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剛柔并濟的政治斗爭(12)

對于這件事,魯國的史書是這樣記載的:“鄭伯以璧假許田。”假,就是交易。按照這種說法,許田不是鄭國人主動要去的,而是鄭伯用一雙玉璧交換的。魯國人愛面子,可以說是到了厚顏無恥的地步。

魯國人愛面子,鄭國人就給面子,兩國元首在垂地的會晤極其愉快,有甚于魯隱公的年代。一個月之后,兩國元首又在越地簽定了和平友好條約,雙方舉行了隆重的盟誓,誓言是:“渝盟,無享國!”意思是,誰違背了盟約,就不能享有國家。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大名之間簽訂盟約,仍基本采用這一誓言,可見中國文化對其影響之深。

同年冬天,寤生對魯國進行了正式的國事訪問,受到魯桓公的熱情款待。此時距魯隱公之死剛好一年。一年的功夫,昔日的朋友已成舊鬼,而蓄謀殺死朋友的人,又成為了觥籌交錯的新朋友——這真是應了邱吉爾先生那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

就在這個堪稱“魯鄭蜜月”的冬天,在鄭國的宿敵宋國,發生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件事,如果刊登在《壹周刊》之類的八卦雜志上,或許很合適。但它竟然煞有介事地記載在《左傳》這樣嚴肅的史書中,多少讓人感到意外。

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

華父督,既不姓華也不姓華父,華父是他的字,督是他的名,古人名字連讀,所以稱為華父督。他是宋戴公的孫子,宋戴公是宋殤公的曾祖父,所以華父督是宋國的公室成員,論輩分則是宋殤公的叔伯輩。

孔父嘉,就是前面說過的大司馬孔父嘉。和華父督一樣,孔父嘉也是名字連讀,字孔父,名嘉。這個人在歷史上因為兩件事而出名,第一,他的老婆很漂亮;第二,他有一位后人,名丘字仲尼,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孔夫子。

華父督看見孔夫人(姑且這樣稱呼她,雖然并不準確),可謂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后人無從得知當時孔夫人是否與他眉來眼去,但華父督已是三魂不見了七魄,以至于回家之后仍然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但是他只能想,只能獨自輾轉反側,不敢去找孔夫人,因為孔夫人的老公不好惹,是宋國的國防部長,手握重兵的實權派人物,深受國君信任的紅人。但是啊但是,孔夫人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她的嬌好面容和曼妙身姿在華父督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有如醇酒一般被珍藏,而且偷偷發酵。一個月之后,公元前710年的正月,飽受相思之苦的華父督斷然作出了一個沖動的決定。

他派人襲擊了大司馬府,殺死了孔父嘉,將夢寐以求的孔夫人搶到了手。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就不只是一個八卦新聞,而是一樁政治丑聞了。宋殤公得到消息,勃然大怒。色膽包天的華父督這才想起害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帶人殺入宮中,將宋殤公也殺掉了。

如果說,魯隱公之死曾經給寤生帶來過一絲不安的話,宋殤公之死帶給他的則全都是重大利好。

這件事發生過之后沒多久,華父督就向鄭國派出了使者,請求鄭國將公子馮送回宋國,繼承君位。使者同時也向寤生表達了結束兩國之間的爭端、睦鄰友好的愿望。

公子馮被送到鄭國,是公元前720年的事,至今已經有十年之久。因為有寤生這樣一位強有力的保護者,十年的流亡生涯并沒有給他帶來太多困苦,他吃得飽,睡得好,不用擔心被人追殺,也不怕仇人動用數個國家的部隊來取他的性命。但是,當宋國來的使者跪在他面前,舉著群臣聯署的文書,請求他回國當國君的時候,他反倒是吃了一驚,仿佛不相信命運會發生如此重大的逆轉。他下意識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保護人,而寤生正一臉慈祥,如同老父親一般看著他。

他沒有理會使者,反倒是跪倒在寤生面前,說了一句掏心窩子的話:“如果沒有您,我又怎么能夠茍延殘喘至今?這次有幸回國,得以延續祭祀祖先,宋國世世代代臣服于鄭國,不敢有二心。”

寤生微微一笑,將公子馮扶起來。他相信公子馮此時說的是真話,但他也明白,真話是有一定的時效性的,別看公子馮現在感恩戴德,等到回國南面為君,能夠在他寤生有生之年臣服于鄭國就已經很不錯了,還談什么世世代代?

公子馮回國之后,在華父督等人的擁戴之下順利登上君位,成為了歷史上的宋莊公。同年三月,齊、魯、鄭、陳、宋等國元首在宋國的稷地舉行了高級會晤。會晤的主題,一是“以成宋亂”,也就是對宋國發生的弒君事件表示諒解,各國承諾不干涉宋國內政,尊重宋國人民的選擇;二是承認宋莊公繼承君位的合法性,認可他為宋國的最高領袖;三是確立華父督在宋國的首席執政官地位。

“宋亂”之所以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宋殤公自即位以來,十年之間,發生了十一場戰爭。從戰爭的起因上看,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利,斬除公子馮;從戰爭的結果上看,喪師、辱國、失地、丟人。連年的戰爭使得宋國的人民疲憊不堪,早就無法忍受了。而孔父嘉作為大司馬,對這些戰爭的發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樣難辭其咎。這兩個人的死,在宋國朝野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大伙心里反倒是松了一口氣,慶幸這連年征戰的日子終于到了盡頭。

第二,公子馮原來就是宋穆公的大子,繼承君位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他在外流亡了十年,得到大多數人的同情。

第三,在華父督的操縱之下,宋國花了大本錢,對齊、魯、鄭、陳等國進行賄賂,用金錢收買國際承認。以魯國為例,宋國送給魯桓公的禮物中就包括“郜大鼎”這樣貴重的禮器。

郜國是姬姓小國,很早就被宋國吞并,因此郜國的大鼎也成為了宋國的器物。公元前713年,齊、魯、鄭三國同盟討伐宋國,郜被攻占,又成為了魯國的領地。自古以來,鼎就是權力的象征,宋莊公將郜大鼎送給魯國,等于是承認了魯國對郜的主權。

魯桓公對此喜不自禁,郜大鼎運到曲阜后,派人將它安放在大廟之中。這一舉動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大夫臧哀伯(臧僖伯的兒子)勸諫說:“將作為賄賂的大鼎放在大廟,以此向官員和民眾炫耀,百官必定以此為榜樣。國家的衰敗,是由于官員的邪惡;官員的邪惡,是由于索賄受賄成風。郜鼎放在大廟里,還有比這更明顯的賄賂嗎?昔日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將九鼎遷到自己的首都,尤且受人詬病,現在您竟然將代表弒君叛亂的器物放在大廟,究竟是想干什么呢?”

這番話很有道理。可是,臧哀伯還沒來得及想明白,魯桓公不也正是通過弒君才上臺的嗎?用這番道理來教育魯桓公,豈不是變相地掌他的嘴?

挑戰權威的尺度:有禮、有據、有節

現在,從地圖上看,鄭國周邊的幾個國家,東邊的齊、魯是鐵桿盟國,宋國已經化敵為友,成為友好鄰邦,南邊的陳國是姻親,許國是附庸,西邊的周王室則風雨飄搖,不足為患。

北方的少數民族北戎曾經于公元前714年,也就是齊、魯、鄭三國同盟謀劃進攻宋國的那一年,趁著中原動蕩,從今天的山西省平陸縣一帶出兵,南侵鄭國。

寤生起兵抵抗入侵。半個世紀之前犬戎大軍血洗鎬京的記憶仍留在人們的腦海中,對于北戎軍的戰斗力,寤生不敢等閑視之。他私下對公子突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戎人以步兵為主力,而我軍以戰車為主力,我很擔心戎兵穿插于我戰車之前后,擾亂我軍陣勢。”

戰車是當時中原各國的主要的軍事裝備,一輛戰車加上一定數量的步兵,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戰單位——戰車具備沖鋒的力量,而步兵起到掩護的作用,攻防兼備,類似于現代的坦克加步兵組合。

但是,在實際作戰中,往往出現這樣一種狀況:戰車沖鋒的速度過快,將步兵遠遠扔在后面,前后脫節,不能相互照應。另外,戰車不是騎兵,不能靈活轉身,必須跑到開闊地才能掉頭,一次沖鋒過后,戰車找不到自己的步兵,反而被敵人的步兵圍攻,在當時也是屢見不鮮。

寤生久經沙場,對于戰車的弱點當然了如指掌。他擔心,戎軍步兵的戰斗力強于中原的步兵,如果鄭軍戰車的一次沖鋒不能有效擊潰戎軍,則很有可能被戎軍分割蠶食,導致全軍失敗。

對此,公子突回答道:“戎人輕率而無秩序,貪婪而不團結。如果打了勝仗,就在戰場上為了爭奪戰利品互不相讓;如果打了敗仗,只顧各自逃命互不相救。我軍可以派出一支部隊作為誘餌,與戎軍接觸之后,扔下少量裝備,佯作逃跑,戎軍見有利可獲,必定追擊。我軍事先埋伏下三路伏兵,待戎軍主力進入伏擊圈便迎頭痛擊。戎軍先行者遇伏,必將四處逃散,而后繼者自身難保,更不會相救。如此,我軍可獲全勝!”

兵法并不深奧,用孫子的話來說,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寤生的擔憂,正是基于對自身缺點和對敵人優勢的認識;而公子突的回答,切中了戎軍的弱點,并根據其弱點提出了應對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互助| 巴中市| 邵东县| 泸西县| 陕西省| 类乌齐县| 固原市| 三原县| 庆城县| 巴青县| 昌宁县| 旺苍县| 日照市| 宁海县| 古交市| 会宁县| 武威市| 平度市| 民勤县| 克什克腾旗| 桂阳县| 溧阳市| 岐山县| 镇宁| 衡山县| 乃东县| 佛冈县| 枣强县| 内乡县| 腾冲县| 祥云县| 固镇县| 拉孜县| 卓尼县| 瑞安市| 黑河市| 亳州市| 恩施市| 武冈市|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