥看去,這雙燈不在天上,而是在牛寶眼里;那大眼眶子中間,絢爛五彩,爍爍逼人。可竇哥哪知,剛剛牛寶往火藥里加木炭之前,已經裝成的一些炮,配料正好弄反,豎藥成橫藥!
四
靜海縣城逢四逢八是大集。今兒是臘月二十八,大年根兒,趕集是最后一遭兒,買賣東西的人便都翻幾番,穿戴也鮮活多了;炮市上更是氣勢壓人,河床上煙火連天,炸聲如雷,像是開了戰;兩岸堤坡裝鞭炮的車排得密不透風,好似千軍萬馬列成長蛇陣。牛寶和竇哥手拿一包“炮打雙燈”,蹲在一輛牛車后頭,等候天晚人少。牛寶目光穿過大車輪子,一直死盯著春枝。她依舊在那歪脖柳樹下,坐那驢車上,依舊黑衣服、白臉兒、紅頭巾,但她不像前兩次木雕泥塑般紋絲不動,而是把俊俏小臉扭來扭去,東張西望,像是找什么。蔡家哥仨放鞭賣炮,忙前忙后,她卻像沒瞧見。
下晌后,炮市明顯歇下勁來,停在堤上的大車走了許多,零零落落,不成陣勢;河床中央的硝煙也見稀薄,看出一個個人來。日頭西沉,景物、天空乃至空氣全變暗,火光反顯得分外明亮。漸漸剩下的人多是鞭炮販子,吆喝喊叫加勁鬧,無非想把壓在手里的貨甩出去。鞭炮這東西,壓過臘月二十八,就得壓上一年。地上炸碎的鞭炮屑兒,已經鋪了厚厚一層,歪脖樹下的蔡家人開始收攤子,也要返回去了,就這時牛寶帶著竇哥突然出現在蔡家人面前。
春枝眼睛一亮,像是這才定住魂兒。
蔡家哥仨馬上抄起家伙走上來。他們見牛寶立眉張目,嘴角緊張得直抖,有股子決然神氣,以為并非比炮,只是要報復前仇,拼命來的。可牛寶不動手也不動嘴,他把厚厚大手平著向前一伸,掌心朝上,中央擺著一個“炮打雙燈”,大紅炮筒,綠紙糊頂,還使黃紙蓋個鯉魚戳記粘貼中間,鮮艷漂亮,不是畫畫的牛寶,誰能把花炮打扮成這個樣兒?蔡家哥仨一看,立即明白牛寶要干什么,氣急眼紅,竹竿子給抖動的膀臂震得嘩嘩響。他們回頭看春枝,等待嫂子下令,他們就把這欺侮人到家的小子活活打死。只見春枝臉刷白,沒一點血色,緊咬著嘴唇,兩眼卻像一對小火苗,閃閃冒光,叫蔡家哥仨不明白。
牛寶拿香頭把立在手心的炮點著,一聲響過,一對濃艷照眼的紅綠雙燈,騰空而起,他人也覺得隨同升起,絢爛地呈現在幽藍的晚空上。一個放過,竇哥就遞上一個,一雙雙火彈連續不斷打上天,美麗、響亮,又咄咄逼人。春枝抬頭看,這雙燈是她的過去——她最好的日子和最美的希望;而雙燈一亮一滅,便是她坎坷多難的歲月經歷,她入迷了。
突然,一聲巨響,一個炮在牛寶手心爆炸,沒往天上躥,卻往橫處崩,手心登時裂開,血淌下來。竇哥急得忙把塞在牲口耳朵里的紅布拉出來,要給牛寶纏手,一邊叫著:“牛寶哥,別再放了。人家春枝不會跟你的……”
牛寶搶過紅布一揚,朝竇哥喊道:“拿來,拿炮給俺!你不給俺就宰了你!”他瞪圓一對牛眼,像門神,很嚇人。腦門上的青筋鼓起來嘣嘣直跳。
一個炮遞過去,又炸了手心,眼瞅著皮開肉綻,手掌像托著一盤炒魷魚卷兒。竇哥忽想到萬老爺子的話,一股子不祥感透入骨頭,不覺心寒膽戰,掉著眼淚哀求道:
“咱中了萬老爺子的話了,再放下去沒命了,求你快回家吧!”
牛寶不吭聲,像是沒聽見。一個個炮立在血肉模糊的手掌上,點著藥信子,有的飛上去,有的往橫處亂炸,完全沒有準,血點子滴了一片。蔡家哥仨和周圍的人都看呆了。決死的人跟神仙差不多,叫人敬畏。那打上去的雙燈,像是帶著血,變成血燈。牛寶后牙咬得咯咯咯響,努力不叫托炮的胳膊打戰,兩眼死死盯著春枝。春枝坐在車上一動不動,但雙手緊緊抓住蓋在車上的紅棉被,好像一松手,人就要掉下車來。
牛寶又點著一個“炮打雙燈”,他萬沒想到這炮筒子里硫黃這么多,幾乎是炸彈,猛烈一聲巨響,火光閃著血光,牛寶倒在地上,春枝倒在車上。
一年后,還是臘月里,牛寶趕車往縣城趕集,左手揚鞭,殘斷的右手縮在襖袖里。他拿不成筆,不能再畫缸魚了,改賣“楊家的炮打燈”,而且只賣“炮打雙燈”。滿滿一車花炮蓋著大紅棉被,上頭坐著一個鮮艷如花的女人,便是春枝。
但人們說到他倆,都暗暗搖頭。竇哥無意間,把萬老爺子應驗了的預言泄露出來,大家更信春枝這女人是火、是災、是禍,瞧!她還沒進牛家門,就叫牛寶先廢了一只手,而且是干活畫畫的手,這跟搭進去半條命差不多。牛寶聽到這些閑話,憨笑不語,人間的苦樂唯有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