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我也要過番”
“丫頭,別鬧!我家是養(yǎng)不起你是嗎?”
“為什么表姐可以去,我不可以”
“你敢去,我打斷你的腿,你是要氣死我嗎?啊?”
“不吃飯就餓著,丫頭,你出去看看,大把還沒飯吃呢”
舅舅嘴上說著狠話,心里可軟著呢
“要不丫頭,你就聽姨丈的話就不過番了,畢竟也太危險了,我知道你兩個丫頭感情好,你看她還跟我置氣,女兒我就她一個寶貝女兒,我心疼,你跟她說說”
“嗯”
“后來還是跟著去過番,不辭而別,去到南洋我們都還有聯(lián)系,后來我去讀書,她在華人老板家做事,后來慢慢斷了聯(lián)系,她離開那里后又轉了其它地方就沒有再見過,知道嫁人了,也是我們的華人,可能是搬家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失去了聯(lián)系,你看以后你和她的子孫有沒有聯(lián)系的上,聯(lián)系不上也算了……,哎”
老人家說起這件事眼里已經(jīng)有了淚水,抬手抹淚。
“爺爺,我有紙。說完便掏出紙巾”
只見老人家擺擺手說道
“不用,再苦我也過來了,只是過往的舊事涌上心頭,沒事。”
有領導知道惠州有一些當年在海外的華人,要舉辦一個歡迎僑胞紀念會,晚宴上領導講話“當年的中國正水生火熱中,在海外的華人對國內(nèi)幫助很大,向國內(nèi)捐款,在國外挺中國發(fā)聲,心在海外心在內(nèi),從外國人看不起中國現(xiàn)在強大,少不了你們功勞,你們很了不起,現(xiàn)在!我們站起來了,我們強大了,我們再也不做奴隸!”
澎湃熱血又熟悉的旋律響起“起來……”人人都自覺的站起來
在宴會上有些是老人家,有的是僑眷代表,老人不便出席或有點不在了,同一桌的有個就是僑眷,各自用著親切的客語鄉(xiāng)音互相交流“我是馬來西亞出生的,我是爸爸帶回來的,他老人家已經(jīng)不在了,我爸爸生前常常說,祖國有難,作為同胞人人都應該站起來能幫就幫國家安定了他就放心了,爸爸知道國家要搞經(jīng)濟,要改革開放,他二話不說舉家回國做實業(yè),開廠,讓大家有工作做,現(xiàn)在他不在,我接手了,我要完成他老人家的事”
還有其他老人也訴說
“我們那個年代,雖然窮,但是志不窮!……”
“是啊,人人都會去愛國,特別是看到報紙上新聞,心痛啊!憤怒啊!……”
“那個時候,鬼子來了,欺負我們的同胞!看到我們裝備不好,但是我們海外華人的心是連在一起,想多賺點錢寄回去……”
“大家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知識用知識說服外國,希望能得到國際援助,以前會給海外組織的基金會募捐,用于救國運動!……”
結束晚宴,老人家整個人很開心嘴里說道“真好!祖國安好就好了!這是我們大家的功勞,是我們中國的各族兄弟姊妹的力量,我沒多大的文化,不會說太多的好話,但我的心是很真!知道嗎。”
“嗯,爺爺!”