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龍王國經過了近兩百年的發展后,有了統一大陸的計劃。
但是在日星歷三千二百年到三千二百二十年,東龍王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斌獸暴動在東龍王國境內的東龍湖畔森林爆發。
這對于東龍王國來說簡直是災難,東龍王國在短短二十年間,經濟實力衰退了百分之七十,軍事實力銳減五分之四,東龍王國迎來了百年來最低迷的時期,而統一大陸的計劃也暫時擱置。
與此同時,在斌獸暴動被平定后的三十余年內各大與東龍王國接壤的勢力也對王國領土不斷蠶食。
東龍王國第三位君王東方祖發布詔令,對各大勢力的強者進行招攬,并大力培養職業者。
雖然在那時,東龍可能是自建國以來最弱的時期,但是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東龍仍然是大陸上最強的勢力,很多強者也順勢加入東龍王國,得到庇護。
日星歷三千四百年,東龍王國在經過又一次的發展之后,對大陸中部發動了戰爭。
僅僅兩年時間,東龍帝國便控制了輝煌平原地區。
并沒有讓大陸再等多長時間,在日星歷三千四百二十年時,東龍王國向大陸南部和西部地區同時進行征戰,日星歷三千四百二十七年,東龍王國控制了除北部北荒平原與北荒山脈的全部地區。
日星歷三千四百七十五年,東龍王國完全控制了領土范圍內的地區,同年,東龍王國第七位君王東方始登基,次年,對大陸北部發起了戰爭。
在日星歷三千五百零一年,東龍王國經過了五百多年,終于實現了統一大陸的目標,文武大陸終于有了它唯一的主人——東龍。
在同年,東龍王國改王國為帝國,改紀年法為東龍,而東方始也成為了東龍帝國的第一位帝王,被譽為“千古一帝”。
在東龍歷二百年,大陸上主要的幾個斌獸聚居地——北荒森林、北荒山脈、秩序高原、聯邦丘陵、東龍森林和無盡山脈等地同時爆發了斌獸暴動,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斌獸暴動,而東龍帝國也因為這次斌獸暴動近乎滅國。
東龍歷二百五十三年,東龍帝國在付出了巨大代價的情況下平定了斌獸暴動。這次平定斌獸暴動的行動中,職業者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再加之東龍帝國不像是以前王國時期時具有外患,于是東龍帝國決定傾一國之力全力發展職業者。
東龍歷三百二十三年,第一次天地大限終于出現。鳴異冕下在東龍歷三百五十七年沖破第一次天地大限,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武圣出現,而鳴異冕下也被稱為“開圣”。
自此之后到東龍歷七百年,東龍帝國先后出現了四十余位平圣。
東龍歷七百年,輝煌王國在兩位平圣的支持下于輝煌平原立國。東龍帝國隨后便集結大軍攻打輝煌王國,想要滅掉輝煌王國,維護自己大陸唯一國家的地位。輝煌王國在東龍大軍兵臨首都輝煌天使城后迫不得已派皇室成員前往東龍城談判。
一年零三個月后,東龍帝國收兵,并承認了輝煌王國的地位。輝煌王國成為了大陸上的第二個國家,從此與東龍帝國結盟,并直到今天,兩國仍然保持著牢不可破的關系,兩國皇室近乎代代聯姻。
東龍歷八百年,由人族與斌獸雜交而產生的獸人族出現,并集中到了北荒平原與北荒山脈地區。
東龍帝國并未對此事進行過多的干涉,畢竟,萬事萬物的存在,就必然有他們的道理,試圖阻擋甚至會被文武大陸的位面之主所排斥。
輝煌王國建立后的一段時間內,整片大陸暫時相安無事。不過,有了開頭,就有了很多人競相效仿。
果不其然,在東龍歷九百年至一千年間,歐爾克什聯邦、秩序帝國、天涯帝國、天啟王國、巴斯達斯王國和斯坦王國先后在平圣的支持下立國,但東龍帝國卻沒有再為此發動戰爭,直接承認了這六大勢力的存在。
據傳說,這是當初東龍皇室的一位平圣預的建議,而那位平圣預的能力是預知,在東龍帝國有著極高的地位。
預冕下認為只有人族擁有多個勢力的存在,才能彼此競爭,促進東龍帝國的進一步發展,以此來抵抗他預知到的大危機,讓東龍帝國能夠繼續留存下來。
東龍歷一千三百年,人類的實時平圣數量首次破二百,各國的實力都大幅度提高,第二次天地大限隨之出現。
人族六大后進勢力從此能夠與東龍輝煌聯盟抗衡,于是各國皇室對于東龍帝國在東龍大陸的絕對領導地位愈加不滿。
預冕下的實力是可以傳承的,所以在東龍帝國中,每一位百官之首都叫預,并且一定是一位平圣。
不過,這位平圣的戰斗力十分弱,甚至不具備文修擁有的構建符文及法陣的能力,但據丘仲冕下推測,預知能力真正實現戰斗力時的境界,應該達到帝境。到達帝境之后的預的戰斗力,丘仲冕下用“不可預知”來形容。
預冕下預知到人族最大的危機即將到來,東龍帝國也向人族其他六大勢力發出了警示,可是實際的作用并不明顯。
不可避免地,東龍歷一千三百二十年,歐爾克什聯邦再次煽動人族幾大后進勢力的不滿情緒,引發了第一次大陸戰爭。
六大勢力聯合向東龍帝國和輝煌王國發起了戰爭,雖然六大勢力立國時間并不長,不如輝煌王國,比起東龍帝國更是遠遠不如。
但是在國家軍事實力對比上,六大勢力卻可以與東龍帝國和輝煌王國分庭抗禮,甚至說,在平圣的數目上,六大勢力更勝一籌。
在戰爭中,平圣成為了真正的主力,平圣戰斗頻發,而低端的職業者和普通人卻變成了炮灰。
畢竟,平圣想要斬殺普通人,甚至不需要多做其他的事,只需要在威勢中摻雜著一絲殺氣,就可以輕輕松松地滅殺一支沒有平圣庇護的由普通人組成的軍團。
即便是職業者,在到達者境之前,平圣甚至不需要動手,也可以憑威勢瞬間滅殺。在平圣之間的戰斗中,只有到達者境才有資格茍活。
而獸人族趁人族內戰之際,建立了北荒帝國。直到百余年后,人族終于知道了預冕下所預知到的危機。甚至六大后進勢力都十分懊悔,因為,這危機不是人族內戰,而是來自獸族。
獸族極為強大,但真正令人頭疼的一點在于,獸族的圣境是可以傳承實力的,所以,獸族的圣境本質上是不滅一樣的存在,即便是死亡,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得到傳承,獲得上一位獸族圣境的全部實力以及稱號與姓名。
不過,獸族圣境的實力很難在基礎上得到精進,但即便是這樣,獸族圣境傳承時境界可不會消退,最多只是缺少一定的戰斗經驗而已。
正因如此,每一次秩序帝國的帝境突破時才令人族震動,比如一百年前“秩序掌控者”古邙冕下在封帝時永久削弱三十位獸圣的實力。
削弱獸圣的實力,這可是秩序帝國帝境封帝時的專屬異象。
東龍歷一千三百五十八年,東龍帝國的丘仲冕下終于跨過了平圣境九階,到達帝境,成為文武大陸上的第一位帝境強者。
他是在戰斗中封帝的,在封帝后丘仲冕下大笑,道:“吾窺界,得道矣。”緊接著丘仲冕下詠誦文武大陸上從未出現過的文章,滅殺當時在場的幾位敵國平圣境強者。
“窺界”是職業者到達帝境之后的一大異象,而據傳,丘仲冕下窺界時看到的是一個叫“文界”的地方,然后從那里得到了很多名篇,丘仲冕下在戰爭結束之后便依據窺界所得編寫出了《窺界·文界錄》,在其中記錄了全部自己所窺的名篇與文界的歷史。
東龍歷一千三百七十年,第一次大陸戰爭的最終戰役爆發,雙方參戰的平圣境強者達到了二十三位,這幾乎是當時剩余未圣殞的全部人族平圣,沒有參戰的平圣,只有東龍帝國的預冕下而已。
東龍帝國的六位平圣圣殞,只有關揚冕下重傷遁走,六大勢力的平圣仍余十三。
六大勢力皇室歡呼雀躍,慶祝即將到來的勝利,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勝了。
畢竟,預冕下的等階雖然高,但是戰斗力對于平圣來說,幾乎相當于不具備,而關揚冕下雖然很強,但是他已經受到了重創,無力面對這十三位平圣的攻擊。
但是,他們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人族當時唯一一位帝境強者丘仲冕下也沒有參戰。
丘仲冕下在封帝之戰后,一直在鞏固自身境界,從未參戰,時間久遠到,各國已經快忘了這位人族唯一的帝境強者。
況且他們認為,帝境畢竟還屬于圣境,十三位平圣足以斬殺丘仲冕下。
在他們歡呼雀躍之時,丘仲冕下孤身來到了最終戰役的戰場,在動手之前,他請求諸位平圣先稍作休息。
諸位平圣剛剛經歷過大戰,消耗巨大,丘仲冕下并不想讓人們知道,東龍帝國的勝利是通過趁人之危得到的。
可惜,諸位平圣并未接受丘仲冕下的建議,向丘仲冕下直接發動了攻擊,丘仲冕下當時長嘆一聲,連吐十三個“誅”字。
言出法隨!
按照后世帝境強者的言出法隨能力來看,即便到達帝境,言出法隨也并不完整。可是,丘仲冕下的言出法隨威能,是完整的!自從有文武大陸以來,唯一言出法隨威能完整的一人!
連吐十三個“誅”字,丘仲冕下便在最終戰役中連斬十三帝國平圣。
第一次大陸戰爭也隨之結束,但是人族的圣境強者僅余三位:帝境的丘仲冕下、平圣境九階巔峰的關揚冕下以及預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