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6頁。。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8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東方大國,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的偉大民族,中華文明是輝煌燦爛的偉大文明。但是近代以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和長期的閉關鎖國,中國被世界現代化的浪潮甩在了后面。1840年,西方殖民者的堅船利炮炸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國家危機四起,民族備受欺凌,人民苦難深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自此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開始在黑暗中摸索民族復興的道路。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這些斗爭始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矢志為中國的獨立和富強而奮斗的先進分子繼續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新途徑。1917年,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向中國的先進分子展示了“另外一種可能”。1919年5月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最后一天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上舉行,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使中國人民迎來了民族復興的曙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斗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成為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她掌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能夠為中國人民指明斗爭的方向、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分析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戰略,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國家戰亂頻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政治前提,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斷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務,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勝利。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使中國這個占世界1/4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一時期,黨在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目標和“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從“一五”計劃開始,黨領導全國人民投身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通過大規模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我國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初步滿足了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工業領域,我國實施了大規模投資和建設,逐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從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進一步增強了國防力量,平衡了工業布局。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不僅能夠自行設計和批量生產汽車、飛機、坦克、拖拉機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氫彈,試制并成功發射了中遠程導彈和人造衛星,這些進展震撼寰宇。1979年9月,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自豪地宣布:“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img alt="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版,第637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D677A/22021250309965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1626132-mYSDHyUh555iPPkFGlAvORhHmCks5S1s-0-c34d7ca1d3c8203172f315297e167e81">同一時期,我國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0%以上,勞動者整體素質實現了很大提高,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顯著增長,中國人不再被譏笑為“東亞病夫”。這一時期,黨領導人民沖破西方敵對勢力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孤立、遏制、包圍和威脅,有力地維護了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復,到1976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已經有113個,包括了當時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這些為后來實行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為實施這一戰略,我國開始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農村推開,8億農民獲得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農村經濟向著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為適應改革從農村向城市延伸的需要,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稕Q定》突破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為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在對內深化改革的同時,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又相繼開放沿海十幾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批準海南建省并成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的經濟建設。整體看,20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展現了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改革和發展相互促進的局面,國民經濟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發生政治風波,國際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遭遇困難。在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黨中央緊緊依靠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地穩住了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為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打開了嶄新局面。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20世紀90年代,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取得新成效,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加強,傳統產業得到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成功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波動對我國的不利影響,避免了經濟大起大落。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大力度推進了財政、稅收、金融、外貿、外匯、計劃、投資、價格、流通、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明顯增強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國有企業改革有序推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商品和服務貿易、資本跨境流動規模顯著擴大,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衣食住用行條件都有較大改善。到2000年,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目標勝利實現。

進入21世紀,黨中央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在21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同時指出,這20年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2008年,黨中央科學判斷、果斷決策,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帶來的嚴重困難,使我國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這一時期,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界博覽會,奪取抗擊“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在十分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黨和人民經受住嚴峻考驗,鞏固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這10年,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人均國民收入水平從剛剛跨過低收入門檻線提高到上中等收入水平,城鎮化率接近50%,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現代市場體系和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健全,各領域改革全面深化,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經過這1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提出,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同時提出,從2020年到21世紀中葉,現代化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面對新變化、新挑戰、新任務,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若干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躍升。數字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人民生活不斷改善,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我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社會民生事業全面發展,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環境狀況得到改善,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

從2021年開始,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新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挑戰更嚴峻,任務更艱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未來15年國家現代化建設進行了科學謀劃。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現代化建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早日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县| 措美县| 准格尔旗| 石景山区| 秦皇岛市| 朝阳区| 如皋市| 扎赉特旗| 宜兰县| 和田市| 富源县| 镇康县| 江门市| 西丰县| 西昌市| 昌宁县| 浪卡子县| 淮滨县| 合肥市| 长白| 松滋市| 新巴尔虎右旗| 平邑县| 维西| 洛隆县| 福建省| 水城县| 崇信县| 即墨市| 会东县| 黄大仙区| 麻阳| 霍州市| 商城县| 汤阴县| 夹江县| 陕西省| 阿勒泰市| 广元市| 墨江|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