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忠厚老潘
- 路歸何處
- 知風勁草
- 2159字
- 2022-01-14 07:43:48
梁歡開車回到“工地”。這里本來是江邊一處農田,現在被推平,搭建起了數千頂帳篷,成為了修堤工人的臨時“工地”。
梁歡把車停到自己帳篷前,邀請孟繁塵下車參觀他們的“宿營地”。他們鄉的營地邊界很顯眼,四周插滿了五顏六色的彩旗,每面旗子上都寫著“清河鄉某某村民兵連”或者“清河鄉民工突擊隊”、“清河鄉勞務派遣公司搶修搶建救援隊”的字樣。
孟繁塵呵呵一笑,“嗯,效果不錯,確實顯眼。可你為什么把這些旗子留在‘家’里展覽?顯擺給誰看?”
梁歡輕蔑的回復一句,“政治上的事,你不懂”,并沒有詳細解釋原因。梁歡直接把孟繁塵拉進帳篷,輕聲笑道:“給你介紹一位‘好大哥’。咱們鄉的武裝部長潘志國。”
進了帳篷,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潘志國操著一口濃重的安徽口音,正隔著電話與對方“討價還價”,商議著派工人數和“生活工作待遇”。
潘志國右手拿著電話接聽,左手拿著另外一部電話的話筒,還把那個話筒緊緊捂在胸口上。見到梁歡和孟繁塵進來,只微笑著點了點頭,繼續與對方“爭吵”。
梁歡來不及給兩人介紹,主動上前接過潘志國左手那部電話,“輕聲細語”的和電話那邊聊起了“派工事宜”。
孟繁塵環視帳篷內的環境,感覺自己仿佛進入了“戰役指揮所”,里面布滿了電話線、網線、電線,幾個行軍床,被褥散亂的堆放在床上。四張辦公桌,每張桌子上隨意堆放著散亂的文件和數據報表,還各有一部電話、一部電腦。
潘志國和梁歡各自的電話還沒接完,另外一張桌子上的電話再次響起。梁歡連忙示意孟繁塵幫忙接聽。
孟繁塵先從桌上拿了紙和筆,然后接起電話,先說了聲“您好。”再問“您哪位?請問您有什么事情?”
對方沒有聽過孟繁塵的聲音,被孟繁塵“文明”的電話用語搞得有些“摸不清情況”,降低音調,疑惑的詢問:“這里是清河鄉民工突擊隊嗎?”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再次提高音調,以命令的口吻說道:“我是區防汛救災指揮部,請你們立刻派十名水管工到滄瀾街景園小區。那里的自來水管道發生了滲漏,四棟居民樓的自來水‘流著黃湯’。到那里之后請與物業聯系,電話是***。”
孟繁塵記下對方要求,故意看向梁歡,大聲重復、核對通話內容:“十名水管工,滄瀾街景園小區,聯系電話***。對嗎?”
梁歡邊接打電話,邊對孟繁塵點了點頭,示意可以同意。孟繁塵立刻回復對方:“好的,沒有問題。我們自己過去是嗎?好的,這就出發。再見。”
梁歡也接聽完自己手中的電話,又打了兩個電話出去,把他和孟繁塵接領的“任務”安排了下去。
潘志國也終于“吵”贏了對方,心滿意足的放下了電話。但電話聲此起彼伏,三人如同打仗一般,來回接聽電話,與對方“協商”、“爭吵”和“周旋”,根本沒有空暇相互交談。期間,不斷有“工長”帶著工人回來,又不斷有“工長”帶著工人出去。
直到夜色深沉,帳篷內的電話才“消停”了下來。孟繁塵揉了揉險些被電話燙傷的耳朵,向梁歡抱怨,“不小心被你抓了‘壯丁’。我說梁大鄉長,你手下的那些‘兵’呢?怎么成‘光桿司令’了呢?”
梁歡心中得意,哈哈大笑,“‘生意’太火爆了,全都派出去‘占領’市場了。等過兩天咱們鄉第二批‘民兵’支援上來,應該能輕松兩天。”然后拉過潘志國,給兩人作了正式介紹。
潘志國四十左右年紀,身材不高,但很“結實”,一臉憨厚,穿著一身洗得發舊的迷彩服,頭發、胡須雜亂,明顯是一個不修邊幅,不在意形象的粗獷漢子。
他是清河鄉土生土長的本地干部,按梁歡的說法,“是靠賣苦力混進干部隊伍的。也是典型的‘沙和尚’式干部,任勞任怨,默默無聞。”
潘志國不善言談,嘴比較拙,和孟繁塵“尬聊”幾句家常,對兩人說了聲,“你們先聊著,我去做飯”,轉身出了帳篷。
梁歡輕聲一笑,對著潘志國背影喊道:“潘哥,車上有我新買的臘腸。我還幫你‘受了賄’。江峰集團的小張總給你送了些煙和酒啊。”
潘志國哈哈大笑,回復一聲“知道了”。
孟繁塵指了指帳篷內那幾張破行軍床和辦公桌,“你打算在這招待我?讓老潘這個大老粗主廚?”
梁歡一邊收拾桌子準備吃飯,一邊調侃孟繁塵:“如果孟大少爺肯慷慨解囊,我們不介意去豪華酒店體驗體驗貴族生活。”
孟繁塵指了指帳篷外的商務車,提醒梁歡:“你這個‘貪官’,能不能低調一些?”
梁歡眼睛一瞪,“哪個‘貪官’肯來這里住帳篷,老子獎勵他一個大大的‘功勛章’。那車是我從張揚那里搶來的‘戰利品’。這次我們帶人到九江,他幫了大忙,卻也從中得了大利。那個‘江峰’集團,是他舅舅的公司。有我們這幾百令他‘放心’的技術工給他兜底,他們搶接了不少的項目。”
張揚是梁歡、孟繁塵兩人的同屆同學,但不是一個系的。其實在學校的時候,梁歡和張揚也僅僅是“相互認識”,并無深交。但梁歡很擅長搞好人際關系,通過那本“小冊子”上的信息,他很快與張揚這個“同榜進士”建立了聯系,發展成了“莫逆之交”。
孟繁塵悄悄指了指帳篷外的潘志國,詢問梁歡:“靠得住嗎?”
梁歡輕輕點頭,小聲說道:“我在鄉黨政聯席會上提出派民兵來九江‘扛旗號’,‘闖出路’,打開勞務輸出渠道。班子成員之中爭議很大。老潘是最堅決支持我的人。張部長親自打過招呼的‘自己人’,主管農業的姜副鎮長、組織委員馬艷,都沒有老潘堅決。他是個很務實,也很有‘頭腦’的人。別看他一副‘五大三粗’的樣子,‘眼光’和‘心胸’寬廣著呢。我側面了解過,他上邊,沒有‘靠山’。是全憑實力和功勞上來的干部。在村干部和百姓中的‘口碑’很不錯。是個值得結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