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1 數控機床的產生

1948年美國帕森(Parsons Company)公司接受美國空軍委托,研制直升機螺旋槳葉片輪廓樣板的加工設備。由于樣板形狀復雜多樣,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設備難以適應,于是提出計算機控制機床的設想。1949年,該公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伺服機構研究所合作,開始數控機床的研究,并于1952年試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由大型立式仿形銑床改裝而成的、用專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三坐標立式數控銑床。研制過程中采用了自動控制、伺服驅動、精密測量和新型機械結構等方面的技術成果。后來又經過改進,于1955年實現了產業化,并批量投放市場,但由于技術上和價格上的原因,只局限在航空工業中應用。數控機床的誕生,對復雜曲線、形面的加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推動了美國航空工業和軍事工業的發展。

數控機床的產生,不僅為復雜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方便,而且加工精度高,尺寸一致性好,生產率高,能夠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使機械制造業從剛性自動化時代進入了柔性自動化時代,因而很快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世界各國競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使數控機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繼數控銑床、數控車床、數控鉆床等單工序加工類機床之后,1959年,克耐-杜列克公司(Keaney&Trecker Company)開發出了裝有自動換刀裝置、能夠一次裝夾、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1967年,英國首先把幾臺數控機床連接成具有一定柔性的加工系統,即柔性制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FMS)。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上又出現了以數臺加工中心為主體,再配上工件自動裝卸和監控檢驗裝置而構成的柔性制造單元(Flexible Manufacture Cell,FMC)。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CIMS)逐漸投入使用,并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幾十年來,數控機床無論在品種、數量還是在功能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為機械制造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數控系統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兩個階段和六代的發展。

1.數控(NC)階段(1952—1970年)

早期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低,這對當時的科學計算和數據處理影響還不大,但不能實應機床實時控制的要求。人們不得不采用數字邏輯電路“搭”成一臺機床專用計算機作為數控系統,被稱為硬件連接數控(HARD-WIRED NC),簡稱數控(NC)。隨著元器件的發展,這個階段經歷了三代,即

·第一代數控:1952—1959年采用電子管元件構成的專用NC裝置。

·第二代數控:1959—1964年采用晶體管電路的NC裝置。

·第三代數控:1965—1970年采用小、中規模集成電路的NC裝置。

2.計算機數控(CNC)階段(1970年至今)

到1970年,通用小型計算機業已出現成批生產。其運算速度比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比專門“搭”成的專用計算機成本低、可靠性高。于是將它移植過來作為數控系統的核心部件,從此進入了計算機數控(CNC)階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這個階段也經歷了三代,即

·第四代數控:1970—1974年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小型通用計算機控制系統。

·第五代數控:1974—1990年微處理器應用于數控系統。

·第六代數控:1990年以后PC(個人計算機,國內習慣稱微機)的性能已發展到很高的階段,可滿足作為數控系統核心部件的要求,數控系統從此進入了基于PC(PC-BASED)的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通许县| 阜南县| 江陵县| 黄骅市| 东城区| 高州市| 高台县| 永康市| 陇西县| 武义县| 赣州市| 盐源县| 临海市| 淮北市| 永修县| 张北县| 方城县| 德江县| 崇仁县| 蒙自县| 连江县| 固始县| 东乌| 定日县| 昌江| 图片| 沈阳市| 宁城县| 洛扎县| 天气| 日喀则市| 七台河市| 楚雄市| 石嘴山市| 库伦旗| 丁青县| 双城市| 巧家县| 裕民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