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成本削減到底:推動企業利潤新增長
- 溫兆文
- 670字
- 2022-01-27 09:28:24
“多出來”的發票
銷售員:“經理,訂單終于簽下來了?!?/p>
銷售經理:“太好了,這樣你今年的任務將超額完成,可喜可賀。”
銷售員:“昨天簽完合同,請客戶吃了飯。這張發票您簽個字。”
銷售經理:“應該的。這個單子可以讓公司賺400萬元,老板知道會非常高興的,一定會大大地獎勵你?!?/p>
銷售經理拿過發票正要簽字,卻突然停下了。
銷售經理:“哎?你這筆招待費超標準了,公司規定900元,你怎么花了1300元啊?”
銷售員:“本來想吃個便飯,但客戶高興,多點了些菜,所以就超了?!?/p>
銷售經理:“我先給你簽了,但是不知道財務給不給報銷,不行的話就回頭再說吧。”

如果你是會計,你給不給這個銷售員報銷這筆招待費?

按制度來說,不能報銷。

我們繼續講這個案例。
銷售員拿著報銷單找到會計。會計一看,直接就說:“你這筆錢不能報銷?!?/p>
銷售員一聽就不太高興了,問道:“為什么?”
會計說:“超標準了?!?/p>
銷售員說:“我簽了一個1000萬元的合同,公司可以賺400萬元。這是跟客戶一起吃飯花的錢?!?/p>
會計說:“簽一億元的合同也不行,得按制度辦事?!?/p>
銷售員只好拿著報銷單回到辦公室。他非常生氣。這時旁邊有個同事問他什么事,他把來龍去脈一說,那個同事馬上說:“你傻嗎?你不能開成兩張發票啊?”銷售員頓悟。
于是,銷售員先后通過兩張發票,報銷了1300元。

這件事銷售經理知道,會計也知道。所有人都在造假,而且心安理得。這種所謂的成本管控管控到最后,公司的成本并沒有得到削減,結果把一個誠實的人變成了一個弄虛作假的人,關鍵是沒有人認為這是錯誤的。

我認為這是個別現象,不具有普遍性。不能因為個別現象就否定成本管控的積極意義。

“多出來”的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