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增強競爭力的本質是減小分母

如何增強競爭力?在分數中,分數線上面的數字叫分子,下面的數字叫分母。分數的排布完美地詮釋了商業世界中的競爭。把分子設置為1,代表個體,分母代表個體所處的同類項。通常情況下,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代表競爭力越弱;分母越小,分數值越大,代表競爭力越強。因此,增強競爭力的本質,就是不斷減小分母。

1.1.1 個體崛起,競爭力來自哪里

先提個問題,互聯網真的讓個體崛起變得更容易了嗎?

答案是沒有,互聯網只是給了個體崛起的機會,但并沒有讓個體崛起變得更容易。

美國著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曾說過:“In the future,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15 minutes.”(在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他認為,在未來,成名的成本會越來越低。因為互聯網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進一步降低了成名的門檻。

美國傳媒學家約翰·蘭格(John Langer)曾在1998年出版的Tabloid Television中寫道:“15 minutes of fame is an enduring concept because it permits everyday activities to become great effects.”(15分鐘成名法則是一個持久的概念,因為它能讓普通的日常事件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如今的互聯網社會中,這條15分鐘成名法則離每個人越來越近。似乎普通人成名比以前更容易了,但實際上真是這樣嗎?互聯網讓每個人成名的門檻降低了,大量同領域的競爭者都涌入互聯網,期待借助互聯網成名,那為什么成名的那個人是我們呢?

互聯網打破了原本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不完全競爭的局面,將所有同領域的競爭者拉入完全競爭中,從而呈現出馬太效應(贏家通吃效應)。例如,電商出現前,人們需要到線下書店買書,因為距離問題,他們買某本書可能不會到多家書店比較價格。電商出現后,對同一本書,人們可能會在幾大電商平臺中找到這本書的全網最低價再進行購買。這就讓具備價格優勢的商家擁有了明顯的競爭優勢,從而能獲得更多顧客。當然,價格只是競爭力的一個維度。

在互聯網時代,個體崛起并沒有變得比以前更容易,反而變得比以前更難。因為互聯網給了每個人相同的機會,每個人都可能借助互聯網樹立個人品牌,收獲大量粉絲。如今想要在某個領域里成名,個體反而需要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對于個體來說,要在完全競爭的互聯網世界中崛起,一定要找準增強競爭力的方法。要想增強競爭力,可以參考競爭力的公式,如圖1-1所示。

圖1-1 爭力的公式

在競爭力的公式中,分子代表個體,分母是個體所處的同類項。增強競爭力的本質,就是不斷減小分母,即縮減同類項。

什么是同類項?如何縮減同類項呢?

截至2020年9月,全球大約有76億人,我們每個人都是76億分之1。此時的76億地球人,就是同類項。這個同類項顯然不具備任何競爭力,因為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是76億分之1,這體現不出優勢和獨特性。

我們位于中國,中國約有14億人。隨著中國的崛起,每個中國人都享受著祖國強大所帶來的福利,都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此時的14億中國人,就是同類項,說自己是14億分之1的中國人顯然比說自己是76億分之1的地球人更有競爭力。

但是,只說自己是中國人,在全體中國人中顯然也不具備任何競爭力,因此需要繼續縮減同類項。

可以用學歷層次劃分,還可以用學校類型、專業類型、是否為留學生等來劃分。除此之外,還可以用職業類型、證書類型、能力類型等來劃分。此外,獨特的形象、專精的手藝、特有的角度等都可以作為劃分同類項的標準。

例如根據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中的數據,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在全球第2名,投融資總量排在全球第1名。美國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投入量累計為5 158人,占全球總量的25.2%;中國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投入量累計為977人,全球排名第6。

對中國這977位人工智能杰出人才來說,身為977分之1,其競爭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梢灶A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人的身價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正是強競爭力帶來的個人價值溢價。

按這個邏輯推演,如何獲得最強的競爭力?

如果能讓分母的同類項趨近于1,就能在某個領域獲得最強的競爭優勢。也就是說,成為某個領域的唯一,是獲得最強競爭力的方法。如果成不了唯一,至少也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頭部,這樣才能在這個領域中立足。

傳統商業世界中有個“127法則”,講的是在幾乎所有的產業中,都是頭部的10%賺錢,中間的20%持平,剩下的70%陪跑?;ヂ摼W加速了信息流通,擴展了人們的認知邊界,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但很多與互聯網相關的商業模式比127法則還要殘酷,不是頭部的10%賺錢,而是只有頭部的1%賺錢,剩下的99%陪跑。

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后,我們會發現增強競爭力的第一步不是悶頭學習,不是死磕努力,更不是盲目堅持,而是先選準領域,找準賽道,在自己最具獨特優勢的領域中深耕,力圖成為這個領域的頭部。如果當前沒有獨特優勢,所選領域的同類項基數依然很大,那么就要選擇一個維度進行單點突破。

我在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個人IP前,市場上早有很多管理專家和行業名師。我雖然有世界500強人力資源總監的標簽,但粗略估算,中國擁有這個標簽的人超過3萬名,其中想個體崛起的也不在少數。3萬分之1,競爭優勢并不顯著。

怎么辦呢?

我的策略是通過出書和做線上課程提升競爭力。

(1)我出版了20余本圖書,是中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出書數量的TOP1。

(2)我的圖書的銷量超過30萬冊,是中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銷量的TOP1。

(3)我的付費線上課程的播放量超過100萬人次,免費線上課程的播放量超過500萬人次,據統計,是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品類線上課程播放量的TOP1。

3個TOP1讓我在中國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同類項成為1,于是我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擁有了非常強的競爭力。

1.1.2 成熟市場,還能找到機會嗎

很多領域已經存在頭部IP了,那么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成熟市場中,如何找到機會?如何在成熟市場中增強競爭力?

流行音樂市場一直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成熟市場。請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你是一位創作型歌手,在沒有大牌經紀公司包裝、沒有雄厚資金進行宣傳、沒有名人背書的情況下,你應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擁有頂級歌手的影響力?

說一個我的經歷。在我的老家,機場與市區間沒有地鐵,大多數人去機場會選擇3類出行方式:第一類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第二類是自己開車去,第三類是叫出租車或用打車軟件叫車。我比較喜歡用打車軟件叫車,因為價格公道,而且可以在家門口接送,方便快捷。

由于工作原因,我往返機場頻繁,時間久了,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司機。漸漸地,這些司機在開車過程中聽的音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是聽流行音樂長大的,這個習慣一直沒丟,自認為主流音樂都聽過,歐美主流歌手和樂隊也知道不少??稍谌C場或從機場回家這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中,有些司機聽的歌我竟從來沒聽過。

若是個例,我不會在意,畢竟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有意思的是,大多數司機聽的歌我都沒聽過,而且這些音樂具備高度的相似性。有的司機聽的是原創歌曲,有的聽的是翻唱歌曲,曲風上有的是中國風歌曲,有的是DJ舞曲,還有一些是獨具鄉土特色的歌曲。

出于好奇,我開始偷偷搜索他們聽的這些歌都是誰唱的。結果發現這樣一些名字,楊小壯、劉大壯、子堯、半噸兄弟……都是我之前沒聽過的歌手。于是我向司機請教這些歌手和這些歌的來歷。

司機見我不知道這些歌和這些歌手,覺得很詫異,問我是不是從來不聽歌,怎么會連這些歌都沒聽過?怎么會連這些歌手都不知道?我的內心當時是崩潰的,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么。雖然我年紀大了,但放松時也經常聽最新的流行音樂,我確實沒聽過這些歌。

司機說這些歌都是他挨個聽QQ音樂排行榜上的歌后下載的。司機行業里很多人都是這樣聽歌的。他們有時候還會交換歌單,發現別人那里有自己沒聽過的歌,就自己記下來再去下載。而且他對這些歌手如數家珍,因為每天聽著他們的歌,也開始熟悉這些歌手。

奇怪了!我也經常聽QQ音樂排行榜上的歌,我怎么從來沒聽過這些歌呢?后來有一天,我仔細觀察了QQ音樂排行榜。原來在QQ音樂排行榜中,有個“特色榜”,其中有個“網絡歌曲榜”,該榜單當天的播放量是990萬。

我點擊進去,發現榜單中基本上都是司機聽的歌,而且這些歌手的名字,我聞所未聞,除了之前在司機播放器中看到的歌手外,還有紅人館館長、張大蕾、小樂哥、等什么君、楊胖雨、二兩車厘子等。

而我經常聽的放置主流樂壇最新熱播歌曲的“地區榜”,其播放量遠低于“特色榜”。

有意思的是,在QQ音樂排行中,“地區榜”是排在“特色榜”前面的。也就是說,打開QQ音樂的排行榜,用戶最先看到的是“地區榜”,向下滾動才能看到“特色榜”。我不禁感嘆,自己真是見識短淺、孤陋寡聞。

我明明是隨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演化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卻忽略了流行音樂中還有網絡歌曲這樣一個重要分支。早在2001年,就有非?;鸨木W絡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從2002年到2004年,《丁香花》《回心轉意》《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網絡歌曲火遍大江南北。隨著這些歌火起來的,還有網絡歌曲這個類目。

截至今天,網絡歌曲早已成為華語樂壇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不輸主流音樂的聽眾和不俗的播放量,而我卻渾然不知。我曾看到這樣一句話,“在中國,不論你認為某件事多么人盡皆知,都至少有幾億人還不知道”。

我當時看到這句話時并不覺得有什么,對這句話的深刻體會,還是在我對網絡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后才有的。這句話反過來想,也許更有價值。不論一個領域發展得多么成熟,競爭有多么激烈,我們也總能找到機會。這里的機會不僅來自增量,也來自存量。

找不到機會,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視野局限于主流范圍內,我們只顧盯著那些競爭已經白熱化的部分。不要小看任何一個領域,很多被人忽略的細分領域,可能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在競爭已經白熱化,甚至呈現出少量頭部贏家通吃現象的市場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機會。

要想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成熟市場中崛起,就要學會運用錯位競爭策略。所謂錯位競爭,指的是當人們進入某領域時,不要直接參與這個領域肉眼可見的白熱化的競爭中,避開主要矛盾,避開同質化,依靠自身獨特的優勢另辟蹊徑,讓自己從不同維度參與原本的競爭。通過錯位競爭改變競爭格局,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我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中的競爭就采用了錯位競爭策略,我之所以選擇從圖書市場和線上課程市場突破,正是因為很多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只關注線下課程市場,在某個局部擁有很好的口碑和很強的影響力。圖書和線上課程方面的優勢能讓我避開線下課程市場的正面競爭,從而形成競爭優勢。

回到本節一開始的問題,原創歌手除了通過網絡音樂這一渠道崛起外,其實還有很多錯位競爭的方法。例如在2020年的綜藝節目《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資歷尚淺的王勉以音樂脫口秀的獨特形式獲得冠軍。節目評委說:“音樂脫口秀在世界上都非常罕見。脫口秀是舶來品,在中國起步較晚,中國的脫口秀有很多方向要向國外學習。如果中國的脫口秀能向國外輸出什么,那大概率就是王勉的音樂脫口秀?!?/p>

很多參與比賽的脫口秀演員說:“王勉不是在和他們比賽,而是在和自己比賽。王勉只要正常發揮,講傳統脫口秀的選手誰也比不過他?!惫澞可?,一些明星紛紛表達了與王勉合作的期望。王勉用“音樂+脫口秀”這種形式,不僅讓自己獲得了錯位競爭的優勢,而且為自己創造了一片“藍?!?。

1.1.3 中小城市,真的無法崛起嗎

常有朋友問:我在小城市,怎么和大城市的人競爭?

在中小城市真的無法崛起嗎?在大城市,真的更容易成功嗎?城市規模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網絡上盛傳的“城市鄙視鏈”就是一線城市的人鄙視二線城市的人,二線城市的人鄙視三線城市的人……加上互聯網上很多人鼓吹“只有一線城市,才能給年輕人機會”“逃離一線城市,永無出頭之日”等言論,這讓許多身處中小城市的人,覺得自己站在鄙視鏈的末端,沒有崛起和出頭的機會。

我并不認為個體應局限于城市鄙視鏈去思考自己的發展。個體崛起不能說與所處的城市毫無關系,但至少關聯不大,就算有關聯,城市也一定不是第一影響因素。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住在哪里呢?他住在美國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那個城市是巴菲特的出生地,也是他長期居住的城市。這個城市在美國的地位相當于中國的五線城市。

巴菲特為什么要住在奧馬哈市呢?他自己的解釋是因為住在那里不用擔心堵車,能節省時間,從而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在美國紐約或洛杉磯這類大城市工作,人們每天因堵車浪費的時間動不動就有兩個小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都在奧馬哈市舉辦。

每年世界金融行業的人都懷著崇拜的心態去奧馬哈市參加這個大會。很多畢業于名校金融專業、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認為能親眼見到巴菲特是一件萬分榮幸的事情。但當他們聽說大會舉辦地是奧馬哈市以后,很多人都不知道奧馬哈市在哪里。

不只在美國,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成功企業家都不是從一線城市發家的,他們的財富積累也不來源于一線城市,有的企業家也不常住在一線城市。出于一些需要,他們可能會把公司總部或分公司設在一線城市,但他們本人并不常在一線城市出現。例如阿里巴巴的總部在杭州,福耀玻璃的總部在福州,老干媽的總部在貴陽。

城市鄙視鏈根本不重要,食物鏈才重要。生物世界的食物鏈是指大魚吃小魚,商業世界的食物鏈是指商業生態環境中的強者“吃”弱者。食物鏈和地理位置沒有關系。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他們需要在一線城市維持自己處于食物鏈頂端的地位嗎?當然不需要。那些處在食物鏈末端的人,他們到了一線城市就能站在食物鏈頂端了嗎?恐怕不見得。

例如一只獵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它擁有基本的生存技能。突然有一天,它被帶到了美國黃石公園,它會變成一只鹿嗎?不會!適應新的環境需要時間,但捕獵者終究是捕獵者。如果一只鹿也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突然有一天它被帶到美國黃石公園,它會變成一只獵豹去捕殺別的鹿嗎?不會!它還是一只鹿。

不論是獵豹還是鹿,它們從非洲大草原(中小城市)來到美國黃石公園(一線城市),地理位置的變化不會讓它們的生存技能發生本質的變化,也不會改變它們在食物鏈中的位置。這就是很多人在小城市發展不起來,到了大城市依然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很多時候,生存與發展是矛盾的。過分追求生存,反而容易忽略發展。例如很多人迫于生計,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壓抑自己的夢想,用時間換工資。大城市雖然整體工資水平比小城市高,但其生活成本和工作壓力也比小城市大得多,個體雖然在大城市擁有了較高的工資,但要花大量時間解決生存問題,發展問題反而在無形中被忽略了。

當然,請不要誤解,我不是說大城市不如小城市。我的意思是城市并不是個體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如何提升自己在食物鏈中的位置,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態位,才是個體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如果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去了大城市反而會更迷茫。

我在上海和威海都有公司,平時兩地跑,但我大多數時間喜歡待在威海,理由和巴菲特選擇居住在奧馬哈市類似,因為威海環境好、空氣好、不堵車。而與我合作的機構、服務的平臺,幾乎都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物理地點并不會影響我和國內一流的資源交流合作,信息技術能讓我的團隊分布在全國各地,互聯網和發達的物流網絡能讓我的圖書、線上課程、線下課程、咨詢項目等產品觸及全國任何一個城市。時間才是我最寶貴的資源,是我產生價值的基礎,所以我不會去一線城市讓每天的堵車浪費我的資源。

有句話我很贊同:“優秀的人,到哪里都優秀?!狈g過來就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人,到哪里都處在食物鏈的頂端?!?/p>

互聯網視頻創作領域的競爭早已白熱化,從視頻平臺到視頻創作者都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如何在視頻創作領域脫穎而出?一定要到一線城市才做得到嗎?不是??纯蠢钭悠?,她憑借極具田園氣息和返璞歸真感的視頻,讓自己成了“一股清流”,成了視頻創作領域的頭部IP。

在視頻創作領域的競爭已經白熱化的情況下,李子柒反其道而行之,回歸鄉土,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細分領域,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元素融入視頻中,不僅彰顯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把這種文化輸出到國外,讓外國人也贊嘆不已。李子柒離開一線城市,到了鄉村,卻站在了視頻創作這條食物鏈的頂端。

1.1.4 相同努力,如何使競爭力最大化

為什么付出相同時間、做出相同努力,有的人能迅速成為某個領域的頭部,有的人卻幾乎沒有進步?那些快速成長的人是如何獲得競爭力的?個體應該如何增加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

我到過中國的很多城市,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磨剪子嘞戧菜刀”的吆喝聲不論南方北方、不論當地口音如何,音調幾乎全國一致,而“收破爛嘞”這句吆喝即便是在同一個小區,不同人喊出來的音調也各有不同。這讓我不禁陷入思考,為什么會這樣?

論市場份額,磨剪子和戧菜刀這兩個產業的市場份額在收破爛產業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難道磨剪子和戧菜刀這一行跟唱京劇或說相聲類似,有祖師爺,要拜師學藝,要傳承手藝,所以才會有標準化的吆喝聲?

有一次聊起這個話題,一位非常年長的前輩解答了我的疑惑。他說這件事的源由應該是革命樣板戲《紅燈記》。

《紅燈記》中有個人物,用磨剪子、戧菜刀的身份做掩護,“磨剪子嘞戧菜刀”這聲吆喝是他的經典臺詞,其腔調正是全國現在通用的版本。其實,電影《霸王別姬》中有個不起眼的橋段,里面也有這樣一句全國現在通用的腔調的吆喝。

磨剪子和戧菜刀產業雖然比收破爛產業的規模小得多,并且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如今已經很少有這類從業者了,但這個產業的吆喝聲卻憑借一個“超級IP”深入人心,讓所有人都認為這才是標準的吆喝腔調,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當某個事物與某個大IP綁定時,這個事物的影響力將會倍增,這就是IP的價值。

這與本節要解決的問題有什么關系呢?“磨剪子嘞戧菜刀”與“收破爛嘞”吆喝聲的差異,本質上就是小范圍認知與大范圍認知的差異。個體付出相同時間、做出相同努力,要想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就要盡可能爭取大范圍認知。

例如我的一位朋友曾經說,他想做個人成長領域,于是他選擇簡書作為寫作輸出平臺,每天除了寫文章還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簡書用戶的喜好和簡書的推薦機制。我當時告訴他這樣做不對。因為簡書是小眾平臺,他做的個人成長屬于大眾領域,就算在簡書做到頭部,商業價值依然有限。

花相同時間、做出相同努力,不如選擇微博,因為微博既是大眾領域平臺,又有助于樹立個人IP,形成私域流量。他當時沒聽我的建議,他覺得微博雖是大眾平臺,但競爭大,簡書雖小眾,但競爭小,結果做了1年后,他選擇放棄簡書,投身微博,如今才逐漸積累起影響力。

除了是否屬于大眾領域外,平臺的資金實力、成立時間、定位、用戶數量、用戶類型、用戶習慣等,都會影響對輸出平臺的選擇。但總而言之,要想在付出相同時間、做出相同努力的情況下獲取更強的競爭力,就要盡可能地爭取大范圍認知。

我有一個“黑板擦與光榮榜”法則,也遵循這個原理。

從幼兒園開始,很多學校都會把優秀學生的名字寫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特別優秀的也會寫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幼兒園教室的黑板上常常寫的是某某同學獲得了幾朵小紅花。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教室里,黑板上常常寫的是本周的學習之星、進步之星、品德之星等。除了本班黑板外,學校為了鼓勵優秀學生,還會定期在全校范圍發布光榮榜。

班級黑板上的優秀更多來源于日常行為,更多地反映的是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學校光榮榜上的優秀更多地反映的是某個結果,更看重客觀事實。每個學校都有這樣一類人,他的名字總上班級黑板,卻很少上學校光榮榜;還有一類人,他的名字平時很少上班級黑板,卻經常上學校光榮榜。

班級黑板代表小范圍認知,學校光榮榜代表大范圍認知。很多時候,爭取經常上班級黑板付出的努力,與爭取上一次學校光榮榜付出的努力是差不多的。如果時間和精力有限,一定要把努力全都用在想辦法上學校光榮榜上,也就是獲得大范圍認知,而不是把努力用在平時上班級黑板上,也就是小范圍認知。

上了黑板最怕什么?最怕“黑板擦”。因為誰擁有“黑板擦”,誰就擁有擦掉名字的權利。擁有擦名字權利的人,通常也是擁有寫名字權利的人。

我之所以不推薦那位朋友在簡書輸出,也因為簡書的首頁推薦機制。如今,想在每個平臺上獲得流量都需要獲得官方推薦。大平臺推薦看的是數據,看的是用戶喜不喜歡某個內容,而簡書之前的首頁推薦的權利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簡書之前的首頁推薦機制是這樣的:用戶寫文章,要想獲得推薦,要先投稿到官方話題。每個官方話題都有負責人,他們通常是兼職。官方話題負責人每天有一定的權利將數量有限、自己認為優秀的文章推薦到首頁,讓文章獲得更多曝光,被更多的簡書用戶看到。

也就是說,官方話題負責人擁有推薦的權利。但是,官方話題負責人憑什么判斷哪些內容是好內容呢?他憑什么判斷誰的內容用戶更想看呢?他憑什么幫用戶做決策呢?假如某人想在簡書崛起,獲得流量推薦,第一步要做的究竟是研究怎么寫好文章,還是怎么迎合話題負責人的審美呢?

上黑板的本質,是小市場、小組織、小范圍內的成敗得失,而上學校光榮榜的本質,是大市場、大組織、大范圍內的成敗得失。明白了上黑板和上學校光榮榜的區別,不僅有助于個人增強競爭力,而且有助于個人成長。

上黑板模式可以看作相對成長,上學校光榮榜模式可以看作絕對成長。相對成長,指的是近期、外部、易變的,依托于某種資源的成長;絕對成長,指的是遠期、內部、堅實的,依托于個人能力增強的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武汉市| 兴海县| 巴林右旗| 普宁市| 通山县| 海淀区| 周口市| 辽源市| 永康市| 鹰潭市| 罗城| 余姚市| 桑植县| 辉南县| 东台市| 天门市| 北海市| 永善县| 古蔺县| 蓝田县| 昌宁县| 揭阳市| 乌拉特前旗| 安达市| 英吉沙县| 淄博市| 大渡口区| 涟源市| 乌苏市| 垦利县| 南川市| 苍南县| 文化| 惠来县| 丹棱县| 开远市| 紫云| 阳朔县| 汪清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