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迪南多所在的十八世紀末,此時大部分醫生的水平在一位作家的筆中被這樣描述:
他們帶我進去看一位騎士,他的腿上有腫膿,還有一名婦女,她有結核病。這時,出現了一位醫生,他對騎士說:“是想要一條腿活著,還是帶著兩條好腿死掉?”騎士回答說,他情愿活下去,哪怕只有一條腿。
醫生就叫人找一個身強力壯的人來,再要了一把利斧。人和斧頭都拿來了,我就站在旁邊看。那醫生將腿放在一塊木頭上,并對那人說:“用力猛地一砍,然后割干凈!”
就這樣,那家伙給騎士猛地來了一下,接著又是一下,因為第一斧沒有砍好,骨髓從腿里冒出來,病人當場死掉了。
接著,醫生又給那婦女檢查,并說:“她的頭腦里面有惡魔,這魔鬼附上她了。將她的頭發剪下來!”完了之后,她就回頭去吃她通常吃的食物,大蒜,芥末,使得她的病情惡化了。
“惡魔已經鉆到她腦子里面去了!”那醫生說。他拿來一把剃刀,在她頭上畫了個十字,并把腦子取了出來,這樣,她的內腦便露了出來,再往上面抹一些鹽,那女的也當場死掉了....
這些手段,看著很殘忍,但在當時一些喜歡折磨人的醫生看來,根本是小事一樁。
無論東西方哪里的傳統醫學,傳統醫學的精華是怎么誕生的,年輕師父跟著老師傅學習,師父為了鍛煉他,讓他去行醫。
沒個花白胡子,五十的中年人你都覺得不靠譜。
費迪南多此時的西醫也是如此。
可是等到他成為花白胡子,多少人在他手里喪失了性命,所謂傳統醫學的精華是這樣誕生的,吸著廣大人民的血,凝聚成一代代的醫書。
東西方的傳統醫學差距就在這,東方是有體系的累積傳承,傳承就算斷代也有醫書傳下來。
而西方是無序的家族傳承,錯誤率自然高于東方,乃至于西歐的傳統醫學不如奧斯曼的皇家醫生。
但無論說是哪個世界里,傳統醫學的累積都是建立在人民的血與淚之上,那些真正學的精妙醫術的古代醫生2服務的都是達官貴族。
即使有個別的有道德的醫生,那也只是個例,這就像古代背叛地主階級的好地主也并非不存在,那不是醫生好,那是這些人有著善心,有良心,哪怕他們不當醫生也會為民做主。
所以不能以個例來充當說明古代醫學的優秀從而說古代醫學比現代更正確,這是不對的,一個個例的優秀改變不了整個社會,
就像古代能夠用稀有金屬手工鍛造優秀的武器的人,他本人都不一定這輩子能造出第二只,這對社會有意義嗎?對軍隊的實力沒有任何增加,只能是一件工藝品,而非可以成批制造的貨品。
春秋戰國埋藏在地下貴族陪葬的青銅劍多牛逼啊,現在都仿制不出來,為什么,因為現代與古代的制作理念就不一樣了。首先,材料,那些拿著隕石,拿著地球表面含量稀少的礦石制作出來的青銅劍,從原材料上就無法復制,
有些更是因為成本太高沒有實際價值,就沒有制作,無良者們不停的抨擊著,為了流量,為了自己能吃得上一口熱乎的飯不惜噴屎。
就像圓珠筆的筆頭,至今研發他的鋼鐵廠都在虧錢,全世界只有幾個國家有能力造它,硬生生把罵的去研發這種東西。
也不用腦子想想,真要是國之大器,美國人為什么不造。
他們不說啊,只說這東西歐美人都有了。
瑞士都倒閉了好幾家,他們還在鼓吹圓珠筆上那個圓珠賺錢,無視事實,說是瞎子也不為過。
大部分基礎的繁雜的知識就是這樣積累的,醫術當中的病例也是這樣積累的。
況且在十八世紀,費迪南多所遇到的醫生就算是花白胡子,也不一定醫術好,很可能是花樣多,
花樣多是有原因的,讓你覺得花的錢值得,
和你說一句這病沒得治了,多喝喝水,
或者這病過段時間身體會自愈的,多喝喝水,你會心甘情愿的給錢?
只有操作繁雜到讓你看不懂這才是高大上,讓你感到安心,感到他懂得多,有本事。
這就是和現代醫學不同的地方,現代醫學盡量簡化讓一個好好接受過教育的人能摸索的看懂,這是現代醫學的目標和方向。
傳統醫學當中有著這樣那樣看似無用的操作便是為了讓醫生看起來更專業這個緣故。
很多這樣的無用操作卻這樣被傳承了下來,謂之傳統。
你還別說,就有人認可這種方法。
也不能完全說他沒用,至少比張口閉口沒救了給予了病人心里上的安慰,心情愉悅身體代謝就越好,免疫系統
當然不會,所以花樣多啊,迅哥兒就是這樣被坑的,
迅哥兒還算好的,至少這些操作是花里胡哨卻沒有實際作用的,還有很多醫生操作還有巨大的副作用,比如被醫生殺死的國王,以當時的眼光看那是在治病,以現代的眼光看,那就是在殺人。
還有滿清皇室要求孩子生病了就要少吃東西,挨餓挨餓多了就好了,沒能量,身體的免疫功能怎么發揮,有槍支沒彈藥,這種規矩在皇權下降的時候顯得越來越嚴,
在康熙時期這種規矩就沒什么用,可是到了作為了皇太后的一種懲戒和掌握皇帝的手段,因此最后滿清那么能生的皇室最后剩不下幾個皇子。
現在有人抱怨一點也不傳統,可是,醫學還能以這樣“傳統”的方式繼續傳承嗎?
真的以這種方式繼續傳承,你看得起病嗎?也不想想看,
不能。所以我們抱怨沒有繼承人了,自然也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培養的沃土沒有了,方式需要變了。
這樣的話語在歐洲歷史上也有。
西方醫學其實從傳統醫學轉變到現代醫學之間經歷了大量的原始積累,野蠻的發展,在醫學的發展史上,濫用藥物造成的死亡非常之多。
而中醫現代化只有幾十年,發展的也很快了,但比起經濟的發展速度顯得慢了,比起依舊現代化的中國他還不夠現代。
這便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其實,費迪南多所在此時的歐洲也是如此,經濟在大航海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人民的生活依舊艱苦,比以前平均略微高了一點,但醫學依舊是野蠻的,不成體系的,比起東方,他雖然有些科學啟蒙,但效果不如大成的傳統醫學。
為了推動醫學發展,他先是建立了醫學院,從原理開始教授是有體系的醫學發展所必備的,這樣才能良好發展為一個體系。
然后發現從這些學生當中養成的時間太長了,他需要的不是慢慢長大的醫學老師,而是可以立馬投入使用的軍醫和赤腳醫生,
于是花費大量經歷在訓練士兵的同時訓練軍醫,這些醫生只需要遵循發布的《暫行軍事醫療條例》,迅速的學習包扎以及看病知識,而不必去通曉治理傷病的原因。
同時將醫療條例作為一個長期的培養工程讓醫生們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歸納總結。
雖然在疑難雜癥上他們這些培養出來的醫生有著極大的欠缺,但最起碼解決了大量的日常疾病,有比沒有好得多,這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同時,他們在治療傷病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學習醫療知識。他們是軍隊中最優秀的軍醫,也是戰爭中最優秀的軍醫,也是醫生中最強的軍醫,同時也是軍隊中最精銳的軍醫。
費迪南多在會議中特意提到一件事情,就是醫生的素質,我們的醫生素質高,醫術好,但他們卻沒有醫德,不懂的尊重傷患,不懂得救人,他們只懂得自己的安危,他們只知道自己有多重要,卻不顧別人有多重要,所以這種人的素質太低,根本就沒有資格成為醫生,也不配稱為軍醫,更加不配被稱為醫生,這種人就算是拿了全世界最高級別的榮譽也只能是一個垃圾,一群庸醫,這樣的人就是一群廢物,這樣的人根本就沒有資格獲得榮譽,更加沒有資格擔任醫生的職務。
同時還放了其他狠話。他的話說的這么狠是為鞭策他們,費迪南多他心里也清楚真到了救治的時候,按照標準來的沒幾個,畢竟,時間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