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脫靴故事
- 王平
- 688字
- 2022-01-28 15:29:14

鍾叔河先生為本書所撰題記
王平寫長沙 倒脫靴故事
我亦老長沙 樂見為題志
——
南門到北門 七里又三分
巷道密如網(wǎng) 戶口聚如云
王君生市井 歌哭與群同
寒暑驚天變 冷暖感人情
滴汗和墨寫 升斗小民心
見微可知著 長吁思古今
南門到北門二句長沙俗語也
庚子鍾叔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作者攝于倒脫靴十號老屋的曬樓上,背景為書中多處提到的玉蘭花樹。

曾祖母譚蓮生留日時的照片,身穿和服。祖父十九歲回國省親,后將已年屆四十的母親帶至日本讀書,就讀于東京東青山實踐女校,與秋瑾同學(xué)且同居一間宿舍,成為知己。

祖父王時澤留日時的照片。一九〇四年攝于橫須賀海軍炮術(shù)學(xué)校,其時尚未滿十八歲,乃“航海救國論者”。

網(wǎng)上無意搜到被拍賣的祖父照片。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攝于青島,時任青島市公安局局長。

父母于一九三七年在青島結(jié)婚,證婚人為時任青島市市長沈鴻烈。

年輕時的母親,抗戰(zhàn)期間從長沙舉家逃難至湘西鳳凰,在一所小學(xué)校當語文老師,并兼教美術(shù)、音樂、體育。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作者與妻子攝于長沙城南天心閣。其謀飯的街道機械廠即位于天心閣的舊城墻下。

一九八二年,兒子出生在倒脫靴,此照為兩歲左右時所拍。騎在上面的自來水龍頭,乃倒脫靴居民集資所建,按人頭繳水費。

一九六一年“苦日子”時期,父親為家庭成員手繪的用糧計劃安排表。每人每天口糧之計量單位細分至“兩、錢、分、厘、毫”。

母親于二〇〇〇年四月十八日寫畢的回憶文字,對兒子的愛溢滿字里行間。

“文革”前夕的一九六五年,岳父家因開私人診所,被“長沙市整頓市場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查抄,此為收據(jù)之一。

倒脫靴巷內(nèi)的老門牌。左下門牌上布滿少年時候用氣槍射擊的彈痕,已銹跡斑斑。幾經(jīng)變更后,現(xiàn)為十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