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一〕
那些被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才是生命的本質

阿倫·沃菲爾特(Alan Wolfelt)說:“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是見證他人的掙扎歷程;而非指導他們脫離掙扎;是出席他人的痛苦,而非強加秩序與邏輯;是與另外一個人一起進入心靈深處探險,而非肩負走出幽谷的責任。”

哀悼,是種回應失落的分享。不愿進入哀悼的人,也難愈合。

作者服務于癌癥心理領域,是陪伴當事人哀悼的心理工作者。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或者能放心,把自己內在的悲傷展現于外。

“陪伴病人去談自己的無力感是我工作中與病人會談的重要內容,唯有看見自己的無力感,才有可能慢慢地調適心理狀態……”

有時候靠個人的力量,去面對可能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現實,那股壓倒性的哀傷,讓人卻步。然而,自己內在的無力感不被接納,心理上的調適就不會那么順利,那么,自己跟自己的關系,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都將連帶著受到影響,包括辛勞疲憊的看護者。

死亡教導我們的是,幾乎所有的事都能喊暫停。它的現身,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之前我們到底活成了什么樣子。

“將近四十歲左右的姍姍,被診斷出腎臟癌末期,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她自認為從小就是家里最聽話、最累的那個,忙著照顧父母的情緒,沒有自己的生活。姍姍沒有所謂的好朋友,也沒有伴侶,在心理需求上無人可傾訴,這幾年是藉由不斷賺錢來彌補內心的失落。在她這樣說的同時,我心里想的是——這不也正是許多人的寫照嗎?”

大部分的人,或者有伴侶,或許有些友誼,然而依舊不能理所當然地在人前呈現真實的自己。即使在喧鬧的人群中,也有人同時懷抱著寂寞。

當我們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之后,我們才發現,我們原來遺失了身邊的關系。

“我知道,疾病只是額外的壓力源,讓他最感困惑的都不是這些,他是透過疾病理解到自己內在一直以來最重視的東西——親情。”

我推薦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提醒了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那些重要,但又被我們習慣性忽略的人與事。有好幾個故事,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述說。

死亡也像警報器,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在疏于整理,我們的眼光一直向外而移不回來。要移回來,有些重要的事,等著我們處理。譬如,對生之眷戀,對我們緊緊抱持著的種種“應該”,要試著一點一點放下了。

這是一本面對生死議題,或者陪伴他人度過失落階段的重要范本。有故事、有常識、有眼淚、有專業,跟各位朋友分享。愿我們藉著此書,更明白怎么活,更懂得把握。

著名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平远县| 枝江市| 荥经县| 花垣县| 随州市| 霍邱县| 太谷县| 玛沁县| 万山特区| 湟中县| 灵川县| 额尔古纳市| 故城县| 大足县| 高雄县| 晋中市| 东兰县| 灵山县| 哈密市| 大名县| 宜春市| 汉中市| 高雄县| 北宁市| 辉县市| 海晏县| 同仁县| 汽车| 余江县| 邹城市| 南阳市| 邵武市| 连山| 呼图壁县| 襄汾县| 黄骅市| 汽车| 托克托县| 称多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